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勒比海的阳光下,有一群美国人——他们拿着美国护照,能自由进出美国本土,却不能在总统大选中投上一票。他们就是波多黎各人。这片面积比天津还小的岛屿,自1898年被美国从西班牙手里“买”走后,已经当了127年的“准州”——名义上叫“自由邦”,实则是个被法律和经济牢牢拴住的“二等公民”。
![]()
波多黎各地理位置
说它是美国领土吧,它没有完整的联邦权利;说它独立吧,它又处处依赖美国。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像极了现代版的“软殖民”。而最讽刺的是,波多黎各人自己,也在这条独立与依附的钢丝上摇摆不定。
一块被“合法化”的殖民地
1898年,美西战争刚结束,美国顺手就把波多黎各、关岛、菲律宾这些地方划进了自己的版图。那时候,波多黎各人连美国公民都不是,总统由华盛顿指派,国会里连个能说话的代表都没有。直到1917年,美国通过《琼斯法案》,突然给全岛居民“发”了美国公民身份——不是出于仁慈,而是为了在一战中征召他们当兵。
![]()
1898年,美西战争
这一步,成了日后波多黎各命运的伏笔。公民身份看似是权利,实则是捆绑。它让波多黎各人开始习惯美国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甚至思维方式。等到1952年,美国搞了个“自由邦”制度,让波多黎各自己选总督、立宪法,看起来像自治,实则外交、国防、关税这些命脉,全捏在美国手里。
联合国从1972年起就年年点名,说波多黎各是“非自治领土”,人民有自决权。可美国根本不理——毕竟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谁也管不了它。这种“我合法,你奈我何”的态度,让波多黎各的殖民身份,披上了“民主自治”的外衣。
经济命脉,早就被美国攥在手里
你可能会问:既然不自由,为什么不独立?答案很简单:钱。
波多黎各的经济,几乎就是美国资本的“代工厂”。上世纪中叶,美国搞了个“936条款”,给在波多黎各投资的企业免税。一时间,辉瑞、强生这些医药巨头蜂拥而至,制药业成了支柱,占出口总额近七成。可好景不长,1996年美国开始逐步取消优惠,2006年彻底废除。结果?产业外迁、经济萎缩、失业飙升。
![]()
2017年,飓风玛利亚
更糟的是,2017年一场飓风“玛丽亚”把基础设施全毁了,债务直接飙到700多亿美元——相当于人均欠两万多美元。美国政府倒是给了点援助,比如2022年拨了6000万救灾,2024年又投3.25亿搞太阳能,但这些钱,更像是“维稳”而非“重建”。
居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能领食品券、医保,但医疗补助(Medicaid)的额度远低于美国本土。2024年,美国医保计划调整,波多黎各的报销直接被砍了9.1%,比全国平均多砍了两倍多。你说,这种情况下,谁敢轻易说“我要独立”?
人心变了:从“独立”到“求收编”
有意思的是,波多黎各人的政治倾向,几十年来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上世纪50年代,独立运动风起云涌。1950年,一群民族主义者直接宣布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国”,结果被美军镇压,领导人关了十几年。可随着经济起飞,独立的声音慢慢弱了。人们发现,跟着美国混,日子确实好过些。
![]()
到了2012年,公投结果让人大跌眼镜:61.2%的人支持“成为美国第51个州”。2017年,这个比例飙到97.2%——虽然投票率只有23%,被美国国会当笑话看。2023年,又一次公投,支持建州的依然占优,但参与度还是不高。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心里清楚:建州意味着能拿更多联邦资金、更多政治话语权。可独立?等于从“二等公民”变成“无依无靠”,风险太大。
岛上的政党格局也反映了这种撕裂。人民民主党想维持现状,新进步党拼命喊“我们要建州”,而独立党——支持率常年在5%上下徘徊,连总督候选人都拿不到15%的票。
华盛顿的算盘:不敢要,也不敢放手
你以为美国不想收编波多黎各?错。是不敢。
关键在政治。波多黎各一旦建州,就能在国会多拿几个席位,总统选举多拿几张选举人票。问题是,岛上政治倾向明显偏左,历史上65年里,共和党只当过11年州长。这意味着,建州=给民主党长期送分。
![]()
所以,共和党人坚决反对。2022年,众议院通过了《波多黎各地位法案》,允许公投决定未来。结果到了参议院,直接被卡住——没人想为对手“送票”。
更别提战略利益。美军在岛上还有布坎南堡基地,是加勒比地区唯一的陆军基地,冷战时监控苏联潜艇,现在盯的是委内瑞拉和古巴。军事价值摆在那儿,美国怎么可能轻易放手?
国际社会:喊得响,动得少
联合国年年呼吁“非殖民化”,加勒比共同体(CARICOM)也收波多黎各当观察员。可真到了关键时刻,没人真替它出头。2025年2月,加共体开会,谈粮食安全、谈气候融资,就是不提波多黎各。拉共体(CELAC)虽然反殖民口号喊得响,但内部一团乱,哪有精力管这个“美国后院”的事?
![]()
加勒比共同体(CARICOM)
说白了,国际法在大国面前,就是一张纸。美国可以指责俄罗斯搞“非法公投”,却对自己家门口的殖民地视而不见——双重标准,玩得明明白白。
走不出的困局
波多黎各的未来,像一场没完没了的拉锯战。
想独立?经济崩盘的风险太大,居民不干。想建州?美国两党扯皮,国会不批。想维持现状?债务压顶、气候危机、人口外流——每年都有几万人搬去佛罗里达,过去二十年少了近30万人口。
![]()
前议员费尔南多·马丁·加西亚说得挺扎心:“我们是拉丁美洲人。说西班牙语,吃大蕉饭,文化上根本不是美国人。可法律上,我们又是美国公民。这种撕裂,让我们既回不去,也走不了。”
或许,波多黎各的困境,正是现代殖民主义最真实的写照:不靠武力占领,而是用经济、法律、身份认同,把一个地方牢牢锁住。它提醒我们,21世纪的“帝国”,早已换了一副面孔——不再插旗,而是发护照、给福利、设门槛。
而波多黎各人,还在等一个答案:他们到底是美国的一部分,还是一个被遗忘的民族?
参考资料: 波多黎各(美国自由邦)百度百科 波多黎各(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世界上最后的2个殖民地,殖民主要求他们独立,却被他们果断拒绝 搜狐 波多黎各经济数据_宏观数据_行业数据_聚汇数据 美国能源部计划在波多黎各投资3.25亿美元用于社区太阳能和电池储能 搜狐 拜登访问波多黎各宣布将拨款6000万美元应对灾情 光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