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时局变化,有越来越多将领选择起义,其中不乏傅作义、陈明仁这类之前与我军血战过的人。连他们都能容纳,可见我党的大度。
当然也并非所有起义人员都与我党有过血腥纠葛,像国军二级上将张治中一度手握重兵,但他从来与中共打过仗,因此被誉为“和平将军”。
在建国以前,他多次对我党伸出援手,著名的重庆谈判,他就是作陪人员之一,并尽可能地保障了毛主席、周总理的安全。新中国成立后,他也在很多重要事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助毛主席定下国名国旗。
另外,他在特殊年代还对毛主席说过一段非常敏感的谏言,勇气属实可贵!
![]()
张治中是穷苦出身,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担任入伍生总队队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与许多共党人员交往过密,因而被称为“红色教官”。
他一直都不否认自己对共产党的友好,皖南事变后,张治中向蒋介石谏言应继续坚持两党合作,继续抗日;他成为新疆省主席后,利用职务释放一百多名被关押多年的共产党干部;内战将起时,他写了封万言书,托人交付给蒋介石,反对重燃战火。
整个解放战争,张治中都没有率部与我党对战,1949年4月,他作为首席代表率国民政府代表团前往北平谈判,本来双方谈得不错,南京政府代表团都认为可以接受《国内和平协定》,然而蒋介石的影响力太大,在暗中授意破坏,南京政府最终拒绝签字。
和谈失败后,张治中本要回去复命,周恩来连忙找到了他,希望他与代表团都留下来。周恩来极为诚恳: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现在绝不能再对不起你。
![]()
张治中闻言非常感动,他是聪明人,自然能看出大局所向,所以决定留在北京。没多久,他的家人也在组织的秘密安排下前来与他团聚,这让张治中更是欣喜,他激动地对周恩来说:还是你们会留客啊!
1949年6月,张治中发表声明退出国民党,他本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八大金刚”之一,此举在国民党当中造成的影响很大。9月,他致电新疆旧部陶峙岳、包尔汉等人,促成新疆的和平解放。
当然,他影响最大的几件事还是国名、国旗。其实新中国的名称最初定的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政协筹备会的首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第三条第五款为“提出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之方案”。
也就是说,中央最开始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个名号。
![]()
不过这是件大事,毛主席没有轻易决定,他在中南海邀请了众多名流商讨国家名称的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认为拟定的国名太长,建议去掉“民主”两字。
张治中也赞同张奚若的说法,他说:“共和”这个词本就包含了“民主”之意,何必重复?干脆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张的说法让毛主席颇以为然,经反复商讨后,最终国名就成了我们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另外,新中国成立前,曾向全国广泛征求国旗图案,最初呼声最高的是三幅,都为红底金色,第一幅图案左上角是一颗金色大星,下方是一条象征黄河的黄色横线,第二幅在“黄河”下方多了一条象征长江的黄色横线,第三幅则更多了一条象征珠江的黄色横线。
其实毛主席都非常中意黄河旗,但张治中认为不妥。他特意去往毛主席的住处商议此事,表达看法:在红旗中间一条杠,看着不是劈成两半了吗?这样寓意很不好!以一杠代表黄河也不科学,老百姓联想到的是一根棍,像孙猴子的金箍棒,不全被搅乱了吗?
![]()
毛主席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回道:你说得很对,不过也有不少人主张用这幅,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这样吧,我找些人来商议一下,你到时候也来。
两天后,主席邀请40多位知名艺术家、画家一同开会,只有张治中一个是军人。经过一阵辩论后,有部分人赞同张治中的想法。
毛主席见状说:我知道赞成“黄河”的,场内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二,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可以通过。但对国旗这样重大的事来说,不够圆满,我们一定要选出一幅大家一致通过的。
随后主席拿出曾联松设计的36号图案,大家都觉得非常高,会上又将大五角星里的镰刀斧头,成品就是我们熟悉的五星红旗。
![]()
从这些事迹中就能看出,张治中投向人民后,也是一心一意为了新中国的,包括大运动时期表现出来的忧虑。
1966年8月28日,一伙小将闯进了民革中央副主席张治中的家里,拿走一把水果刀和一把佩剑,小将头目走之前还说:你们家没有语录、没有领袖像,一点革命气氛都没有,下次来一定要看到。
周总理得知此事非常愤怒,为了保护张治中的安全,他特意找到北京小将的几个大头目叮嘱:张治中是毛主席和我的朋友,他曾经三到延安,重庆谈判时也是他亲自迎送主席,保证主席的安全,他不是敌人,你们不要再去了。
因为担心有人阳奉阴违,周总理将张治中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并多加派了警卫员,这才改善张治中的处境。1966年国庆,张治中接到通知去天安门参加活动,当天他见到了毛主席。
![]()
主席问他“你的家里也有人去吗?”张治中点点头。毛主席非常惊讶:你不是当权派,更不是党内当权派,他们去你家里做什么?
这句话透露出的信息有很多,毛主席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下面已经开始扩大化,可他却不知情,并有些难以控制。而张治中听后很高兴,他听出主席不是要把所有人都“打倒”,可后来的一些事情他就感觉自己也看不懂了。
不久后,张治中的侄女张素德从南京过来看他,张治中询问外面的情况,侄女实言告知,他越听脸色越不好,良久才叹息一声:若干年后,会有人笑话的。
另彭德怀被揪回北京后,张治中也感觉很痛心,建国初期两人在西北共事过,他很佩服彭老总的为人。所以张治中写了封一万多字的信给中央,为彭老总说好话。
这封信先到了总理手中,总理为保护他,就压在自己手里,并派出工作人员转告张治中:你的信毛主席已经收到,你放心,接下来就好好休息,其他的事我来办,你不要再写了。
![]()
1967年国庆,张治中再次受邀登上天安门,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是做些轮椅、儿子张一纯推着上去的。
等他上了城楼,毛主席已在那等候,张治中就一语双关地说:主席,你的步子走得太快,我们跟不上啊。
周围人有些暗暗担心,张治中却接着说:现在被打倒的人太多了,我在党内很多老朋友都是这样。如老帅如果都不在了,您老人家怎么办啊?
毛主席没有怪罪也没有回答,就沉默以对,在这样重大的场合,周围人很快就转移话题,聊到其他地方去了。
![]()
主席与张治中的考量不同,不过也没有因他的话而记恨,1968年10月张治中病重,主席马上让人送去最好的东北人参,并安排专家会诊。
1969年4月6日,张治中病逝,临终前他说:人生七十就算古稀,我已年近八十,自身没他念了。但政治上还是有些遗憾,可惜我再不能为解放台湾而尽力。解放后十七八年来,我所念念不忘的是解放台湾这一片祖国的神圣领土,期盼国家能早日统一啊。
周总理给过他一句很准确的评价: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