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 36 开的第 834 张病历单
全单约 1543 字,读完大概需要 4 分钟
![]()
经常献血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这项爱心活动
其实还有着自己的小规则:
比如传染病患者
半个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刚刚熬了大夜的人
以及高度近视的同学
都不能献血
emmmmmmm
这里怎么混入了常见的「近视」
难道高度近视患者的血
自带什么 debuff
血液质量有什么问题吗?

![]()
其实,献血车上的「婉拒」
并非是嫌弃血液质量
而是出于对献血者本人安全的考量
我们「熟悉」的近视
大致分为三类:
300 度以下为轻度
300~600 度是中度
超过 600 度就属于高度近视了
高度近视的人看东西
不仅模糊得离谱
两米之外人畜不分
眼球的形状也和普通人不同
![]()
想象一下
我们的眼球就像一个吹起来的气球
而眼轴就是气球的直径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会变长
就像气球被吹得更大
气球壁(也就是眼球壁)自然就会变薄
这会导致视网膜变得更加脆弱
更容易出现一些潜在的眼底病变

它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
容易引发一系列眼底并发症
比如视网膜变薄、视网膜裂孔
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等等
每一个都很可怕
而这和献血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从献血时身体的变化说起
献血后,体内的血容量会暂时减少
会引起短暂的眼压下降
这就像给原本就脆弱的气球放气
这点变化通常是短暂的
对普通人来说很快就能恢复
甚至毫无感觉
但对高度近视
尤其是那些已经有轻微眼底问题的人
就可能会成为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此时,视网膜会暂时「松弛」一点
眼内液体的压力分布发生变化
如果原本视网膜就有裂孔
变薄或者正在「危险边缘」
这种体内的压力变化
就可能让裂缝进一步扩大
甚至引发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落,听着吓人
确实也是一种灾难性问题:
轻则视力模糊、出现黑影
重则视力急剧下降
甚至永久性失明

除了眼底的风险
高度近视患者的血管
也可能比正常人更加脆弱
献血过程中
血压可能会出现小小的波动
也可能会对血管造成负面影响
虽然这种影响发生的概率很低
但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
献血中心还是会建议
高度近视者避免献血
毕竟安全第一嘛
![]()
就像飞机上的安全须知
「在帮助别人之前
要给自己先带上氧气面罩」
献血是为了帮助别人
前提也是保护好自己~
而高度近视同学的「限制级」活动
可不止献血这一项
在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很多小细节
比如蹦极、拳击、过山车
这些让人心跳加速的活动
不仅让肾上腺素狂飙
也会导致眼压剧烈波动
![]()
更别提足球、篮球这种激烈的对抗运动
眼底的脆弱血管
可禁不起这样的震荡折腾
不仅视网膜脱落风险会蹭蹭往上涨
突然横来一个肘子
一颗飞来的球
也足够让眼睛承受巨大冲击
高度近视同学的眼球内部结构
会比普通人更脆弱
哪怕一次小撞击
也可能造成内部出血或视网膜问题
还有潜水
气压的大幅变化对眼底血管也是一种挑战
如果你是高度近视
建议别挑战这种极端环境
毕竟比起看深海鱼
能清楚地看见未来更重要

甚至!如果近视超过600度
健身加重量都要谨慎
(拒绝健身教练打卡理由+1)
搬重物、大力使劲这类活动
会让腹压和眼压同时升高
你可能以为只是帮朋友搬个箱子
或者只是硬拉加了 10kg
结果眼睛里那个薄得可怜的视网膜
可能就被拉出了事
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
在这个人均 4.8 亿像素的视觉时代
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
总体近视率为51.9%
高度近视人数也已突破 7000 万大关

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
有些人似乎是「天生眼镜脸」
从小眼睛就近视
几年间度数蹭蹭上涨
也有的人到大学还依然视力 1.5
这就涉及到遗传和用眼习惯

研究发现:
如果父母都是近视
孩子成为近视眼的概率
高达 50%以上
有些人「天生」
就比其他人更容易近视
快来康康你是不是天选好眼睛!
![]()
但即使如此
遗传是「底子」
生活是「催化剂」
后天的保护也很重要
看手机、电脑、读书太近
长期处于光线不足的环境
都会让近视发展更快

平时保持规律作息,少熬夜
保持阅读距离(30~40 厘米)
每用眼 40 分钟
就抬头望望窗外远处的树;
多户外活动
这些简单的习惯
对于护眼都很有效哦
今日封面
![]()
病理青年
蹲坑时候看的人体百科全书
给 36 加鸡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