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从西天竺东渡而来,将如来正法眼藏传入中土。
他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不言不语,枯坐如木石。
世人皆以为这位西来的圣者,是在用苦行证悟无上菩提。可真是这样吗?
达摩祖师面壁的这九年里,前来拜访的僧人络绎不绝。
有人远道而来,只为一睹祖师风采;有人跪在洞外,日日礼拜。
更有甚者,效仿祖师的姿态,也在洞外石壁前一坐数月。
世人都以为,这面壁参禅便是修行的至高法门,只要能像祖师那样枯坐不动,便能开悟证果。
![]()
可祖师真正要传的法,难道就是让人对着石壁坐到天荒地老?面壁的真意到底是什么?为何后来二祖慧可断臂求法,祖师才肯传他心法?这其中,藏着一个关于执着与开悟的惊天秘密。
梁武帝普通年间,达摩祖师离开建康,渡过长江北上,最后来到嵩山少林寺。寺中僧众见这位从西域而来的高僧,相貌奇古,目光如炬,都恭敬礼拜。祖师却不多言,只是寻了一处石洞,面对着岩壁坐下。
这一坐,便是九年。
起初,寺中僧人还会送些斋饭到洞口,见祖师始终不动,便也习以为常。渐渐地,祖师面壁的消息传遍了中原大地,各路僧众纷纷前来参拜,都想从这位西天来的圣者那里求得开悟的法门。
有一位僧人,法名道育,听闻祖师面壁的事迹后,心中大为震撼。他想,既然祖师能够九年不动如磐石,我也应当效仿,或许就能开悟证果。于是,道育也在少林寺外觅得一处石壁,学着祖师的样子,盘腿而坐,双目微闭,一动不动。
一天过去了,道育感到腰酸背痛。两天过去了,双腿开始发麻。三天过去了,整个身体如同要散架一般。可他咬牙坚持,心想:祖师能坐九年,我这才三天就叫苦,如何能得正果?
就这样,道育在石壁前坐了整整三个月。他的双腿早已没了知觉,身体瘦削如柴,面色蜡黄。可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深——为何坐了这么久,心中依旧烦乱如麻,毫无开悟的迹象?
这一日,道育终于忍不住,挣扎着站起身来,一步一步挪到达摩祖师的洞外。他跪在洞口,声音嘶哑地说道:"祖师,弟子效仿您面壁参禅已有三月,可为何心中依旧迷茫,不见佛性?"
洞中传来达摩祖师低沉的声音:"你在壁前坐了三个月,见到了什么?"
道育愣了一下,答道:"弟子见到的,是面前的石壁。"
"石壁之外呢?"
"石壁之外?"道育更加困惑,"弟子一直面对石壁,如何能见石壁之外的东西?"
达摩祖师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你只见石壁,不见自心,如何能悟?"
道育听了这话,心中更加迷惑。他在洞外又跪了三日三夜,反复琢磨祖师的话,却始终不得其解。最后,他叹息一声,失望地离开了少林寺。
又过了数月,另一位僧人慕名而来。这僧人法名慧通,出身世家,自幼研读经典,对各种佛经义理了然于心。他听闻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的事迹,认定祖师必是在参悟甚深禅定,心想自己也博学多才,若能得祖师指点,定能大彻大悟。
慧通来到洞外,恭敬地向祖师行礼,说道:"祖师,弟子遍览经藏,对于经中所说的空性、般若、禅定之理,已有深入理解。可弟子始终不明白,祖师面壁九年,参的是何法门?"
达摩祖师问道:"你说你通晓经藏,那你且说说,何为空性?"
慧通立刻答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说,一切有形之物,其本质皆为空,而这空性,也不离开有形之物而存在。"
"说得不错。"达摩祖师又问,"那你可曾证得这空性?"
慧通一愣,迟疑道:"弟子虽知其理,可要说证得……"
![]()
"既未证得,如何敢说通晓?"祖师的声音虽然平和,却如当头棒喝,"你满腹经论,却是纸上谈兵。知道和做到,差了十万八千里。"
慧通听了,面红耳赤,羞愧难当。他在洞外长跪不起,恳求祖师传他证悟的法门。可祖师只是说:"你心中装满了文字,如何能容得下真法?"说完,便不再作声。
慧通在洞外跪了七日七夜,始终得不到祖师更多的开示,最后也只能怅然离去。
此后,前来求法的僧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学道育一样面壁枯坐,有的人像慧通一样辩论经义,可无一人能得到祖师的真传。少林寺外,渐渐聚集了数十位僧人,他们有的在石壁前打坐,有的在诵经念佛,场面蔚为壮观。
可达摩祖师对这一切,始终不为所动。他依旧面壁而坐,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少林寺外。此人便是后来的禅宗二祖——神光。神光俗名姬光,从小聪慧过人,博览群书,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他本是一位饱学之士,可心中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听闻达摩祖师的事迹后,不远千里赶来求法。
神光初到少林寺时,见到那些僧人在石壁前枯坐,在洞外诵经,心中暗想:难道修行就是这样?他没有急着去见祖师,而是在寺外住了下来,每日观察那些求法的僧人。
他发现,那些面壁的僧人,表面上坐得笔直,可眼神里透着疲惫和迷茫。他们以为只要坐得够久,就能像祖师一样开悟,却不知道祖师面壁,并非为了坐而坐。
那些诵经的僧人,口中念着经文,可神情机械,如同背书一般。他们把经文当成了通向开悟的阶梯,却忘了经文只是指月的手指,而非月亮本身。
神光看了半月有余,心中渐渐有了明白。有一日,他来到达摩祖师的洞外,静静地站着,既不面壁,也不诵经,只是站着。
一天,两天,三天……神光就这样站在洞外,风吹日晒,不为所动。
到了第七日,天降大雪,鹅毛般的雪花飘落下来,很快就积了厚厚一层。寺外那些面壁的僧人,纷纷躲进了寺中。可神光依旧站在洞外,任凭雪花落在身上,渐渐地,积雪没过了他的膝盖。
洞中,达摩祖师终于开口了:"你在外面站了七日,所求何事?"
神光答道:"弟子听闻祖师从西天而来,传佛心印。弟子愚钝,不知如何修行,恳请祖师开示。"
"你看那些在石壁前枯坐的人,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学祖师面壁。"
"可他们学到了什么?"
神光沉默片刻,答道:"他们学到的,只是形,而非神。"
"那你又想学什么?"
"弟子想学的,不是形,也不是神,而是祖师的心。"
达摩祖师听了,沉默了许久。洞外的雪越下越大,神光站在雪中,身体冻得发抖,可他的眼神却坚定无比。
终于,祖师说道:"你既然想学我的心,可知我的心在哪里?"
神光答道:"弟子不知。"
"既不知,又如何学?"
神光突然明白了什么,他从腰间抽出随身的戒刀,毫不犹豫地砍向自己的左臂。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洁白的雪地。神光咬着牙,将断臂举向洞内,声音颤抖地说道:"请祖师为弟子安心!"
达摩祖师缓缓转过身来,这是九年来,他第一次正面看向一个求法者。祖师的目光深邃如海,落在神光身上,仿佛能看透他的心思。
"你说要安心,那你把心拿来,我为你安。"祖师的声音平静如水。
神光愣住了。他低头看着自己的胸口,用右手摸索着,想要找到那颗不安的心。可无论他如何寻找,都找不到心在何处。
![]()
"弟子觅心了不可得。"神光如实答道。
达摩祖师听了,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说道:"我已经为你安心了。"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在神光心中炸响。可他依旧不完全明白,这安心的法门,究竟是什么?
面壁九年,参的又是什么禅?
祖师接下来说的话,道出了修行的根本秘密,也解开了无数人对面壁参禅的误解……
达摩祖师看着神光,缓缓说道:"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