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南昌某小学又现极端罢课行为。
起因是某班转入一名“特殊学生”,该学生常在课堂随意走动,大喊大叫,影响了课堂秩序,引发其他家长不满。最后闹到50名娃娃集体罢课,当地教体局才介入积极解决此事。
![]()
无独有偶。就在9月5日,武汉某小学某班,也因抵制一名多动症儿童,众家长让娃娃集体罢课,一个班53人,只有6人上课。家长们反映,该多动症儿童殴打他人,影响课堂秩序,导致孩子们无法安静学习。
从网友评论看,此类事件并不少见。
![]()
面对大部分家长要求“特殊孩子”到特教学校就读的建议,也有多动症妈妈在评论区予以反驳。
![]()
在上述两起事件中,特殊学生都是经过专业评估,具备随班就读条件,但在实际就读过程中,却引发矛盾重重,让其他家长觉得特殊学生并不具备随班就读条件。
官方的标准与家长的标准之间的差距,让人想起预制菜。
西贝老板觉得自己餐馆没有预制菜,按照官方的定义,确实没有。
但消费者觉得“提前腌制的冷冻鱼”“可隔夜复热的肉品”“料理包式半成品”,这就是预制菜!
标准的不统一,认知的偏差,让西贝一度处于众矢之的。
同样的,对于随班就读条件的不同理解,也让特殊孩子们处于众矢之的。
不爱预制菜,消费者可以不吃。
但接受不了特殊学生,家长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一直不去学校。
一开始,家长们只能找老师、学校沟通,但层层推诿,导致矛盾积压迟迟不能疏解。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特殊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可选择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和老师无权让“调皮”的特殊学生转校。
但教育部也明确规定,随班就读评估并非“一评定终身”,在实践中常出现“评估合格但入学后适应不良”的情况,对此学校应有再评估机制。
再评估后,特殊学生可能调整安置方式,例如转为“半随班就读”(核心课程在普通班,行为训练在资源教室),或暂时转入特教学校接受康复后再尝试随班就读。
遇到问题,如果有关单位真心要解决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
但现实却是,解决办法依靠把事情闹大。所谓不痛不痒没人管,撕心裂肺才重视。
每次都要闹到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地步,为所有的孩子伤心。
真心不希望“集体罢课”的事情再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