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说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是一部动态变化史呢?那是因为1965年独立时,这个国家只有581平方公里。今天,这个数字是735.7。
![]()
这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增长,不是来自征服或条约,而是来自与海洋的直接对抗,填海造陆。
这是一种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其经济奇迹的空间基础。对新加坡而言,这是生存的唯一解法。
这种战略,英国殖民者早已开始。他们铲平了新加坡岛上的山丘,用砂石填满了南部的沼泽,为贸易战奠定了基础。独立后的新加坡,将这一做法系统化、工业化。
最开始的几十年里,新加坡的目光专注于南方。
看看地图就能知道了。裕廊岛,是今天全球闻名的石化中心,在过去原来是七个零散的小岛。是填海工程,将它们连成了一个超级大岛。
![]()
再往东瞅,樟宜机场那8.7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是从无到有的,是硬生生从海里“造”出来的。
这一阶段,是新加坡的“南部战略”。它面向开阔的新加坡海峡,背靠本土,为自己打造了世界级的港口和机场。这是它的经济命脉,并且邻国们也没有太多异议。
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事情发生了变化。
南部的空间日益饱和,新加坡的战略目光,不可避免地转向了北方。
这里,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新加坡的北部,面对的不是开阔大洋,而是柔佛海峡。
![]()
柔佛海峡,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柔佛州之间的地理分界。它全长大约53公里,水域比较狭窄。宽的地方也不过4.8公里,最窄处甚至只有1.2公里。水深也只有6到12米。
这片水域,与其说是“海峡”,不如说是一条十分敏感的、由两国共享的“水道”。
当新加坡的填海工程,开始向这片狭窄水域推进时,马来西亚的反应是激烈且迅速的。
这不再是遥远的环境问题,而是被马方视为一种直接的威胁。
马来西亚的反对,主要集中在两个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上。
第一,航运
对马来西亚而言,柔佛海峡是其西马东西海岸之间,国内航运的一条重要“捷径”。新加坡在海峡一侧不断“造陆”,物理上等于是在压缩,这条本就狭窄的航道。
![]()
这被马来西亚视为对它航行通道的直接妨碍。
这种担忧,也不仅仅是口头抗议。它背后有国际法原则的支撑。虽然柔佛海峡的国际地位,不同于马六甲海峡,但马方的逻辑,触及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中,关于沿岸国“不应妨碍”海峡过境通行的核心原则。
第二,环境。
一条狭窄并且水浅的海峡,它的水文和生态系统,是极其脆弱且高度关联的。
马来西亚认为,新加坡大规模倾倒砂石,将永久性地改变海峡的潮汐规律,增加淤积,并破坏两国共享的海洋生物栖息地。
这种破坏,不会因为一道看不见的国界线而停止。这就是国际法上著名的“跨界损害原则”(No Harm Rule),即一国有责任确保它境内的活动,不会损害邻国的环境。
![]()
这场争端,很快就从外交口水战,升级为严肃的法律对抗。
2003年7月4日,马来西亚正式将新加坡,告上了国际海洋法法庭 (ITLOS),这就是著名的“第12号案件”。
马来西亚要求法庭发布临时措施,即刻叫停新加坡在柔佛海峡的一切填海活动。
2003年10月,法庭的判决,体现了高度的谨慎。 它没有完全支持马方“立刻停止”的要求,但它下达了一道关键指令:双方必须立即成立一个联合专家组,共同评估填海工程,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这一判决,将“球”踢回了双边谈判桌。
法律上的施压起到了作用。 它迫使双方必须坐下来,用数据说话。
这场激烈的法律战,最终在2005年4月26日,以一份双边《和解协议》的签署而告终。
法律争端平息了,但地缘较量还在另一个战场上继续。这个战场,就是“砂石”。
![]()
新加坡的国土是“造”出来的,而“造陆”的原材料正是砂石,新加坡本土几乎为零。过去几十年,它极度依赖从邻国进口,尤其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看准了新加坡的这一“阿喀琉斯之踵”。 作为反制,马方宣布,禁止向新加坡出口海沙。
这是一个精准的打击,试图从源头上,扼住新加坡国家扩张的咽喉。
这个看似单纯的政经动作,却无意中触碰到了一个,更大的全球性危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在其2022年发布的《砂石与可持续性》报告中发出了严厉警告。 全球每年开采的砂石总量高达500亿吨,是仅次于水的,第二大被消耗资源。
UNEP指出,这种破坏性的、不受管制的开采,正在导致全球性的河流侵蚀、海岸线后退、含水层盐化和生物多样性崩溃。
![]()
马来西亚的禁令,无论它的政经动机是怎样的,都意外地与这一全球性的生态焦虑,站在了一起。 它揭示了新加坡“无限造陆”背后,那笔巨大的、又常常被隐藏的全球环境成本。
然而,新加坡的回应,一如既往地务实且强硬。
砂石禁令导致了成本飙升,和供应链的短暂混乱,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停止新加坡的填海步伐。
这个国家动用了它强大的财力,迅速开辟了新的、更遥远的砂石来源地,比如柬埔寨和越南。
填海工程,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更高的成本,继续推进。
![]()
今天,法律上的争端依照2005年的协议被“管理”了起来。但那个最核心的地理悖论,从未被解决。
新加坡的国家目标里,赫然写着到2030年,国土面积要达到766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填海还将继续。
一个国家,为了生存而必须扩张的物理冲动,和另一个国家,捍卫航道和环境的权利,在柔佛海峡,这条狭窄的水道里,形成了无法调和的张力。
《和解协议》平息了法庭上的风波,但它无法改变地图。那片土地,依然在缓慢地、坚定地向着邻国生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