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的豫西山野,寒风裹挟着雪粒,吹得洛河水面打着卷。就在这一夜,红二十五军三千余人驻扎在卢氏叫河,前后皆为敌军封锁,情势凶险到极点。军长程子华连夜与徐海东、吴焕先几乎把沿途山谷的名称翻了个遍,却依旧找不到能够避开五里川与朱阳关的生路。有人低声嘀咕:“难不成真要拼光在这儿?”无人作声,却都攥紧了枪杆,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
天亮前,侦察兵带回一个肩挑货担的年轻汉子。此人皮肤黝黑,满脸风霜,名叫陈廷贤,山西泽州人。货郎,这两个字在动荡年代并不起眼,可对红军来说却如同求生的钥匙。程子华听口音,认出同乡,半带试探问:“老乡,山路熟不熟?”陈廷贤放下担子,用带着豫晋交杂腔调的普通话回道:“羊道、矿道、放羊道,我闭着眼都能摸过去。”一句话,胜过千军万马。三人对视,眼中都有了光。
货郎领路,这主意听似简单,背后却要赌上全部性命。陈廷贤提议走“七十二道水峪河”那条一线天峡谷:狭窄、湿滑、暗藏落石,队伍只能一字纵列。可只要撑过二十五里,便可抄到洛河南岸,从侧翼绕过敌军关隘,直插陕南。程子华拍板:“就按老乡说的干。”随即命手枪团在朱阳关假布主力,制造声势。兵力、时间、心理,一场缜密的较量悄然展开。
5日凌晨,队伍轻装出发。谷口雾气沉重,脚下全是冰水。徐海东率精干部队占领两侧山头,以机枪掩护纵队。突击连干部悄声分派:“掉队就没命,咬牙跟紧。”峡谷里水声、喘息声此起彼伏,混杂着石块滚落的脆响。中午过后,大石河段突然塌方,巨石卡住通道。陈廷贤二话不说爬到石顶,挥手示意后面的战士改走峭壁羊道。有人暗暗感叹,这小个子货郎是真不要命。
当晚,红军走出文峪口,侦知卢氏城内暂无重兵,原计划夺城补给。然而夜色中,城头灯火骤然大作,蒋介石急调的援军赶到。程子华果断令队伍绕城疾行,连续三昼夜翻山越岭。8日破晓,先头部队抵达豫陕交界铁锁关。守关川军见红军出现在意料之外的方位,阵脚大乱,丢盔弃甲而逃。红二十五军成功突入陕南,三千条命就此保住。蒋介石原称“铁壁合围”,结果只剩一地尘埃。
陈廷贤完成任务,谢绝酬金,只收下一张盖着红印的字条。程子华郑重其事:“以后遇事拿这张纸条,算是组织的证明。”货郎双手接过,眼眶微红。短短数日,这位山西小贩从陌路人变成了红军的救命恩人——军事史里少见的“布衣第一人”。
![]()
局势急转直下的不仅是红军,也是陈廷贤。红军走后,卢氏地方武装四处捕人,怀疑是土人带路。货郎被捆进城隍庙,严刑逼问。干娘吉桂枝四处求情,邻里作证他“贩货未曾远走”。捱了三天板子,才算捡回一条命。身上伤痕未愈,只能靠干娘熬草药保命。那张印着红印的纸条,被他藏在土房夹墙里,成了全部家当。
抗战爆发,卢氏沦陷。日军一把火,陈家两间土屋灰飞烟灭,字条也被烧得无影无踪。人家问他当年是真是假,他只能苦笑摇头。多年后,他几次想交党费,都因无凭证而作罢。明明救过一军,却依旧是山村里的“陈货郎”。
时间切到1949年。程子华在山西主持工作,六次派人寻“小老乡”,可档案里记的是“陈廷献”,始终空手而归。此后又隔几十年,直至1985年,中央军委修撰红二十五军军史,考证人员终于在卢氏县找到陈廷贤家属。无奈英雄已于前年病逝。噩耗传京,刘华清、程子华等老红军沉默许久,眼眶微湿——那是一段命悬一线的记忆,也是烈火般滚烫的友情。
1996年春,中央军委决定拍摄大型文献片《北上先锋》。摄制组向刘华清汇报素材,提到“陈廷贤遗孀尚在卢氏乡下”。这位身经百战的上将罕见地情绪激动:“一定好好照顾她!没有陈廷贤,就没有红二十五军后来的鄂豫陕根据地。”命令简短,却掷地有声。摄制组随即赶赴卢氏,在横涧乡的土屋前拍下老太太佝偻的背影,那一刻,镜头仿佛也带着敬意在颤抖。
卢氏县委很快出台四项决定:为陈廷贤树碑立传;抚恤遗属;安排女儿陈爱玲工作;在县党史馆设专柜陈列其事迹。地方财政并不宽裕,却没人计较花销,这是一座县城对“布衣救军”的郑重回礼。
![]()
红二十五军后来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汇合,改编为红十五军团,再到抗战时的八路军某旅,直至解放战争中的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追溯谱系,那张已成灰烬的字条,居然连着抗美援朝中的“万岁军”。有意思的是,许多老兵并不知道,当年穿越豫西天险的关键人物并非职业军人,而是肩挑货担的山西汉子。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条峡谷、没有那趟货担,鄂豫皖留守部队或许真如蒋介石所料全军覆没;没有鄂豫陕根据地,陕北会师的版图也将大为改写。历史有时候就靠普通人一咬牙,把看似不起眼的“要命担子”挑了出去。
遗憾的是,陈廷贤至死都没能在组织名册上留下名字。但山西、河南、陕西三省交界的荒山上,新刻立的墓碑静静诉说:1934年12月,陈廷贤引红二十五军突围成功。碑文不长,字却极硬朗,像冬夜里锋利的北风,提醒后来人——凡我中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决定走向的那只“蝴蝶”。
![]()
今日驱车经过卢氏横涧乡,仍能看见峡谷里的乱石、湍急的水流,遥想当年列队前进的红军,脚底生烟。山风呼啸,仿佛在重复程子华那句质朴又滚烫的话:“小老乡,你辛苦了。”这句话没有随风散去,而是刻进了新中国的年轮里。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