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五轮经贸谈了两天的博弈,没有冗长的寒暄,没有走过场的流程,双方密集磋商几乎10小时,从关税制裁到产业限制,从农业贸易到稀土管控,每一个议题都直接关系到两国核心利益,更间接影响着咱们的日常生活。
最终,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表态,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关税。
![]()
01.
很多人觉得国际谈判都是慢节奏拉锯,但这次吉隆坡谈判完全是高强度的“速战速决”。
第一天上午9点谈判正式开始,直到下午2点才结束,五个半小时里只留了半小时吃午饭,其余时间全在围绕核心议题激烈讨论;第二天同样从上午9点持续到下午1点半,近5小时的密集沟通,两天刚好凑够10小时核心博弈时间。
![]()
和之前几轮谈判不同,这次中方不再被动应对美方提出的要求,而是主动设定谈判议程,把中方关切的所有议题打包推进,不再给美方“逐个突破”的机会。
更值得关注的是,谈判地点从以往的瑞士、英国等西方国家,转移到了与中国合作密切的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这本身就传递出一个信号:中美经贸博弈的规则,已经不再由美方单方面说了算。
第一天会谈结束后,美方代表团避开正门,从侧面离场,仅用“非常具有建设性”六个字回应媒体,全程不愿多谈;而中方代表团则从正门从容离开,还主动与记者互动。
![]()
此前,美方曾炒作中方更换首席谈判官的消息,试图营造“中方妥协”的假象。
但事实是,这位经验丰富的谈判代表不仅全程参与,还主导了中方议题的推进,让美方的预期彻底落空。
这一细节印证了,中方在经贸谈判中的立场从未动摇,反而因为准备充分、底气充足,掌握了更多主动权。
![]()
02.
这次谈判的核心,是中方明确提出的4大底线,每一条都直击美国的关键利益,更关系到咱们普通人的生活质量。
这些底线不是空谈,而是基于国家利益和民生需求的坚定主张,也是中方在谈判中寸步不让的根本。
![]()
底线一:2018年以来的关税制裁必须全取消。
自2018年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已经持续了七年。
这些关税覆盖范围极广,小到日常用品、服装鞋帽,大到芯片、造船设备、航运相关产品,几乎渗透到普通人生活和国家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
对咱们老百姓来说,关税加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进口商品涨价,比如部分进口电子产品、母婴用品的价格,都比七年前高出不少。
中方提出全面取消这些关税,本质上是要求美方回到公平贸易的轨道。
![]()
底线二:航运收费必须对等,谁也不能搞特殊。
就在谈判前几天,美国突然对中国船只靠港出台新规,每吨货物收费400元。
中方当天就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确保双方在航运领域的待遇公平。
![]()
谈判中,美方要求中方先取消这一措施,但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对等措施的取消必须是双向的,美方先撤,中方再撤。
这一底线看似是贸易规则的博弈,实则关系到很多行业的成本。
美国航运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很高,大量农产品、工业产品需要通过中国港口转运或销售。
![]()
对咱们来说,航运成本的降低,意味着进口商品的价格可能更稳定,国内相关企业的出口成本也会下降,有利于维持就业和产业稳定。
底线三:农业采购,中国有自主选择权。
美国一直急于让中国扩大大豆采购,甚至拿“农场主破产”“仓库爆满”当理由打感情牌。
![]()
农业采购是市场行为,中国有权选择性价比更高、没有附加条件的供应商。
过去几年,中国已经调整了大豆进口结构,从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的大豆占比越来越高,2025年1到9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比仅为8.3%,而巴西的占比接近80%。
之所以这么选,核心是美国大豆不仅价格更高,还常常附加政治条件,而南美大豆没有这些限制,性价比更高。
![]()
底线四:稀土和无人机管控,守死国家安全红线。
稀土是很多高科技产品和军工产品的核心材料,全球90%的稀土精炼能力、93%的磁体制造都掌握在中方手中。
谈判中,中方明确表示,军民两用的稀土管控不会放松,军用稀土绝不出口。
![]()
美国F-35战斗机、导弹等军工产品都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之前就曾因为稀土供应紧张导致生产线暂停。
中方的管控不是要封锁市场,而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同时通过“0.1%阈值”的设定,确保民用稀土贸易不受影响,既卡住了美国军工的“七寸”,又堵死了美方指责中国“破坏供应链”的借口。
在无人机领域,中方早已对相关配件出口实施管制,哪怕荷兰想为乌克兰采购都被拒绝。
![]()
谈判中,美方要求中方放开出口,但中方的条件是美方必须承诺不将这些配件用于军事用途,而这一点美方根本无法做到,最终相关议题没有达成共识。
中方的坚守,本质上是守住了国家安全的底线,避免核心技术被用于针对自身的军事行动。
03.
谈判结束后,美财长贝森特公开表示“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关税”,这被外界解读为美方的重要让步。
![]()
但这种让步绝非出于“善意”,而是国内经济、政治、产业多重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美国9月CPI同比升至3.0%,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受关税影响的输入性通胀已经显现。
房租、二手车价格虽然拖累了部分通胀数据,但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压力依然存在。
![]()
继续加征100%关税,只会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受更大压力,这是特朗普政府不敢冒的风险。
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内部矛盾,在这次谈判前后暴露无遗。
主导对华强硬政策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没有出现在谈判代表团中,原因是特朗普在内部会议中对其“擅自搞政策”表示不满,认为他破坏了谈判节奏。
![]()
这种人事变动,直接反映了美方在对华策略上的分歧。
更尴尬的是,特朗普在前往马来西亚前表示“中美都需要让步”,希望达成全面协议,但国务卿鲁比奥却公开表示“不会放弃对台湾的支持”,这种公开的政策冲突,让美方代表团在谈判中难以形成统一立场。
此外,美国计划的100%关税政策还面临最高法院审查,能否实施还是未知数。
![]()
内部分歧和政策不确定性,让美方根本没有底气继续推进极限施压,只能选择让步。
04.
虽然这次谈判达成了初步共识,但这只是中美经贸博弈的一个中场节点,后续的细节落实还需要持续努力。
美方虽然放弃了100%关税的威胁,但在取消现有关税、航运收费等核心议题上,还没有给出明确的落实时间表,双方的博弈还会继续。
![]()
不过,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谈判的主动权已经悄然转移到中方手中。
过去七年,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制裁等手段遏制中国产业发展,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20%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7%,贸易流向加速转向东南亚、南美等市场,降低了对美依赖。
同时,中国在稀土、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的布局,也让美方的施压手段越来越失灵。
![]()
未来,中美经贸博弈还会在多个领域展开,但中方的底线不会变,维护国家利益和民生福祉的目标也不会变。
正如这次谈判所展现的,中国不再是被动应对的一方,而是主动设定规则、坚守底线的参与者。
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朝着公平、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而咱们老百姓,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持续受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