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图/上海交通大学官微
“Love is everything”“I love you very much”,近日,丁洪院士在领奖台上的一段发言,打动了不少人。据澎湃新闻报道,10月26日,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荣获“物质科学奖”。
领奖台上,丁洪深情凝望台下的妻子,浪漫告白,“感谢我太太,叶青女士。34年前,你放弃密歇根大学的全额奖学金,陪我在芝加哥读书。17年前,你放弃在美国公司的高薪,坚定地支持我回国工作。3年前,你放弃北京的羽毛球圈,毫不犹豫地随我来到上海。”丁洪语毕,台下的妻子笑中有泪,现场更是掌声雷动。
在领奖台上的高光时刻,相信获奖者一定有千言万语。不过,丁洪院士选择了最纯粹、最真挚的那一部分——向妻子表达感谢与爱意。这一刻,他没有回避“浪漫”的标签,也没有顾虑公众场合的“克制”期待,而是让爱自然流淌、毫不掩饰,作为院士、知名学者,这种率直的赤诚也收获了相当的好感。
当然,这并不是说更加传统的感谢有什么问题,而是丁洪院士似乎打破了“科学家只谈理性”的刻板印象。他让爱与感恩成为荣耀的一部分,也让硬核的科学研究多了一分柔软的色彩。
类似的事并不罕见。今年5月,漓江文学奖得主刘楚昕,也在领奖台上哽咽着说出“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守候”,感谢去世女友的支持,同样催人泪下,感动万千网友。
这些都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当一个人走到某座山峰时,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最想感谢的对象往往很具体——那个在身边默默陪伴的人。无论是科研的征途,还是文学的孤旅,终究都离不开情感的滋养与支撑。
在这些获奖场合里响起的掌声,或许也让我们看到了某种真相:无论是科研还是文学,任何专业领域最需要的都是“人”——这些闪光的成果,来自才智与勤奋,更来自情感与牵挂。
科学家的浪漫、作家的深情,其实都在提醒我们:理性与感性并非对立,而是共同构成人类最动人的底色。唯有那些懂得爱与被爱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坚持的意义,被温情所围绕,直至度过那漫长甚至崎岖的攀登。
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样的大声表白,其实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家庭成员支持与陪伴的价值。也正是通过给家庭成员提供安定感,社会也在传递一种更成熟、更包容的价值观——真正的成就从来不是个人孤行,而是一个家庭、一个共同体在彼此扶持中达成的结果,这应该被人们看见,也应该被尊重。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丁院士的告白会收获热烈掌声,他的表达在和社会认知水位相呼应:人们欣赏真诚的表达、理解情感的力量,也愿意看到那些来自至亲、家庭的支持,能够被堂堂正正地说出口,被置于聚光灯之下接受褒奖。当理性的科学殿堂里回荡起爱的言语,这或许也是我们在以更温柔的方式,理解“成就”的真正含义吧。
撰稿 / 何韵(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柳宝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