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洋,你当年说的,我走不动了要背我。” “来嘛,来嘛,吴老(师),肯定要背你。”
10月25日,成都市玉林中学芳草校区的校园里,39岁的牟洋上半身微倾,邀请身后75岁的吴开仁上来。
![]()
▲牟洋背起吴开仁
“哎呀,背不动,背不动的。”吴开仁笑着连声拒绝。但拗不过牟洋的坚持,吴开仁双手轻轻搭在牟洋的肩上,颤颤巍巍地伏上了他的背。
牟洋调整了一下身姿,稳稳地站起来,背着吴开仁走了起来。吴开仁心疼牟洋,才走出几步,就轻轻敲牟洋的背,“可以了,可以了。”
缓缓放下吴开仁,牟洋直起身,转过头迎上吴开仁的目光,两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让众人会心一笑的这一幕,始于这对师生20年前的一个约定。20年后,当2005届4班的学生们再度回到校园,这个约定兑现了。
跨越20年
他完成了毕业时对老师的约定
10月25日,是玉林中学高2005届4班学生们举行毕业20周年同学会的日子。按照前期大家在群里的统计,将会有20多名同学从全国各地赶回成都。
![]()
▲班级聚会
75岁的吴开仁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这也是她从教生涯的最后一届学生。年轻时教书,她走路风风火火,嗓门也亮,但如今,她走路已经有些蹒跚了。
尽管腿脚不如以前灵便,但就像20多年前她第一次见学生时那样,一大早,吴开仁就赶到学校,提前坐进了教室,“老师可以等学生,不能让学生等老师。”
上午10点,同学们集合完毕,一起往教室的方向走来。听说学生们就快到了,吴开仁有些坐不住。她走到楼梯口急切地向下张望,“走到哪儿了,他们还记得到教室的位置不……”
楼梯口很快就传来学生们说笑的声音,像极了当年他们在课间从操场上一起回到教室。不同的是,吴开仁不再像当年一样催他们赶紧进教室,而是激动地与每个人打招呼,同学们也不像当年一样看着吴老师就躲,大家亲切地围上来,搀着吴开仁,一起往教室走去。
跟学生们逐一打招呼,吴开仁挨个点评众人的变化。20多年前在学校里发生的种种趣事,引得教室里笑声不断。
目光移至一位男同学身上时,吴开仁又忍不住笑起来,“牟洋,我记得你当年说的,等我走不动了,你要背我。”
“吴老(师),对的,是我说的,我没有忘,没有忘,我来背你。”本来吴开仁只是打趣,但牟洋十分坚持,要完成这个跨越20年的约定。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吴老(师)她平时对我很温柔,但看到我学习懈怠的时候,马上又会很严格地鼓励我、鞭策我。后来我高考语文考了超出预期的成绩,全靠吴老(师)。”牟洋回忆,当年具体是因为何事才会跟老师有这么一个约定,细节已经记不太清楚,但约定的内容,他一直记得非常清楚,“今天同学会正好老师也在,我一定要把这个约定兑现了。”
五湖四海重返青春之约
感恩母校“琢玉成器”的精神受益一生
重新回到教室,每个人似乎都有说不完的回忆。有些过往已经模糊,有些小事却依然清晰。
当年的高中生吕峥,如今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特聘教授、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吕峥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己写了一篇《杨修之死》的作文,被老师拿到课堂上朗读,从此埋下了对写作的兴趣,也点燃了对文学的信心。
![]()
▲吴开仁(中)
除了感恩老师,吕峥还分享了一件连老师们都不知道的故事——班里一位同学,是吕峥的“救命恩人”。吕峥回忆,当年班里同学一起前往青城山游玩,夜里他和同学们偷偷溜出去爬山,因为天黑,自己脚下一滑,差点掉下山,幸亏旁边的同学死死拉住,这才得以脱险。
细碎的往事里,高2005届4班当年各科老师的形象也逐渐完整起来:班主任沈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安心读书,既会在期末考前拒绝同学们打篮球的请求,但又会在夏天悄悄为学生们买来小布丁雪糕;教化学的陈老师,从来不以成绩分人,反而就喜欢抽成绩“倒数”的学生回答问题;教语文的吴老师,平时温温柔柔,但千万别调皮捣蛋,不然吴老师马上“变脸”;还有教物理的钟老师,在钟老师的课上,基本上就不可能睡觉,因为钟老师似乎有用不完的劲儿,上课永远都是激情满满……
同学会临近尾声,就在班长解释有几位同学因为要主刀手术、送孩子去医院等突发原因无法前来时,门外却传来响亮的招呼声:“不好意思,我来晚了。”一位同学推门而入,意外的惊喜让全场再次充满欢声笑语,大家纷纷上前拥抱这位晚来的同学。
当年那个爱给学生买小布丁的班主任沈燕老师,今年也已经68岁了。看到教室里的学生,沈燕如数家珍,“我们这个班级的同学们当年就特别有凝聚力,特别和谐,而且非常优秀,当时有一些省市上的比赛,他们拿了好多次冠军。”
![]()
▲班主任沈燕
最让沈燕感动和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告诉她,离开母校多年后,学校“琢玉成器”的精神依然让他们受益终身。“作为一名老师,真的很欣慰。这份成就感不是因为看到他们考了多少分、上了哪个大学、现在是什么工作职位,而是在于我们作为老师,给他们传递的这份琢玉精神,成了他们一生去面对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时隔二十年,她也把这句话作为祝福,再次送给了所有的学生,“生活的回报,可能有早有晚,但只要坚持琢玉,一定能看到那个闪光的自己。”
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吕文豪
编辑郭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