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控诉深圳机场无障碍服务的事件,从最初的舆论同情演变为全网热议的争议焦点。在机场致歉、监控曝光后,他非但未平息情绪,反而接连吐槽多地机场“刁难”,甚至放话萌生“退圈”念头,最终陷入舆论反噬的境地。
事件的导火索是郑智化的一次登机经历。他称因升降板问题无法坐轮椅登机,被工作人员“冷眼看着连滚带爬进飞机”,惨烈描述瞬间将深圳机场推上风口浪尖,公众纷纷为这位残障歌手声援,谴责机场服务缺失。
但反转很快到来。深圳机场迅速回应,不仅发文致歉并承诺整改,还放出了完整监控视频。画面显示,全程有两名工作人员全程辅助,先推轮椅至舱门,再搀扶其拄拐进机舱,舱内另有工作人员接应,所谓“连滚带爬”“冷眼旁观”均与事实不符。
矛盾本可就此降温,郑智化的后续操作却让事态升级。他先是表示接受机场道歉,转而将矛头对准升降车司机,斥责其“行径恶劣”。然而据查证,机场有明确规定,升降车与机舱门需保持20公分安全距离,司机仅是依规操作,这一指责让网友开始质疑其“迁怒他人”。此时,评论区已出现大量“没有连滚带爬”的声音,要求他为夸大表述给基层工作人员道歉。
或许是受舆论影响,郑智化随后开启“吐槽模式”,将不满扩大至内地多个机场。他列举多起“被刁难”经历:南京机场安检询问“为何穿有金属的鞋”,被他视作对“金属支架腿”的冒犯;新疆机场要求托运拐杖,被斥“缺乏同理心”;上海机场的支架检查耗时半小时,险些耽误航班。同时,他还抱怨远机位无保障,曾在风雨中冒危险走楼梯,质问“人与人的善良去哪了”,并直言这些“恶意”让他想退圈。
这番言论并未换来理解,反而引发更强烈的舆论反弹。网友纷纷指出,机场安检严格是出于公共安全考量——曾有犯罪分子冒充残疾人,将钢管伪装成拐杖劫机,新疆机场的规定正是吸取教训的必要举措。更多人认为,他将个体体验中的不便无限放大,甚至上升为对整个行业的指责,有“扩大矛盾、泼脏水”之嫌。评论区充斥着理性反驳:“理解对无障碍服务的不满,但不能脱离事实指责合规操作”,更有人直言“既然不满,就别来了”。
事实上,郑智化的情绪爆发或有长期积压的原因。作为需频繁奔波的残障人士,他对无障碍设施的体验确实比普通人更深刻,出行中的反复不便可能积累了诸多委屈。但公众的不满核心在于,他选择了“夸大事实”的表达方式——用“连滚带爬”制造噱头,用“刁难”定义合规流程,最终让合理诉求变成了情绪宣泄。
10月27日,郑智化终于发文致歉,承认“连滚带爬”“没人性”等用词是“一时气愤的遣词”,并向服务人员致谢。但此时舆论已然成型,不少网友追问“若监控未曝光,还会道歉吗”。
这场风波的本质,是合理诉求与不当表达的错位。无障碍设施的完善确实需要公众人物发声推动,但发声的前提是尊重事实。机场需正视残障群体的出行需求,优化服务细节;而作为公众人物,郑智化更应明白,情绪失控下的夸大与迁怒,只会消解诉求的合理性,最终得不偿失。希望这场争议能真正推动无障碍设施的进步,而非停留在无意义的情绪对抗中。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