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将军去世35年,棺木仍在台湾暂厝。
如今,其子孙天平正式申请迁葬安徽老家,此事一出,岛内舆论哗然,有人喊“别被统战”,有人怒斥“政治利用”。
![]()
可笑的是,一个本该温情的“回家”之举,硬生生被某些人扯进了政治角力场。
这哪是迁葬?这是对历史良知的一次大考。
孙立人是谁?抗日名将,远征军统帅,“丛林之狐”。他带兵入缅,以少胜多,打出仁安羌大捷,救下英军七千余人,歼敌上千,打得日军闻风丧胆。
![]()
他是抗战时期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国军将领之一,更是中国军人在国际战场上扬眉吐气的象征。这样一位为民族流过血、拼过命的英雄,死后却漂泊异乡三十五载,连入土为安都成奢望,难道不令人心寒?
更讽刺的是,在他长眠的台湾,有些人竟对“落叶归根”指手画脚。反对者说:“迁葬大陆是被当统战工具。”
可他们忘了,统战的前提是“有用”,而真正让孙立人不朽的,不是哪一方的政治需要,而是他打鬼子的功绩本身。大陆拍《中国远征军》《我的团长我的团》,讲的就是那段历史,敬的就是这群人。
![]()
安徽修故居、建纪念馆,墙上挂着将军家书:“儿在缅甸杀鬼子,不为当官,只为让咱中国人不受欺负。”这话能编出来吗?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反观某些人,一边质疑大陆“借题发挥”,一边却对台湾年轻一代不知仁安羌、不识孙立人为何人视而不见。
民进党当局长期淡化,甚至抹去抗战历史,把远征军功绩当成“外省人的故事”,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如今人家儿子想接父亲回家,你倒跳出来指责“别被利用”,合着英雄只能死在你的政治叙事里,不能安息在故土?
![]()
孙天平为父迁葬,跑了十年。从2015年参加九三阅兵起,他就四处奔走。他不是今天才想起父亲,而是等了太久。
大陆方面早已整修好故居,准备好墓地,就等将军归来。这不是作秀,是尊重。而台湾那边呢?马英九时期曾有望推进,后来因两岸关系波动搁置。
如今家属再次申请,本应是一场跨越海峡的温情接力,却被一些人硬说成“政治操作”。
可问题是:谁的政治?谁的操作?
如果尊重英雄是“统战”,那我们宁愿多来几次这样的“统”;如果纪念先烈是“工具”,那这种工具越多越好。真正不该被利用的,是民众对英雄的朴素情感。
![]()
孙立人临终前念叨“皖江两岸稻花香,何日归乡”,这是遗愿,不是政见。他儿子想完成父亲心愿,这是孝道,不是站队。
一个民族的伟大,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它如何对待自己的英雄。你可以不提他的名字,但不该阻止他回家;你可以不歌颂他的功绩,但不该用政治口水玷污他的安息。
孙立人不需要哪一方“赐予”荣耀,他早就在历史中站得笔直。他要的,不过是一抔故乡的土,一片熟悉的天,一句“将军,您回来了”。
![]()
现在,棺木还在等,儿子还在盼,历史还在看。那些喋喋不休的“警惕”“防范”,听着冠冕堂皇,实则冷漠无情。英雄的归宿,不该由意识形态决定,而应由血脉和土地决定。
落叶归根,天经地义。让一个打了半辈子仗的老兵回家,是最基本的人道,也是最朴素的正义。
别再拿政治当挡箭牌了。将军想回家,就让他回去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