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继军
李三的手指轻轻掠过游客的背包,拉链应声而开,钱包已悄然落入他的手中。这是总府路步行街一个普通的周末下午,五十岁的李三依然保持着行业顶尖的手感。
“老爷子,条子!”徒弟小斌低声提醒。
李三不动声色地将钱包塞回游客包里,转身混入人群。这是他本月第三次看到便衣在附近转悠。回到出租屋,李三盯着桌上那部老式诺基亚手机发呆。屏幕上,徒弟发来的短信醒目:“师父,我转行做网络了,这行来钱快,风险小。”
“网络扒手?笑话。”李三嗤之以鼻。
然而,接下来一个月,线下风声越来越紧,李三几乎无从下手。更让他吃惊的是,小斌开着一辆崭新的轿车来看他,一身名牌。
“师父,现在人出门口袋里都不放现金了,你手艺再好也没有用武之地!”小斌递过一部智能手机,“这才是未来的‘金手指’。”
在生存压力和小斌的反复游说下,李三开始了他的“转行”之路。
小斌为李三安排了“培训”。师傅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网名“键盘侠”。
“传统扒窃练就一手绝活要用十年,而我们只需要一套话术模板。”“键盘侠”在屏幕上调出一份文档,“这是针对独居老人的‘医保卡异常’诈骗剧本,背下来就行。”
李三愣住了:“这不就是骗人吗?”
“老爷子,你偷人家钱包就不是骗了?”小斌笑道,“这行不过换了个工具而已。”
第一次“上岗”,李三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电话。他按照剧本,冒充医保局工作人员,打给一位姓陈的老人。
“您的医保卡出现异常消费,需要立即冻结......”李三结结巴巴地念着剧本。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温和的声音:“孩子,第一次干这行吧?你声音都在抖呢。”
李三如遭雷击,匆忙挂断电话。
那天晚上,他失眠了。过去三十年,他从未见过受害者的脸,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现在,电话那头活生生的人声让他无法平静。
“师父,你得克服这种心理障碍。”“键盘侠”在第二天的复盘会上说,“我帮你把声音录下来分析了,陈老头明显起了疑心。这种目标要果断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李三惊讶地发现,这群“新时代扒手”有着严密的技术支持:大数据筛选目标、AI模拟语音、剧本实时更新,一切都那么高效、冷血。
一个月后,李三意外接到了小斌的紧急电话:“师父,出事了!‘键盘侠’那伙人被抓了,我得出去避避风头。”
原来,该团伙诈骗了一位独居老人的治病钱,老人突发心脏病无人照料,去世后才被邻居发现。案件引发了警方高度重视。
“怎么会闹出人命?”李三震惊地问。
“那老头卡里只有三万,是他全部积蓄......”小斌声音急促,“不说了,我急着上飞机。”
挂掉电话,李三怔怔地坐在黑暗中。他突然想起白天的新闻:一位退休老教师因被骗走毕生积蓄,孤独离世。
第二天,李三翻出那个他差点骗成的陈姓老人电话。
“陈老师,我是医保局的,”李三编造着理由,“我们需要上门为您办理新卡......”
按照地址,李三来到一栋老式居民楼。开门的是一位清瘦的老人,正是新闻照片上那位逝者的同事。
“请进,我泡好茶了。”陈老师微笑道。
李三局促地坐在陈旧的沙发上,墙上是陈老师与那位逝去老人的合影。
“我知道你是谁。”陈老师平静地说,“老周走后,我一直在等你们再次联系。”
李三手心冒汗,准备起身离开。
“老周一生清贫,最后留下的只有一本相册和一封信。”陈老师递过一个信封,“这是写给他女儿的,里面还有一张三十年前的当票。”
李三愣住了,三十年前,他刚入行时,曾在当铺偷过一个钱包,里面有张女孩的照片和一枚戒指。
“老周常说,要是能找到那枚戒指就好了,那是他妻子的遗物。”陈老师目光如炬,“你们这行,无论线上线下,偷走的都不只是钱财。”
李三双手颤抖地接过信,默默离开。
一周后,派出所收到一个匿名包裹,里面有多部手机、数张电话卡和一封信,详细记录了一个诈骗团伙的组织结构、作案手法和证据。随附的纸条上只有一句话:“我想转行。”
与此同时,周老师女儿收到一枚匿名寄来的古董戒指,附着一张字条:“物归原主,恕罪。”
三个月后,一家反诈骗公益组织多了位沉默寡言的志愿者。没人知道他过去的身份,只知道他特别擅长识破电话那端的谎言。
“您怎么总能听出对方在诈骗?”新人好奇地问。
李三望着窗外,想起陈老师的话,轻声回答:
“因为我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记住,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真正需要‘转行’的,不是手艺,而是人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