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被问:“老炮,汽车行业是不是彻底不行了?到处都是裁员消息,还值得入行吗?” 打开新闻,一边是奔驰、大众动辄上万的裁员计划,一边是智驾工程师岗位被抢着要的报道。作为摸爬行业十几年的老炮,今天就用最新数据扒一扒 2025 年汽车就业的真实底色 —— 不是行情差了,是你的 “赛道” 可能选错了。
![]()
先看 “寒冬”:传统板块确实在收缩
说就业难的人,大概率盯着传统燃油车产业链。2025 年的裁员潮确实没停,而且来得比往年更猛。奔驰为了实现 2027 年削减 10% 成本的目标,正计划缩减德国工厂产能并裁员,外媒爆料规模可能达 2 万人;大众更狠,虽然暂时搁置了关厂计划,但明确 2030 年前要 “以社会能接受的方式” 裁减 3.5 万名德国员工,差不多是当地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日产的全球裁员计划已扩大到 2 万人,占员工总数的 15%。
供应链端更惨,欧洲零部件巨头集体 “瘦身”:采埃孚要裁 7600 人,博世计划 2030 年底削减 1.3 万个岗位,大陆集团两年内累计裁员将达 1 万人。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供应商已宣布裁减 5.4 万个岗位,超过疫情两年的失业总数,这些裁员大多会在 2025-2027 年落地。
为啥传统板块这么难?核心是 “转型阵痛 + 需求疲软”。奔驰 2024 年中国市场销量下滑 7.3%,大众燃油车产能严重过剩,为了凑钱搞电动化和智能化,只能在传统业务上 “砍成本”。那些依赖燃油车制造的基础岗位,比如内燃机装配、变速箱调试,确实在逐年减少,2025 年这类岗位招聘量同比下降超 7%。
![]()
再看 “春天”:三大新赛道正在抢人
但如果你把目光从传统板块移开,会发现另一个热闹的江湖 —— 新能源、智能化、出海这三大赛道,正拿着高薪抢人才。
1. 智能研发岗:供需比 1:2,跳槽薪资涨 30%
汽车从 “交通工具” 变成 “移动智能终端” 后,人才需求彻底变了天。CAHRD 的数据显示,2025 年智驾和机器人领域的新发岗位量,比 2024 年初暴涨 28 倍,AI 科学家岗位平均月薪达 11.2 万,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月薪也有 7.2 万。更夸张的是供需比,仿真应用工程师仅 0.58,相当于 2 个岗位抢 1 个人;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算法等岗位供需比都低于 0.8。
传统车企也在疯抢这类人才,不仅挖互联网大厂的墙角,还开出高薪溢价 —— 岚图汽车的人力资源总监透露,算法工程师、车载机器学习专家的薪资比传统岗位高 80% 以上。任仕达的调研更直接:智能研发领域跳槽薪酬增幅能到 10%-30%,而传统燃油机研发岗位普遍低于 10%。
![]()
2. 出海相关岗:出口带火全球化人才需求
2024 年中国汽车出口 641 万辆登顶全球,2025 年前 9 月又出口 495 万辆,同比增长 14.8%。车企出海从 “卖车” 升级到 “区域深耕 + 技术输出”,催生出大量新岗位。
现在最缺的是 “懂技术 + 通当地” 的复合型人才:东南亚市场要售后服务支持,欧洲市场缺碳关税合规专家,中东市场需要三电系统技术保障。头部车企在北美、欧洲、东南亚都在设点招人,能搞定跨文化沟通、熟悉当地法规的国际业务管理人才,年薪普遍比国内高 20%-40%。
3. 后市场:82 万缺口,低压电工证成 “香饽饽”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2025 年突破 50%,后市场迎来爆发期。光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就达 82.4 万人,持有低压电工证的维修技师简直是 “香饽饽”。电池回收、梯次利用领域更夸张,预计 2029 年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现在连新能源供应链碳足迹分析师这种新岗位都开始招人了。
数字化服务岗也在疯长,智能诊断电池、健康管理等服务以 35% 的速度扩张,车联网数据运营师、个性化订阅服务设计师等岗位,连传统维修店都在抢着招。
![]()
真相:不是行业不行,是人才结构在重构
看到这你该明白了:2025 年汽车行业就业是 “冰火两重天”,核心是产业转型带来的结构性失衡。任仕达的调研很直观:43% 的企业在扩编(靠技术创新和出海),47% 的企业在缩编(因自动化和效率提升),不是行业整体不行,是 “旧岗位在消失,新岗位没人填”。
举个例子,传统装配线工人需求下降,但智能制造技术员需求增长 28%;内燃机研发岗缩减,固态电池工程师缺口却达 8 万人。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5 年前 9 月汽车产销同比都涨了 10% 以上,新能源更是增长 35%,行业根本没凉,只是 “玩法” 变了。
![]()
给从业者的 3 条实在建议
作为老炮,不想说空话,给正在迷茫的朋友指几条明路:
转岗要盯 “高增长领域”:传统生产岗可以往智能制造、设备运维转,售后岗赶紧学三电维修,考个低压电工证;研发岗别死磕燃油机,往电池、算法方向靠,哪怕从助理岗做起。
技能要补 “人机协同” 课:现在企业最看重 “人 ×AI” 的能力,比如用 AI 做仿真测试、用大数据分析售后问题。岚图、比亚迪都在搞全员 AI 培训,自己没事多练 AI 工具,这是刚需技能。
![]()
地域别死磕 “老基地”:东北、西北的传统车企在缩编,但长三角、珠三角的新能源供应链企业(比如宁德时代的配套厂)、出海车企的区域中心,岗位一堆。实在想留本地,看看本地的充电运营商、二手车电商,这些领域在下沉市场正扩张。
最后想说:汽车行业从来不是 “铁饭碗” 行业,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淘汰一批人,也成就一批人。2025 年的就业行情,差的是 “守旧的人”,好的是 “跟得上趋势的人”。你觉得自己站对赛道了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行业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