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 与 “和”,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好品德,更是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家风的传承中熠熠生辉,贯穿于家族岁月的长河,塑造着一代又一代家人的精神世界,涵养着整个家族的品格底色。
![]()
阳光透过花窗帘的午后,为老母亲洗澡修剪,专注又关切地互动。
回首往昔,那一个个承载着不同记忆的 “家”,串联起我们人生的岁岁年年。从牙牙学语时,在姥姥家小院里蹒跚学步的纯真时光,到放学归来,迈进飘着饭菜香气的奶奶家堂屋的温馨日常;从少女时代藏着悄悄话的娘家闺房,再到成家后用心经营的小家客厅,直至如今常去探望的婆家厨房,这一生,我们始终浸润在不同家庭交织重叠的烟火气里。这些 “家” 恰似多面棱镜,各自折射出独特的家风光芒,于潜移默化中雕琢着我们的言行举止,让 “孝” 与 “和” 的家风内涵,在生活点滴里不断沉淀,融入我们的骨子里,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遵循。
上马街 25 号,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姥姥家,我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老院的墙壁爬满青苔,却成为我记忆深处最温暖的港湾。白色的纸糊窗棂上,几处姥姥亲手裁剪的红彤彤的窗花,格外醒目,透着浓浓的喜庆与祥和。屋里窗下的写字桌上,姥爷总是专心致志地写着毛笔字,一行行蝇头小楷整齐排列,仿佛诉说着岁月的宁静与美好。而窗外檐下的小竹凳上,姥姥手持针线,专注地做着活计,我呢,就乖巧地坐在姥姥腿跟前,仰头托腮,看得出神,沉浸在这充满爱意的氛围里。那时,姥爷略带乡音吟唱的诗句,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千里共婵娟”,就这样缓缓注入我的心田,成为我最初的文学启蒙。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处处都洋溢着 “和” 的氛围,长辈与晚辈之间相处融洽,爱意满满,这便是家风最初的模样,也是 “孝” 与 “和” 的生动体现。
![]()
轻松惬意的时光,欢声笑语的幸福。郊游归来,带着老妈下馆子。
姥姥,是一位心灵手巧、贤惠和善的家庭主妇。在那物资匮乏的六七十年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粮票、布票都得精打细算,棉花更是稀罕至极。可即便如此,在姥姥家,总有为我们这些表兄弟姐妹准备好的拆洗干净的旧棉衣,新纳好的千层底布棉鞋,还有整齐叠放的碎布头。寒冷的冬天,因姥姥的巧手,满院都洋溢着温暖的气息。而姥爷独自一人工作,却凭借一己之力养活了一家八口人。听妈妈讲,尽管日子拮据,但姥爷下班回家的时刻,总是全家人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姥爷总会带回些小惊喜,或是盘算许久才买下的花布,为孩子们做件新罩衫;或是省出钱来买的书本,满足孩子们流连书店的心愿;偶尔还会拎回些小零食,为平淡苦涩的日子增添几分甜蜜。这一大家子人,在艰难的生活中相互扶持,用行动诠释着 “和”,用关爱彰显着 “孝”,让这份家风愈发醇厚。
姥姥、姥爷的生活,恰似一本无声的教科书,默默影响着妈妈和她的兄弟姐妹。他们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传承了姥爷的音乐、文学素养以及博学多才的特质,也继承了姥姥慈爱善良、勤俭持家的美好品格。在家里,一家人欢声笑语,相亲相爱,这是 “和” 的美好展现;在单位,他们个个都是佼佼者,或是高校教授,或是人民教师,或是工程师,或是业务骨干,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又将这份 “孝” 与“和” 的家风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
![]()
孩孙依偎,话语殷殷,慈爱无尽。
尤为令人动容的是姥姥的晚年时光。姥姥活了一百岁,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她眼睛渐渐浑浊,十指变得僵直,腿脚也不再灵便,需要照护的地方越来越多。而妈妈她们六姊妹的年岁也在逐年增长,照护姥姥的担子,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沉重。要按时给姥姥喂药、擦身、换洗,要耐心陪她说话、解闷,还要时刻细心留意她的情绪和身体反应变化。然而,六姊妹从无怨言。三姨爱整洁,主动包揽了打扫擦抹、维持卫生秩序的活儿;大舅踏实心细,交接叮嘱等事情都由他牵头;小姨和小舅年轻,头脑灵活,寻医问药、制定照护方案他俩是关键;大姨和我妈也不服老,事事时时都积极参与。姊妹六个不辞辛劳,团结体谅,相互惦念,本是辛苦的日子,却被大家过得格外祥和安逸。这无疑是对 “孝” 的深刻践行,更是 “和” 在家庭中的完美诠释,让这份家风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不可摧。
![]()
最小的第四代,“我和太姥姥的悄悄话”。点赞这世间最为纯真的美好。
我们这些晚辈将长辈们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长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 “孝” 与 “和”,我们也悄悄把这份心意装进自己的心里。每次送姥姥去医院,大表哥总是早早赶来,小心翼翼地扶抱,车接车送,尽心尽力。身为医生的表妹夫更是把姥姥的实时状况铭记于心,无论何时,只要姥姥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病床前。表兄弟表姐妹们一有空就往姥姥家跑,陪着姥姥坐坐、聊聊,让她尽享天伦之乐。就连在外地上大学的第四代,一到家,第一站也是先去太姥家看望。而姥姥也十分给力,她总能依照不同的聊天对象,找寻到合适的话题。尽管足不出户,可她的语言和思路依旧清晰,能跟大家对答自如,还会提议去新修缮的钟楼街逛逛,提醒她的孩子们别光忙着干活儿,要去儿童公园散散步、活动活动呢。在这样的互动中,“孝” 与 “和” 的家风如同涓涓细流,润泽着每一个家人的心田,在家族中不断延续。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姥姥、姥爷当年种下的家风种子,已然在妈妈那一辈长成了参天大树,如今又在我们心里悄悄发了芽。这份温暖与担当,正伴着悠悠岁月,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成为我们家族永不磨灭的精神瑰宝,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散发着璀璨光芒,让 “孝”与 “和” 的家风永远熠熠生辉,温暖着每一个家人的心。
(太原市粮油副食公司 郭建英)
来源:锦绣太原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