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李鸿章嫁女,只陪嫁一个旧书箧,亲家丢在仓库九年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哐当”一声巨响,从后院的仓库里传出来。

夹着儿子启明的哭喊。

张承业心里的火“腾”就冒了三丈高。

他冲进仓库,看见那个被他遗忘了九年的旧书箧,摔在地上。

铜锁崩开了,箱盖裂着一道缝。

他瞥见那道缝里,不是书,是盖着红印的官家纸张。

他的手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

他从裂缝里抽出一张。

他只看清了开头一句,便浑身冰冷,瘫坐在泥地上。

眼中尽是血丝和无尽的悔恨。



01

光绪十六年的天津卫,总有一股子咸湿气。

这气味从海河口那边吹过来,混着码头脚力的汗,估衣街的油烟,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属于这个时代的躁动。

这躁动,是人心在浮动。

是旧的规矩在松动。

是新的念头在涌动。

城里头,上至官宦人家,下到街边卖大碗茶的,嘴里嚼的都是同一件事。

这件事,比天后宫的香火还要旺。

盐商张家的独子,张承业,要娶李中堂的千金。

李中堂是谁。

是这大清朝的顶梁柱。

是能跟洋人拍桌子的人物。

他的千金,那是天上的人物。

张家是谁。

是天津卫有名的盐商。

有钱,非常有钱。

可商人,终究是商人。

这事儿,比去年冬天海河结的冰还厚实,还让人心里头发凉又发热。

发凉的,是那些自诩清流的读书人。

他们觉得,这简直是斯文扫地。

铜臭气,怎么能熏到相府的门楣上去。

发热的,是天津卫大大小小的商贾。

他们觉得,张家这是给所有商人争了一口气。

原来钱,真的能通神。

张承业的爹,张万金,这些天走路脚下都带着风。

他觉得自己的每一步,都踩在了云彩上。

他那张被盐碱风霜刻满了沟壑的脸,笑起来褶子能把一只苍蝇给活活夹死。

他活了五十多年,从没这么畅快过。

他对盐号里的老伙计说,咱们张家,这是祖坟上长出灵芝来了。

是那冒着青烟的灵芝。

伙计们都点头哈腰地称是,说是东家洪福齐天。

心里却在想,这得是拿多少银子堆出来的福气。

张万金听着舒坦,他不在乎伙计们心里想什么。

他觉得,张家这艘在盐海里扑腾了几代人的小船,总算要靠上皇家码头了。

有了这层关系,以后谁还敢轻易动他张家的盐引。

有了这层关系,那些吃拿卡要的官吏,见了他也得客客气气。

这门亲事,是他这辈子做得最划算的一笔生意。

比他贩过的任何一船盐,利润都大。

张承业自己,心里头像揣了个小太阳,走哪儿都热烘烘的。

他不像他爹,只看得到银子和靠山。

他读过几年私塾,认得的字比他爹打算盘用的口诀还多。

他能背整篇的《滕王阁序》。

他也能写几首酸溜溜的歪诗。

心里那点墨水,总是不安分地搅动着,让他觉得自己不该一辈子只做个商人。

他不甘心。

士农工商,商在最末。

这根刺,扎在他心里好多年了。

小时候,他跟官家的孩子玩,人家总是不带他。

说他身上有铜钱味儿。

长大了,他想捐个官,人家又说他根子上是商贾,上不得台面。

他恨这个“商”字。

如今,能娶到中堂大人家的女儿,他觉得这根刺,能拔出来了。

他觉得自己的身份,被洗刷干净了。

他不再只是一个有钱的商人。

他是李中堂的女婿。

这个身份,比他家所有的银子加起来,都更让他挺得直腰杆。

他想着,往后走在天津卫的街上,旁人看他的眼神,该是不一样的。

不再是看一个钱袋子。

而是带着敬畏和羡慕。

他甚至开始幻想,自己或许能借着岳父的势,在官场上谋个一官半职。

那才是光宗耀祖。

大婚那天,张家的门槛几乎被踏破了。

整个天津卫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

红色的地毯从大门口一直铺到正堂。

踩在上面,软绵绵的,不真实。

流水席的香味,飘了半个天津卫。

张万金下了血本。

山珍海味,不要钱似的往上端。

张承业穿着一身崭新的大红吉服,站在门口,脸上的笑都快僵硬了。

他不停地拱手,作揖,说着客套话。

可他心里头,像是喝了三斤老白干,飘飘然的。

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角。

他看着来来往往的宾客,那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官家师爷,此刻都对他拱手作揖,满脸堆笑。

他们嘴里喊着“张公子”,不,是“张姑爷”。

他们的态度,谦卑得让他陌生。

他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日子。

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尊严。

这份飘飘然的感觉,在李府的嫁妆队伍抵达时,像是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

那盆冰水,是从骨头缝里开始凉的。

队伍很长,人也很多,吹吹打打,很是热闹。

唢呐吹得天响。

锣鼓敲得地动。

所有宾客都伸长了脖子,等着看中堂大人的手笔。

等着看那传说中能铺满几条街的嫁妆。

可跟在队伍后头的,不是那一抬抬描金画凤、压得扁担吱呀作响的箱笼。

一抬都没有。

没有传说中的田契房契,没有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元宝。

什么都没有。

队伍的尽头,几个李府的仆人,不紧不慢地抬着一个樟木书箧。

那几个仆人,脸上没什么表情。

那书箧,看着就有些年头了。

旧得很。

木头的颜色发暗,包角用的铜皮上,泛着一层淡淡的绿锈。

像是常年放在潮湿的地方。

02

箱子面上,还蒙着一层细细的灰尘,像是从哪个旧书房的角落里刚搬出来。

就这么一个东西。

一个破旧的箱子。

孤零零的。

它被放在了嫁妆队伍最显眼,也是唯一的位置。

像是在无声地嘲笑着什么。

像是一出大戏唱到了最高潮,主角却只亮了个相,就匆匆下台了。

留下一整个戏台的尴尬。

宾客们的议论声,一下子就起来了。

那声音不大,嗡嗡的,像一群苍蝇。

钻进人的耳朵里,让人心烦意乱。

“就这?一个破箱子?”

“我眼花了吗?李府的嫁妆?”

“李中堂这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咱们天津卫的商贾?”

“这哪是嫁女儿,这是打发叫花子呢。”

“嘘,小点声,许是里头另有乾坤呢?”

“什么乾坤?难不成还能塞进一座金山?”

“我看是李中堂清廉,不屑于这些黄白之物。”

“清廉?清廉能让女儿嫁给盐商?别逗了。”

“这是明摆着告诉张家,我女儿嫁给你家,是你家高攀了,别指望我再给什么好处。”

这些话,一字不落地钻进张承业的耳朵里。

每一个字,都像一根烧红的针。

他脸上的肌肉,一抽一抽的。

他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烫,像是被人当众扇了无数个耳光。

他爹张万金,那张笑开了花的脸,先是僵住,然后慢慢地,颜色从红变紫,从紫变青。

他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一口气没喘上来。



他捏着茶杯的手,指节都发白了。

“咔嚓”一声,那上好的景德镇瓷杯,竟被他生生捏碎了。

张承业站在门口,感觉自己像个光着屁股站在戏台中央的小丑。

他刚刚建立起来的所有骄傲和体面,在这一刻,碎得比他爹手里的瓷片还彻底。

全天津卫的人,都在看他的笑话。

看他张家如何用金山银山,换来了一个破箱子。

他娶的是权倾朝野的李鸿章的女儿,不是哪个穷秀才的闺女。

这算什么?

这是羞辱。

是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羞辱。

洞房里,龙凤喜烛烧得正旺,把满屋子都映得红彤彤的。

可张承业觉得冷。

李蕴华安静地坐在床边,红色的盖头还没有掀。

她像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像。

张承业走进去,心里那股火压不住了。

那火烧得他五脏六腑都在疼。

他一把掀开盖头,看着那张清秀的脸。

那张脸上,带着一丝不安和惶恐。

他开口,声音冷得像冰碴子。

他连装都懒得装了。

“岳父大人……这是何意?是看不起我张家商贾出身吗?”

他用了“岳父大人”这个称呼,却满是讥讽。

李蕴华的肩膀微微一颤,她抬起头,眼睛里像是有水光在闪。

那双眼睛,很亮,也很清澈。

她轻声说:“夫君,家父的赠礼,从不流于表面。”

她的声音很好听,却让张承业更加烦躁。

她顿了顿,又说:“这书箧……自有它的深意。”

“深意?”张承业冷笑一声,声音都变了调。

他觉得这个词无比可笑。

“什么深意?是让我张家成为全天津卫的笑柄吗?”

“是让我张承业,在今天这个大喜的日子,被人指着脊梁骨嘲笑吗?”

“是让我爹一生积攒的脸面,都被人踩在脚底下吗?”

“是让我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吗?”

他一句比一句声音大,像是要将满腔的屈辱都吼出来。

他说完,一甩袖子,转身就走。

他不想再看那张脸。

门被他摔得“砰”一声响。

那声音,震得整个院子都颤了颤。

红烛的火苗,猛地跳了一下。

烛泪滑落下来,凝固在红色的烛身上,像一滴干涸的血。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

张万金就黑着脸,叫来了两个壮实的家丁。

他一夜没睡。

两个眼眶,黑得像被人打了一拳。

他指着那个被搁在偏厅的樟木书箧,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那个书箧,像一个巨大的笑话,戳在那里。

“抬走,抬到后院的仓库里去。”

他一刻也不想再看到它。

“找个最角落的地方,给我扔进去。”

“用东西盖上,别让我看见。”

“我这辈子,都不想再看见这个晦气玩意儿!”

他说完,剧烈地咳嗽起来。

张承业从屋里出来,正好听见。

他也是一夜未眠。

他没说话,只是冷着脸,看着那两个家丁把书箧抬走。

他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对。

那书箧仿佛有千斤重,压得他的脊梁骨都有些弯了。

他挺不直。

他心里想,扔了也好,眼不见为净。

扔掉了这个东西,就好像能扔掉昨天的耻辱。

那个被整个张家视为奇耻大辱的书箧,就这么被扔进了仓库。

那个仓库,平日里只用来堆放些破旧杂物,又阴又潮。

书箧被扔在了一堆烂木头旁边,很快,上面就落满了灰尘,结上了蜘蛛网。

像是被人彻底遗忘。

这一忘,就是九年。

九年的光景,像海河里的水,流得不快,也不慢。

03

张承业和李蕴华的日子,也像这河水,表面上看着平静,底下却有暗流。

李蕴华是个好妻子,这点谁都不能否认。

她把偌大的张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对公婆孝顺,对下人宽和。

她话不多,总是安安静静的,像一幅仕女图。

过了两年,她给张家添了个大胖小子,张承业给他取名,叫启明。

有了儿子,张承业的心似乎定了些。

可那根刺,还在。

一碰,就疼。

他的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

朝廷跟西洋人打仗,输了。

天津卫开了更多的口岸,洋人的货,像不要钱一样涌进来。

洋布,洋油,洋火柴。

他家的盐业,被官府和洋商两头挤压,利润薄得像纸。

他后来又开了个布行,想做江南的丝绸生意。



可洋布又便宜又鲜亮,他的丝绸根本卖不动。

他不是没想过办法。

他看到洋人开的工厂,用冒着黑烟的机器,一天产的布,比他整个布行一个月卖的还多。

他也想办厂,也想用机器。

可那玩意儿,得用金山银山去填。

他没有。

他不止一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如果,如果当年岳父陪嫁的不是那个破书箧。

如果是一笔巨款,哪怕只有十万两。

或者,是几间租界的旺铺。

他张承业,今天绝不会是这个样子。

他就能把布行开到上海去,就能买洋人的机器,就能跟那些红毛绿眼的洋商掰掰手腕。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守着一亩三分地,眼睁睁看着家业一点点萎缩。

他也跟妻子透过口风。

那是在儿子启明五岁那年。

他的一批货在路上被匪给劫了,亏了一大笔钱。

晚上吃饭时,他唉声叹气。

他看着李蕴华,试探着说:“蕴华,你说,岳父大人在朝中那么大的官,随便从指头缝里漏一点出来,都够咱们吃一辈子了。”

李蕴华正在给儿子夹菜,闻言,手顿了一下。

她抬起头,还是那样安静地看着他。

她说:“夫君,父亲给我们的东西,已经够用了。”

她又补充了一句:“只是你还未发现。”

张承业心里的火,一下子就窜了上来。

又是这句话!

九年了,还是这句话!

他觉得妻子根本不理解他的苦,不理解他在外头的难。

她就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说些不着边际的玄乎话。

他把筷子往桌上一拍,冷着脸说:“够用?哪里够用了?我快要被人逼得去跳海河了,你跟我说够用?”

那一次,他们吵得很凶。

从那以后,他跟妻子的话,更少了。

他觉得,他跟她,不是一路人。

他心里头的苦,她不懂,也不想懂。

时间到了光呈二十五年。

甲午年那场败仗的阴影,还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时局更乱了。

张承业的生意,也终于走到了悬崖边上。

他最大的一笔生意,出了岔子。

合作了多年的一个南方客商,卷走了他全部的货款,人间蒸发了。

那笔钱,是他用来周转续盐引的救命钱。

这一下,张家的资金链,应声而断。

钱庄听说是他的名字,连门都不让他进。

往日里那些称兄道弟的酒肉朋友,一个个都躲着他。

张承业一夜之间,两鬓就斑白了。

他坐在院子里,看着那棵老槐树,落叶飘下来,他觉得自己也像那片叶子,马上就要落地了。

他甚至开始盘算,把这套祖上传下来的宅子给卖了。

就在他彻底绝望的那个下午。

天色阴沉得像是要塌下来。

乌云从海那边滚滚而来,风刮得窗户纸呜呜地响。

一场暴雨,就要来了。

他坐在书房里,手里捏着一支早就凉透了的毛笔,对着账本发呆。

账本上的数字,每一个都认识。

可连在一起,他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九年了。

他娶了李蕴华为妻,已经整整九年。

他成了天津卫最富有的盐商,富得流油。

可他还是那个商人张承业。

士农工商,他依旧在最末。

那根扎在心里的刺,不仅没有拔出来,反而越扎越深。

每一次看到妻子那张平静无波的脸,他就想起了九年前那个耻辱的下午。

他想要的高贵,他想要的尊严,都随着那个破箱子,被扔进了后院的仓库里。

心里空落落的,像是被掏空了。

他的人生,好像也成了一个笑话。

一个用金钱堆砌起来的,华丽的笑话。

忽然,后院的方向,传来“哐当”一声巨响。

那声音,像是大件的木器从高处摔到地上的声音。

声音尖锐,刺耳,像一把锥子扎进他混乱的思绪里。

紧跟着,就是儿子启明“哇”的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

哭声里充满了惊恐。

张承业正烦躁得想杀人。

他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跟他作对。

账本上的数字在嘲笑他。

安静的妻子在嘲笑他。

现在,连后院的哭声都在嘲笑他。

听到这声音,心里的火再也压不住了。

那团火,在他胸口烧了九年。

04

今天,它找到了一个出口。

他以为是哪个不长眼的下人,又惹了宝贝儿子。

这个家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让他心烦的琐事。

他怒气冲冲地站起来,椅子被他带得往后一倒,发出一声闷响。

他大步流星地冲向后院。

他要去发泄,他需要一个发泄的对象。

还没走到仓库门口,他就看见了。

院子里的景象,让他心头的火烧得更旺了。

八岁的启明,一屁股坐在泥地里,脸上又是泪又是泥,哭得喘不上气。

他是他唯一的儿子,是他全部的希望。

他不想让儿子将来也像他一样,活得这么憋屈。

仓库里头,那个常年堆放杂物的货架,塌了一角。

那是他父亲当年亲手搭的,结实得很。

木板、旧家具、破陶罐,摔了一地。

乱七八糟,一片狼藉。



而在那堆杂物的最上头,一个半旧不新的樟木书箧,正躺在地上。

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那里。

像一个从噩梦里跑出来的怪物。

那是……

张承业的脚步,一下子就停住了。

他整个人都钉在了原地。

那个书箧。

那个他恨了九年,也忘了九年的东西。

他已经九年没正眼看过它了。

他甚至都快忘了它的存在。

可当它再次出现,九年前那种被羞辱的感觉,又一次席卷了他。

它从货架顶上摔了下来。

是谁把它放到那么高的地方去的。

或许是摔得太重了,或许是九年的潮气让它朽了。

它终究也只是个凡物。

那把古旧的铜锁,锁扣竟然崩开了。

那把锁,曾经锁住了他的尊严。

厚重的箱盖,也裂开了一道巴掌宽的缝隙。

那道裂缝,像一道丑陋的伤疤。

“就知道玩!就知道哭!给我起来!”张承业心里的火气没处撒,对着儿子就吼了一句。

他把所有的屈辱和愤怒,都发泄在了这个无辜的孩子身上。

他上前一步,想把儿子从地上拉起来。

他想教训他,狠狠地教训他。

可他的眼睛,却像被磁石吸住一样,死死地盯住了那道箱缝。

他的身体,不听使唤了。

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箱子里,黑乎乎的。

看不真切。

可借着门口那点阴沉的天光,他看清了。

那不是书。

绝对不是书。

最上面那层,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什么破书烂纸。

也不是岳父的什么笔墨文章。

那是一叠一叠的纸。

厚厚的,硬挺的纸。

纸的边缘,盖着鲜红的官印。

那红色,像血一样刺眼。

那种纸张的质地,那种官印的样式,他只在官府下发的盐引和地契上见过。

那是权力的象征。

那是财富的通行证。

他的心,毫无征兆地狂跳起来。

一下,又一下,撞击着他的胸膛。

像是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像是有人在他胸口擂鼓。

他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变得困难。

这个发现,比他做过的任何一笔大生意都让他心惊。

他忘了去拉儿子,忘了去骂人。

他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他像是被施了魔咒,一步,一步,走了过去。

脚下的泥地,很软,他却走得像踩在刀尖上。

他蹲下身,伸出手。

他想去确认,想去触摸那不可能的真实。

他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像不是自己的一样。

他从来没有这么失态过。

他把手指探进那道裂缝里,小心翼翼地,夹出了一张纸。

他的指尖,触碰到了那微凉的纸面。

那触感,是真实的。

就在这时,豆大的雨点,开始从天上砸下来。

噼里啪啦地,打在仓库的瓦片上,声音又急又密。

他把那张纸,凑到眼前。

借着门口透进来的,那一点点微弱的光。

他终于看清了上面的字。

张承业的呼吸,在那一瞬间,被掐断了。

他的脑子里“嗡”的一声,像是有什么东西炸开了,一片空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