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边读一边流泪,它应该成为每个人的人生之书!

0
分享至

电影《入殓师》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死亡,就是一扇门啊,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个阶段。”

死亡,总让人心里泛起涟漪。

死亡,也值得被一次次好好说起。

上海、杭州、成都的不少咖啡馆里,几张木桌拼在一起,围坐着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人摩挲着马克杯轻声说起长辈临终前的呼吸机管线,有人分享自己对疾病、死亡的见闻感受。这群本该只关乎学业、工作与日常的年轻人,正主动聊起死亡这个被传统语境层层包裹的禁忌话题。

死亡咖啡馆的概念最早萌芽于瑞士社会学家的生死学研究,2011年经加拿大心理治疗师具象化后,逐渐成为人们卸下防备、坦诚对话的场域。在这里,死亡不再是遥远的恐惧,而是与“如何活”紧密相连的命题。

这些谈话的本质都是在追问:怎样的人生才算没有遗憾?


生死学学者彭小华在《学会告别》这本书里,为生死对话提供了最真切的注脚。衰老、临终和死亡既是我未来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作为女儿需要为父母考虑的现实问题。我希望为此做好准备。”

正如她所观察到的,如今越来越多中青年人走进死亡咖啡馆,并非无事忧扰,而是早已提前感知到责任的重量。她提到:“想到未来要照顾多个老人,很多人已经提前感到忧惧。他们担心自己到时候如何应对得过来,如何帮助亲人善终。”这份为未知做准备的心意,让死亡从忌讳的阴影里走出,成为值得认真谈论的生命课题。


停不下来的医疗传送带

2020年10月底,被隔离在广州酒店的彭小华接到医院电话:父亲病危,要么转ICU,要么做开颅手术。

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砸进她的心里。仅仅一个月前,父亲还能和亲友围坐吃火锅,虽因认知退化有些糊涂,但谁也没想过“临终”二字。

开颅手术被立刻否决,转ICU吗?母亲生前特意交代过,自己临终绝不要进ICU、插管子,可父亲从没说过他的想法。后来,她和哥哥同意了转ICU,但要求不做有创治疗。

可ICU里的场景,还是让她心里一紧:父亲因为可能扯掉管线,手脚被绑在病床上;即便家人探视时他能情绪高涨,转过身还是要面对仪器与孤独。更让人难受的是,医生后来坦言,父亲已经没有恢复说话、进食和走路的可能了——那些为了能再见父亲一面做的努力,其实是在延长他的痛苦。


父亲的经历,正是彭小华笔下“医疗传送带”的真实写照:人一旦踏入医院,就像被送上不停歇的履带,插管、ICU、抢救措施接踵而至,没人问“这是患者想要的吗”,只问“还有什么能做”。

而这条传送带之所以停不下来,藏着太多复杂的原因。

父亲在病床上躺了两年,身上插着胃管、尿管,被各种仪器围着,直到2022年去世。彭小华在回忆里写下:“这不是在治疗疾病,而是在拖延死亡、延长折磨。”

这段经历让她彻底明白:医疗的意义不是不惜一切代价活着,而是让生命有质量地存在。就像美国社会学家琳恩・H. 洛弗兰所说,现代死亡的误区在于“活着成了活着的目的”,却忘了活着的本意是体验与尊严。

真正的善终,从不是“战斗到最后一刻”。

让生命自然落幕——不是放弃,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生命的尊严。


“沉默的共谋”,让死亡更可怕

在《学会告别》里,彭小华精准捕捉到一个藏于家庭和医院中的隐秘困境——沉默的共谋。

在家庭里,这种沉默常常表现为悄悄形成的话题禁区。肺癌患者雪芹的经历极具代表性:手术成功后,她总被复发的恐惧缠着,丈夫、父母明明也在忧心,可死亡二字彻底从家里消失了。患病前还能玩笑般聊生死,患病后彼此都刻意回避。这种“都知道,都不说”的状态,让她在抑郁与迷茫中独自挣扎。最需要互相支持的时刻,反而成了最孤独的时刻。


电影《遗愿清单》

书中指出,这种“医生告知家属、家属隐瞒患者”的模式,本质是医患与家属共筑的沉默闭环:医生回避直接与患者沟通,家属接过“保护者”的角色掩盖真相,最终将患者排除在自己的临终决策之外。正如阿图・葛文德所指出的,医生被训练来“延长生命”,却没被教过“如何照顾生命的消亡”。

哪怕是理性的人,也难逃这种裹挟。这种回避无关对错,却精准击中了人们对死亡的集体焦虑:仿佛只要不说出口,死亡就会延迟降临。

《学会告别》的深刻之处,在于它给出了打破共谋的办法。彭小华举了俞娟的例子,详细拆解了“艰难的谈话”的操作逻辑:不直接说“你快死了”,而是问“你觉得自己病情怎么样”“最想做的事是什么”。这些温和的问题,给了双方情绪缓冲的空间。

彭小华通过嫣然的经历说:“患者往往比家属更清楚自己的身体状态,隐瞒只会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恐惧’的内耗。”

其实死亡的可怕,从不是生命终结的瞬间,而是结束前的孤独与无助。彭小华用那些从沉默走向坦诚的故事证明:当我们敢于打破禁忌,用语言承接彼此的恐惧,死亡便会从“可怕的突袭者”,回归为“可被接纳的终点”。


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死观?

死亡与生命共生,人类在与死亡的相处中形成了多元的生死观。

儒家讲“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还没搞懂怎么活,哪有心思去想死亡;道家多了份豁达,庄子在妻子离世后鼓盆而歌,说死亡不过是“自无至有,复归无”的自然轮回,如同四季轮回。

西方哲学从源头就直面死亡。苏格拉底说“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伊壁鸠鲁讲“死亡未来时好好活,到来时好好死”;斯多葛学派主张“接受自然法则”。这些都为我们正视死亡提供了思想资源。


电影《寻梦环游记》

而生死观的塑造,早在童年就开始了。孩子很早就有死亡意识,却常因成人的回避陷入恐惧。

孩子的问题往往很直接:妈妈会死吗?我会死吗?

彭小华在《学会告别》里写道:女儿问她“妈妈会不会死”,她没有否认,而是坦诚地说“会的”,又补了句“大多数父母会活到孩子独立生活”,再聊聊自己的健康习惯,最后笑着说“等你成了老太婆,我才会走呀”。这样的回应既尊重事实,又给予了安全感,把未知的恐慌轻轻化开。

后来女儿长大了,问“如果我得了重病你怎么办”,彭小华的回答传递了更独立的生命观:“我会尽全力为你提供最好的治疗……但生活仍会继续。”她借以想让女儿明白:我们可以失去任何人,唯独不可以失去自己。失去任何人,我们都应该继续好好地甚至更好地生活。

理解死亡的必然性,便会更懂得珍惜当下——正如彭小华自己,40岁时认真思考死亡后,重新规划了人生,辞去教职追寻真正热爱的生活。如果要写书,赶紧写。想过怎样的生活,马上开始。


电影《死亡诗社》

我们需要的生死观,是“向死而生”的态度:接纳死亡的自然,珍视生命的独特;临终时能从容告别,活着便全力以赴。而这种生死观的传递,始于对孩子每一个死亡疑问的坦诚回应,始于每一次与亲人的好好告别。


对生命终章的思考与准备

也可以像呼吸一样自然

世卫组织在《2018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写道,中国人的平均健康预期寿命(HALE)只有68.7岁,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面对近10年的带病生活。前卫计委的一组数据更让人揪心:国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大约80%用在了临终前的一个月。

《学会告别》这本书,就像一座连接生死的桥,既载着对生命终章的理性思考,也饱含对人间温情的深切体察。

时隔两年推出的修订版,加了4万多字新内容,让这本讲“告别”的书,更能贴近我们的生活。

新增的“陪伴与心理支持”章节,细腻拆解了照护者的情绪困境与应对之道;另外,安宁疗护的本土化发展、病情告知的沟通技巧等新增内容,也正好接住了老龄化社会里中青年人的现实焦虑。


自初版问世,这本书已经打动了各行各业的人。

俞敏洪说它“像朋友一样心平气和地讲述死亡”,提醒人们正视这件躲不开的事;

陆晓娅盛赞它有“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对临终者权利的讨论掷地有声。

作为一本填补国内临终关怀领域空白的作品,它成了医生、社工、心理咨询师的参考资料,更走进了普通家庭,让“生前预嘱”“安宁疗护”等概念从陌生词变得可感可知,也慢慢消解避谈死亡的集体沉默。


回望全书,从父亲病床前的艰难抉择,到母亲临终时的从容善终;从不同思想传统中的死亡观,到“生前预嘱”这样的实用工具;从照护者的自我宽慰,到社会对安宁疗护的期盼,彭小华以研究者、照护者、探索者的多重身份,最终告诉我们:关于生命终章的思考与准备,也可以像呼吸一般,自然地贯穿于生活之中。

学会告别,从来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学会告别》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End-

2025.10.28

编辑:醒醒 | 审核:孙小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加图索:如果你们琢磨的是挪威11-1那场比赛,那不是我的问题

加图索:如果你们琢磨的是挪威11-1那场比赛,那不是我的问题

懂球帝
2025-11-14 06:37:39
浙江国企赢了!安徽一水利局被当地法院判决:支付1.55亿元款项

浙江国企赢了!安徽一水利局被当地法院判决:支付1.55亿元款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00:00:08
凌晨2点!中国给高市算总账,召日驻华大使,发中日英3语通告

凌晨2点!中国给高市算总账,召日驻华大使,发中日英3语通告

丁丁鲤史纪
2025-11-14 09:11:41
洋姜不是姜,是天然胰岛果,在中国被沦为咸菜,都快吃绝种了

洋姜不是姜,是天然胰岛果,在中国被沦为咸菜,都快吃绝种了

泠泠说史
2025-11-11 15:43:31
双11彻底凉了?满屏套路加口袋空空,消费降级,年轻人买不动了?

双11彻底凉了?满屏套路加口袋空空,消费降级,年轻人买不动了?

眼光很亮
2025-11-12 15:45:55
来啦!泰王历史性访华不忘染发,着风衣白领帅气逼人 这次没开飞机

来啦!泰王历史性访华不忘染发,着风衣白领帅气逼人 这次没开飞机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4 10:15:40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鹤羽说个事
2025-10-25 11:44:53
恶心,外资批量“撤离”,又开始政治战队了?

恶心,外资批量“撤离”,又开始政治战队了?

公子麦少
2025-11-13 14:58:00
内讧!火箭更衣室动荡,亚当斯推搡队友,后者今夏拒绝4年1亿肥约

内讧!火箭更衣室动荡,亚当斯推搡队友,后者今夏拒绝4年1亿肥约

球盲姐
2025-11-14 14:52:44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11 月 11 日日本政府官宣 2026 年上调签证费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11 月 11 日日本政府官宣 2026 年上调签证费

南权先生
2025-11-13 15:52:13
被新厂长当众开除,10分钟后工厂3亿生产线瘫痪,女总裁跪求出手

被新厂长当众开除,10分钟后工厂3亿生产线瘫痪,女总裁跪求出手

云端书馆
2025-11-14 09:40:37
这才是顶级外交家,西班牙王后现身北京外国语大学,场面非常隆重

这才是顶级外交家,西班牙王后现身北京外国语大学,场面非常隆重

乐悠悠娱乐
2025-11-14 09:56:36
香港名将何诗蓓全运会轻松夺冠,创香港游泳历史拿75万奖金

香港名将何诗蓓全运会轻松夺冠,创香港游泳历史拿75万奖金

体娱一家亲
2025-11-13 19:29:01
造纸厂储罐发现3具女尸,法医:三人为亲姐妹,生前骨盆均被破坏

造纸厂储罐发现3具女尸,法医:三人为亲姐妹,生前骨盆均被破坏

罪案洞察者
2025-10-28 15:33:21
德国邀‘台独’人士入国会,挑战大陆底线引发风波

德国邀‘台独’人士入国会,挑战大陆底线引发风波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14 15:12:13
凌晨三点的巨响:世界第一大桥坍塌背后的生命之重

凌晨三点的巨响:世界第一大桥坍塌背后的生命之重

天气观察站
2025-11-13 16:44:11
白百何和王传君的瓜,有点炸

白百何和王传君的瓜,有点炸

听风听你
2025-11-12 20:43:21
知名女星涉嫌超速驾驶致人受伤!此前确诊精神疾病

知名女星涉嫌超速驾驶致人受伤!此前确诊精神疾病

极目新闻
2025-11-13 15:15:31
康熙如何消化顺治留下的40位后妃?正史里藏着的皇权与人性博弈

康熙如何消化顺治留下的40位后妃?正史里藏着的皇权与人性博弈

老达子
2025-11-14 06:30:03
张国立也没想到,那个被他儿子暴打的童瑶,早已让他们高攀不上

张国立也没想到,那个被他儿子暴打的童瑶,早已让他们高攀不上

日不西沉
2025-11-13 12:41:02
2025-11-14 17:44:49
中信出版集团 incentive-icons
中信出版集团
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7030文章数 487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头条要闻

达利食品创始人之女许阳阳接任总裁 曾主导公司上市

头条要闻

达利食品创始人之女许阳阳接任总裁 曾主导公司上市

体育要闻

40岁C罗肘击染红 离场时怒骂对手主帅

娱乐要闻

《国色天香》编剧发长文质疑古二?

财经要闻

统计局:前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7%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房产
艺术
家居
旅游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艺术要闻

伟人写给宋庆龄的信: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旅游要闻

南京玄武湖爆火!初冬打翻调色盘,400 种菊花 + 三色乌桕美到窒息!

军事要闻

美军多海域再现“航母真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