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邻居占我车位三周,我没闹,每天绕路停车,保安队长找上门求我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新邻居霸占我车位三周,我没吵没闹,每天绕远路停在外面,就当是花钱看一场人性默剧。直到那个晚上,一向严肃的保安队长堵在我家门口,他带着哭腔求我:“哥,我求您了!快把车开回去吧!”



01

我叫林默,一个在城市里按部就班生活的普通人。工作不咸不淡,生活不好不坏,唯一的慰藉,可能就是当初咬牙买下的那个家,以及那个与家同样重要的产权车位。

我住的小区叫星辰湾,是个还算体面的中高档社区。而我的车位,编号B1-108,堪称车位中的“楼王”。它不偏不倚,正好坐落在C栋住宅楼的负一层电梯口旁边,下车走五步就是电梯,电梯门一开,几秒钟就能抵达家门口。

这种便利,尤其在提着重物或是刮风下雨的日子里,简直是一种奢侈的幸福。每当我把我的那辆深灰色小轿车稳稳停入108号位,听着车门锁“咔哒”一声,再转身迈入灯火通明的电梯厅,一天的疲惫似乎都能被这短短几步路消解大半。这个车位,是我平淡生活里为数不多的、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小确幸。

可是,这种平静的生活,从三个星期前对门搬来新邻居开始,被悄无声息地打破了。

02

那天是个周二,我照常加班到晚上八点才回家。车子拐入地下车库,熟悉的路线,熟悉的灯光,可当我准备右转驶入我的B1-108时,却猛地踩下了刹车。

我的车位上,赫然停着一辆崭新的白色SUV。车身庞大,几乎把整个车位塞得满满当当,雪白的车漆在车库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像一个闯入私人领地的陌生巨兽。我愣了几秒,第一反应是大概有朋友来访,临时停一下。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哪有这么巧就停在我这里的。

我把车临时靠边停下,走过去看了看。车窗上没有留电话,车里也空无一人。这时我才想起,对门那套空了半年的房子,这两天似乎有动静。我猜想,这大概就是新邻居的车。新来乍到,不熟悉小区的规矩,错停了别人的车位也情有可原。

想到这里,我心里的那点不快也就散了。我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显得自己小气。于是,我从车里找来便签纸和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行字:“您好,此为私人产权车位,车位号B1-108,请勿占用,谢谢合作。”

写完,我小心地把纸条夹在了那辆SUV的驾驶座前雨刮器下,一个非常显眼的位置。做完这一切,我重新发动车子,调头开出了地库,在小区外面的马路边找了个空位停了下来。从那里走回家,要多花上十来分钟,但我想,一夜而已,明天应该就好了。

第二天,我特意早起了十分钟,就是为了去地库看看情况。然而,当我走到我的车位前时,心头刚刚升起的那点宽容,瞬间被浇了个透心凉。

那辆白色SUV依旧稳如泰山地停在原地,纹丝未动。而我昨天留下的那张纸条,已经不见了踪影。就好像,它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那一刻,我站在自己的车位前,感到一阵莫名的火气。纸条不可能自己飞走,唯一的解释就是车主看到了,并且把它扔了,然后继续心安理得地占用着我的地方。这已经不是“不熟悉情况”能解释的了,这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无视。

我深吸了一口气,掏出手机,几乎就要拨通物业的电话。可手指悬在屏幕上,我又犹豫了。为了这点事,闹得物业上门,邻里之间一开始就撕破脸,好像也不太好。也许,他只是昨晚回来太晚,今天一早就出门了,没来得及挪车?

抱着最后一丝侥望,我没有声张。晚上下班回来时,我特意绕进地库看了一眼。结果毫无悬念,那辆白色SUV还停在那里,像一个沉默的挑衅者。

从那天起,这成了常态。新邻居似乎铁了心把我的B1-108当成了他自己的专属车位。我每天回家,都能看到他那辆庞大的车身安然地占据着本该属于我的空间。

我彻底放弃了沟通的念头。和这样的人,讲道理是没用的,争吵只会拉低自己的层次。于是,我选择了一种最消极,也最固执的对抗方式——沉默。

我没再留过一张纸条,也没给物业打过一个电话。我每天下班,默默地开车到小区外面几百米处的一个露天收费停车场,一天十五块钱,然后步行回家。

我就是想看看,一个人可以理所当然地霸占别人的东西到什么时候。

03

我的沉默对抗,就这样持续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生活多了一套固定的程序。每天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我都会先开车拐进星辰湾的地下车库,像巡视自己领地的狮子,缓缓驶过B区。我的目光会准确无误地投向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角落——B1-108。

那辆白色SUV总是在那里,有时候车头朝里,有时候车头朝外,但总归是霸道地停在框线之内。我甚至能从车窗的反光里,看到自己驾驶座上那张面无表情的脸。然后,我会轻轻摇摇头,既像是在嘲讽对方,也像是在自嘲,接着一言不发地转动方向盘,将车开出地库。

绕远路去那个露天停车场,成了一场小小的修行。从停车场走到我们C栋楼下,直线距离大概八百米,要穿过一条小马路和一个小花园。天气好的时候,就当是散步了。可一旦遇上坏天气,就变成了一种折磨。

对抗开始的第三天,就下了一场大雨。我把车停好,撑开伞走进雨幕。豆大的雨点砸在伞面上,发出沉闷的“啪啪”声。晚风裹挟着湿冷的空气,吹得我的裤腿很快就湿透了。当我提着公文包,狼狈地走到单元楼下,看到那些从地库电梯直接上来的邻居们,个个衣履光鲜,神情轻松,心里的那股憋闷又加重了几分。

饶是如此,我依旧没有改变主意的想法。每天十五块的停车费,一个月就是四百五。钱不多,但足以让我时刻记着这件事。这笔开销,就像是我为这场无声的战争支付的军费。我心里憋着一股劲,不是为了争赢什么,更像是一种执拗的自我证明:我可以为我的原则付出代价,哪怕这代价看起来有些愚蠢。

04

我的行为很快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首先是地库门口岗亭的保安老李。他见我连续几天都只开车出去,却不开车进来,终于忍不住了。

“林先生,您车怎么不开进来了?车位不用了?”一个傍晚,我步行从外面回来时,他从岗亭里探出头问我。

我停下脚步,对他笑了笑,编了个理由:“哦,最近外面有点事,停外面办事方便点。”

老李将信将疑地点点头,没再多问。他大概以为,我和对门的邻居私下达成了什么协议,比如把车位租给了对方。在很多小区,这种事并不少见。

除了保安,一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邻居也察觉到了我的变化。住我楼上的张阿姨,是个热心肠。有次在电梯里碰到,她关切地问:“小林啊,最近怎么老看你从外面走回来?车没开啊?”

“开了,张阿姨,停外面了。”我还是那套说辞。

“停外面多不安全啊,日晒雨淋的,还有可能被贴罚单。地库不是有车位嘛,多方便。”张阿姨絮絮叨叨地说着。

我只能含糊地应付:“嗯,我知道,就这阵子,过几天就好了。”

我不想解释。解释起来太麻烦,也显得我斤斤计ছাড়া。别人的车位被占了,要么大吵一架,要么找物业投诉。像我这样自己躲出去,默默承受不便和损失的,说出去恐怕只会被人当成笑话。

时间就在这种诡异的平静中流逝。第一周过去了,第二周过去了。对门的邻居我一次也没在楼道里碰到过,仿佛他只是一个符号,一个由那辆白色SUV构成的符号。他心安理得地占着我的车位,我则固执地每天绕远路、付停车费。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不干涉的平衡。

整个过程里,我没有向任何人抱怨过一句,更没有向物业提交任何形式的申诉。我就像一个潜行者,悄悄地退出了这场本该属于我的争端,在远处冷眼旁观。我以为这只是一场关于我和那个无名邻居之间的、关于素质和耐心的私人较量。

我万万没有想到,我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退让,竟然像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在不经意间,引发了一场席卷整个小区的混乱风暴。

05

混乱的迹象,最初是从小区的业主微信群里冒出来的。

在我把车停在外面的第十天左右,群里开始出现一些零星的抱怨。

“今天下班进地库,门口的抬杆反应好慢啊,识别了三四次才抬起来,后面车都按喇叭了。”一位业主发了条消息,配了个无奈的表情。

很快就有人附和:“我家也是!昨天晚上出门吃夜宵,出口的系统居然把我当成临时车了,要收我停车费,我跟保安说了半天才手动放行。”

“我们小区的‘智慧社区’系统不是刚升级过吗?怎么感觉还不如以前灵光了?”

起初,大家只当是系统偶尔抽风,物业管家也在群里安抚,说已经联系了技术人员进行排查。我看到了这些消息,但完全没把这事和我的车位联系起来。毕竟,一个车库系统,怎么会因为一辆车没停在自己位置上就出问题呢?这听起来太荒谬了。



可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进入第三周,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地库的“智能系统”几乎进入了半瘫痪状态。业主群里的抱怨,也从零星的吐槽,变成了铺天盖地的怒火。

“疯了吧!现在是下班高峰期,地库入口堵成一锅粥了!前面五六辆车都进不去,系统完全没反应!”

“物业到底在干什么?我们一年交那么多物业费,就是享受这种服务的吗?@物业经理出来解释一下!”

“别提了,我刚才出去,出口的屏幕显示我的车牌是‘无法识别’,保安拿着个手持机弄了半天,最后还是记下我的车牌号,手动抬的杆。这叫哪门子智能?”

群里的聊天记录我一条条翻看,图片和小视频里,地库出入口排起的长龙触目惊心。喇叭声此起彼伏,保安们满头大汗地在车流中穿梭,指挥着车辆,手动处理着每一笔出入记录。原本引以为傲的全自动化管理,彻底退化成了原始的人工操作。

物业连续发了好几条公告,措辞从“正在紧急排查”变成了“系统遭遇复杂故障,已邀请厂家高级工程师介入”,但对于业主们来说,这些都是空话。他们只知道,每天回家停车、出门上班,都变成了一场令人烦躁的考验。

而我,作为这场混乱的旁观者,每天依旧步行穿过那些焦躁等待的司机,走进单元楼。我心里甚至有一丝隐秘的幸灾乐祸:让你们享受着便捷的地下车库,却不知道,有一个人正在为了一方小小的车位,每天在外风吹日晒。

当然,我依旧没有意识到,那个引发了整个系统崩溃的“复杂故障”,源头竟然就是我自己。

06

随着车库系统的持续瘫痪,物业和安保团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业主们的投诉电话快把物业办公室的电话打爆了,物业经理据说被总公司领导骂得狗血淋头。

安保队更是首当其冲,他们从原本轻松的监控室工作,变成了全员上阵的一线指挥员。每天早晚高峰,几个主要出入口都必须有两名以上保安驻守,手持对讲机和应急设备,处理着各种突发状况。

小区的保安队长姓王,叫王建国,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他平时总是一身笔挺的制服,不苟言笑,在小区里巡逻时腰杆挺得笔直,颇有几分威严。业主们私下里都叫他“王队”。

这几天,我每次进出小区,都能看到王队在现场忙碌的身影。他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原本干净的制服领口总是被汗水浸湿,嗓子也因为不停地喊话而变得沙哑。他看到我步行回来,也只是匆匆点个头,便立刻被新的麻烦事吸引走注意力。

我依然过着我的“局外人”生活,白天上班,晚上把车停在老张那里,然后走回家。那辆白色SUV也依旧停在我的B1-108车位上,仿佛对外面世界的混乱一无所知。

我已经快要习惯这种绕远路的生活了,甚至开始觉得,这种每天固定的步行,也算是一种锻炼。我对那个车位的执念,似乎正在被日复一日的麻烦和时间慢慢磨平。

或许,再过一阵子,我就会彻底放弃,去物业把这事说清楚,或者干脆把车位租出去,眼不见为净。我心里这么想着,但行动上,依旧维持着原状。这场无声的对峙,已经持续了整整二十天。

我不知道,这个由我一手造成的僵局,即将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以一种我完全没想到的方式,被一个我意想不到的人打破。

07

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

我加了会儿班,回到小区时天已经全黑了。在老张的停车场停好车,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往家走。夜风微凉,吹在脸上还算舒服。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周围很安静,只有我自己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路上回响。

回到家,我甩掉鞋子,换上舒服的拖鞋,然后把自己扔进沙发里,什么也不想干。公文包被我随手丢在玄关,连晚饭都懒得去想。我就这么静静地躺着,感受着周末来临前最后的疲惫。

就在我快要昏昏欲睡的时候,门铃突然响了。

不是那种礼貌的、按一下就等待的响声,而是一连串急促的、不间断的按动。“叮咚——叮咚叮咚叮咚——!”那声音尖锐而执着,充满了不容拒绝的焦灼感,仿佛门外的人有什么天塌下来一般的大事。

我皱了皱眉,心里有些不悦。谁会在这个时间用这种方式按门铃?我懒洋洋地从沙发上爬起来,趿拉着拖鞋走到门口,通过猫眼往外看了一眼。

门外站着的人,让我吃了一惊。

是保安队长,王建国。

只见他一个人站在我家门口,平时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头发此刻有些凌乱,几缕发丝被汗水粘在额头上。他那身标志性的笔挺制服也皱巴巴的,领带松松垮垮地挂在脖子上。他没有看猫眼,而是焦躁地在原地来回踱着小步,嘴里似乎还在念念有词。

我心里纳闷,他找我能有什么事?难道是关于车位的事情,终于有人投诉到他那里了?可看他这副模样,又不像来处理邻里纠纷的。那张一向严肃刻板的脸上,此刻写满了无法掩饰的焦急、疲惫,甚至还有一丝……恳求?

我带着满腹的疑惑,打开了房门。

门一开,正在踱步的王队立刻停了下来,他猛地转过头,看到我,那双布满红血丝的眼睛里瞬间爆发出一种见到救星般的光芒。

不等我开口问“有什么事”,他竟一个箭步上前,紧紧地靠了过来,完全没有了平日里那种保持距离的威严。他张了张嘴,沙哑的嗓子里发出的声音近乎哀求,每一个字都带着颤音:

“哥!我求您了!您快把车开回您自己车位吧!再这么下去,我们整个安保队都要被物业经理给开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