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专心吃饭,睡觉时安心睡觉,日子里的踏实,原就藏在这‘不贪多、不越界’里。” 施宣赫老师说,很多人夜里总忍不住想来点宵夜,觉得是 “犒劳自己”,却不知胃里的 “热闹”,往往会搅了心里的 “清净”—— 就像傍晚的花儿要合瓣,夜里的身体也该循着自然的节奏,让该歇的歇,该静的静。
![]()
一、夜里的胃,本就该 “歇脚”
中医讲 “日动夜静”,白天手脚忙碌、大脑运转,气血都往 “用” 的地方倾斜;到了晚上,气血该收回来 “养”—— 养脾胃,养心神,养藏在身体里的元气。就像田里的耕牛,白天犁地拉车,夜里总得卧在栏里反刍、歇力;脾胃也是如此,白天消化三餐已足够忙碌,夜里若再塞些宵夜进去,它就得 “连轴转”。久了,胃里的 “力气” 耗光,吃进去的食物化不开,要么胀得辗转难眠,要么积成痰湿,让身子越来越沉。其实人活着,和自然的草木、鸟兽没什么不同:草木夜里不生新叶,鸟兽黄昏归巢不折腾,咱们的脾胃,也该有 “到点下班” 的自在。
二、常吃宵夜,扰的不只是胃
1. 胃里有 “负担”,心里难 “清净”
老辈人说 “胃不和,卧不安”,胃里装着没消化的宵夜,就像心里揣着没干完的事 —— 气血都跑去帮胃 “干活”,哪还有力气滋养心神?明明身子乏了,脑子却静不下来,翻来覆去想 “怎么还不困”,越想越清醒。就像桌上堆着没收拾的碗筷,哪怕想坐下来看书,眼神也总忍不住飘过去;胃里的 “存货” 没清,睡眠怎么能 “干净”?
2. 夜里 “贪一口”,白天 “累三分”
夜里脾胃忙着消化,本该藏起来养的元气,全耗在了 “处理宵夜” 上。第二天醒来,不是口干舌燥(津液被耗),就是浑身发沉(痰湿没化),连吃饭都没胃口 —— 这不是 “没睡够”,是夜里的 “一口贪”,让身体没接住该得的 “滋养”。就像蜡烛,白天点着照明,夜里本该吹灭蓄着蜡油,若非要连夜燃着,第二天火苗就弱了,光也暗了。
3. 越 “填” 越空,越 “贪” 越慌
![]()
很多时候想吃宵夜,不是真的饿,是心里空落落的 —— 追剧时嘴闲、加班时焦虑、独处时无聊,总觉得 “吃点什么” 能把那点 “空” 填上。可越吃越停不下来,胃里满了,心里的 “慌” 却没少半分,反而多了份 “又吃多了” 的懊恼。就像手里握沙子,握得越紧漏得越多;夜里想靠食物填 “空”,填的是胃,漏的是心安。
三、让夜里安稳的小法子:不贪食,只顺时
晚餐 “够了就停”:晚上吃饭别追 “饱”,七八分就好。多选软乎乎的小米粥、蒸南瓜,或是脆嫩的绿叶菜 —— 好消化的食物,就像给脾胃 “轻活儿干”,夜里也能早早 “下班”。
睡前 “饿了浅尝”:要是真饿到睡不着(比如加班到深夜),别碰炸鸡、蛋糕,喝小半碗温米汤,或是啃半根蒸山药。温温软软的,像给胃 “喝口温水”,不添负担。
夜里 “少点热闹”:21 点后别再刷短视频、看刺激的剧,灯光调暗些,泡杯温茶慢慢喝。心里的 “热闹” 淡了,对宵夜的 “念想” 也会轻 —— 就像风停了,水面自然平了。
“吃饭睡觉,从来不是‘应付’,是‘顺应’。” 施宣赫老师说,夜里不吃宵夜,不是 “委屈自己”,是给胃留口气,给心留片静。等你习惯了胃里空空的清爽,习惯了躺下就睡的安稳,就会懂:那些夜里省下的 “一口贪”,换回来的,是第二天醒来时,浑身通透的自在 —— 这才是日子里最实在的 “犒劳”。
![]()
【声明】本文为中医养生科普内容,不构成诊疗建议,若长期因宵夜导致胃痛、失眠(超过 2 周未缓解),需及时咨询专业医师,排查脾胃或心神相关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