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杨振宁葬礼结束,身披国旗无数人送行,可三大恶心情况还是发生了

0
分享至

10月24日的八宝山,寒风里满是不舍。

杨振宁先生的遗体覆盖着国旗,无数人自发排成长队送行。

可就在这样肃穆的时刻,三大“刺耳的声音”却冒了出来。

真搞不懂,为什么总要在逝者身上挑刺……



杨振宁先生走了,享年103岁。

10月24日清晨,北京的天刚蒙蒙亮,八宝山革命公墓外就已经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

队伍从公墓大门开始,沿着周边的马路蜿蜒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

大家手里都拿着白花,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有掩不住的肃穆,偶尔能听到有人压低声音念叨“先生一路走好”。



上午时分,葬礼仪式正式开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高规格的安排。

工作人员缓缓推着棺柩走向礼堂,棺柩上覆盖着鲜红的五星红旗,那抹红色在肃穆的氛围里格外醒目。

了解情况的人都清楚,这份国家礼遇“不是随便给的”。

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享誉世界,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怀揣家国情怀,多年来为国内科研事业的发展奔走,这份荣誉是对他一生贡献的最高认证。



再回到仪式队伍中,捧遗像的不是杨振宁的儿子,而是孙辈。

家属区里,翁帆站在家属的首位,眼睛已经哭得又红又肿,能明显看出她强忍着悲伤。

她身边站着次子杨光宇,神情同样凝重,只是长子杨光诺始终没有出现在现场。

就在这样庄重的送别场合,还是出现了三种不好的声音...



有人说“他早年入了美国籍,老了才改回来,根本不配披国旗”。

说这话的人怕是连基本的历史都没搞明白。



1950年那时候,朝鲜战争刚爆发,美国直接下了禁令,禁止中国籍的博士回国,当时杨振宁刚拿到博士学位没多久,想回也回不来。

一直到1964年,为了在学术圈更好地开展工作,他才被迫加入美国籍,后来他自己回忆这事的时候说“当时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总觉得不是滋味”。

可就算入了美国籍,他也没忘了祖国。



1971年,那时候中美关系还没正常化,连官方交流都没有,他就冒着风险成为首个访华的美籍华裔科学家。

回国后第一时间去见了周总理,还把在美国看到的科技发展情况详细汇报。

也正是因为他的勇敢,才架起了中美学术交流的桥梁,多少科学家借着他铺的路,才能回国交流学习。



到了2015年,94岁的他本可以安享晚年了,但他毅然放弃美国籍,重新加入中国籍。

这事当时在学术界引起多大反响,了解的人都清楚,他不是老了才想起来回国,是等了几十年,终于等到能安心回来的机会。



再看第二个更离谱的争议,说“他留在国外不回来,贡献还不如钱学森、邓稼先,算不上真正的爱国者”。

这话纯属没搞懂不同领域的区别。





钱学森、邓稼先先生是搞应用技术的,两弹一星的成功离不开他们,这是实实在在的国之重器。

而杨振宁先生搞的是基础理论,像宇称不守恒、杨-米尔斯规范场这些,都是能写进物理学课本的重大发现。

基础理论是所有应用技术的根基,没有好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根本没法往前推进。

而且他从来没闲着,早在1972年,他就两次跟周总理建议,一定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别光盯着应用技术。

后来还亲自促成清华大学成立基础科学研究班,培养出了43个国家栋梁。

这些贡献难道不是实实在在的?说他不如别人的,不过是没看到基础理论领域的重要性罢了。



最让人无语的是第三个争议,居然有人说“央视没报道葬礼,就是国家不认可他”。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没关注过官方媒体。





先不说人民日报、新华社这些权威媒体,早就多次发过专题报道,明确称他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还详细讲过他晚年回国后,在清华教书、建高研院的贡献,这些难道不是认可?

再看看清华大学的动作,专门给先生设了“归根居”。



他住过的书房、用过的手稿都永久保留着,学校里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了解他的学术生涯,这要是不认可,能有这待遇?

更别说葬礼上国家给的覆盖国旗的最高礼遇,一般人能有这荣誉吗?央视没报道不代表不认可,不同媒体有不同的报道重点,总不能拿这个当借口抹黑吧。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争议根本站不住脚,只要稍微查点资料、了解点历史,就能知道里面全是漏洞。

有人之所以揪着这些不放,要么是没弄清事实,要么就是故意带节奏。



先生这一生,不管是在学术上的成就,还是对国家科研事业的贡献,都是实实在在摆在那的,不是几句谣言就能抹掉的。

那些真正了解他的人,记得的是他百岁时说的“符合稼先共同途的瞩望”,是他为了基础理论研究奔走的身影,这些才是最该被记住的。



现在网上还有人拿各种无关的话题炒作,不过大多都是重复之前的老调调。

要是大家还想知道先生其他不为人知的经历,比如他当年怎么跟邓稼先约定“共同途”,或者建高研院时遇到过哪些困难,都可以在评论区接着聊,咱们把真实的故事讲透。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浓眉将结束独行侠生涯?大学校友沃尔爆料:有传言说他想回芝加哥

浓眉将结束独行侠生涯?大学校友沃尔爆料:有传言说他想回芝加哥

罗说NBA
2025-11-14 06:15:26
大幅降温!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来袭 青藏高原至西南地区多阴雨雪

大幅降温!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来袭 青藏高原至西南地区多阴雨雪

极目新闻
2025-11-14 08:56:37
重庆这个“低调”的医院,凭啥让全国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重庆这个“低调”的医院,凭啥让全国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白宸侃片
2025-11-14 07:10:40
石破茂卸任后直言:中日若开战,日本百分之百会亡国

石破茂卸任后直言:中日若开战,日本百分之百会亡国

丹徒生
2025-11-12 05:53:54
于和伟羽绒服成焦点,红毯规矩被打破?300元涨幅背后藏着什么?

于和伟羽绒服成焦点,红毯规矩被打破?300元涨幅背后藏着什么?

勺哥乡村味道
2025-11-14 12:53:01
奥运冠军李晓霞,退役当大学教授,结婚生俩娃,年入百万很幸福

奥运冠军李晓霞,退役当大学教授,结婚生俩娃,年入百万很幸福

篮球国度
2025-11-14 10:06:34
2909亿身家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2909亿身家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14 07:57:56
江苏快递员被捅后续:双方争执女子丈夫失控,知情人透露更多

江苏快递员被捅后续:双方争执女子丈夫失控,知情人透露更多

史行途
2025-11-14 13:37:38
朱元璋为啥不愿传位给朱棣?史学家:其实谁都可以,唯独朱棣不行

朱元璋为啥不愿传位给朱棣?史学家:其实谁都可以,唯独朱棣不行

掠影后有感
2025-11-10 08:02:51
一人身亡!北京五环发生严重事故!

一人身亡!北京五环发生严重事故!

美丽大北京
2025-11-13 17:47:33
陈伟霆机场接妈妈,何穗穿情侣装首晒照迎婆婆

陈伟霆机场接妈妈,何穗穿情侣装首晒照迎婆婆

日不西沉
2025-11-12 05:45:28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11 月 11 日日本政府官宣 2026 年上调签证费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11 月 11 日日本政府官宣 2026 年上调签证费

南权先生
2025-11-13 15:52:13
见过自带财运的人吗?来自网友分享:感觉财神爷都跟着他走

见过自带财运的人吗?来自网友分享:感觉财神爷都跟着他走

一桶浆糊要一统江湖
2025-10-14 23:50:03
快递员河边救下一儿童,却被拘留7天,获释后被救者一家五口被灭门

快递员河边救下一儿童,却被拘留7天,获释后被救者一家五口被灭门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1-06 10:39:29
福特CEO自述拆解特斯拉及中国电动车后“自愧不如”,“发现的东西令人震惊”

福特CEO自述拆解特斯拉及中国电动车后“自愧不如”,“发现的东西令人震惊”

环球网资讯
2025-11-12 17:06:55
赵丽颖和冯绍峰一起送儿子上学,两个人步伐一致,看上去关系很好

赵丽颖和冯绍峰一起送儿子上学,两个人步伐一致,看上去关系很好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12 10:10:14
1-0!1亿人口国家狂欢:第91分钟绝杀!送8次晋级世界杯常客出局

1-0!1亿人口国家狂欢:第91分钟绝杀!送8次晋级世界杯常客出局

球场没跑道
2025-11-14 10:28:28
暴跌19℃!常州一地开始集中供暖!

暴跌19℃!常州一地开始集中供暖!

中吴网
2025-11-14 13:28:44
蔡磊已确诊晚期!拒见老婆孩子,3名阿姨伺候,用针管喝水都勉强

蔡磊已确诊晚期!拒见老婆孩子,3名阿姨伺候,用针管喝水都勉强

来科点谱
2025-11-01 09:26:41
林生斌现状曝光:定居澳洲富人区,一家幸福,现任是前公司员工

林生斌现状曝光:定居澳洲富人区,一家幸福,现任是前公司员工

林轻吟
2025-09-21 09:21:51
2025-11-14 17:07:00
刘浶开挖机
刘浶开挖机
5年开挖机的经验,记录开挖机的每一天。
1462文章数 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头条要闻

29岁程序员疑被骗至东南亚 出租屋内留下一张神秘纸条

头条要闻

29岁程序员疑被骗至东南亚 出租屋内留下一张神秘纸条

体育要闻

40岁C罗肘击染红 离场时怒骂对手主帅

娱乐要闻

《国色天香》编剧发长文质疑古二?

财经要闻

统计局:前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7%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游戏
教育
亲子
家居
公开课

更大地图要来了!《战地6》官方谈地图问题

教育要闻

九宫格填数字,四年级三阶幻方

亲子要闻

奶粉广告被指数据引用不当,客服:效果因人而异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