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总会发光"——可如果这颗金子被塞进抽屉里,连见光的机会都没有呢?当19岁的杨瀚森在开拓者板凳末端,看着计时器从5分钟倒数到0,或许比任何人都懂这种"有劲使不出"的憋闷。前国手王仕鹏那句"5分钟早晚废"像盆冷水,可仔细想想,这冷水泼得或许正是时候:NBA不是慈善晚宴,不会因为你是"潜力新秀"就自动送上主角剧本,19岁的年纪,到底该在垃圾时间里"打卡上班",还是换个战场把自己"炖"透?
杨瀚森现在的处境,像极了班里那个突然被选进尖子班的学生。常规赛两场下来,他总共只上了12分30秒,得分还没场边记分员记错的多——4分2篮板2盖帽,而且全挤在对手松懈的垃圾时间。首战对森林狼更扎心:戈贝尔像堵墙似的把他挡在外面,麦克丹尼尔斯更是直接上演"隔扣教学",攻防两端都被按在地上摩擦。
季前赛稍微好点,场均18分钟能拿8分3篮板,可犯规像失控的闹钟,5次/场的频率让教练直挠头。更麻烦的是,队里还有个叫克林根的中锋,人家不仅能投三分,还能策应传球,跑起来比杨瀚森这个"灵活胖子"还快,主教练比卢普斯要的是"全场紧逼+铁血防守",这种高压环境下,杨瀚森的短板被放大得明明白白:横移慢半拍,对抗像撞棉花,遇到对手针对性点名挡拆,分分钟被打成"筛子"。
摆在眼前的路,无非两条。一条是硬着头皮留在NBA当"饮水机守护神"——听起来挺高大上,实际就是等着主力受伤或者教练突然开恩。好处是能天天和顶级球星同场训练,感受NBA的对抗强度,可坏处更明显:出场时间比外卖小哥的接单还随机,角色定位模糊得像雾里看花,搞不好练了一年还是只能投投空位、抢抢地板球。
另一条是去G联赛"回炉重造"——那里每场能打25到30分钟,战术地位明确得像菜谱,教练可以盯着他把对抗练扎实、横移速度提上去,甚至专门设计训练科目治他的"犯规病"。但缺点也实实在在:商业价值直线下降,球迷讨论度可能还不如CBA的替补中锋,心理落差大得能摔碎饭碗。
其实哪有什么"完美选择"?19岁的杨瀚森最需要的不是NBA的名头,而是"有效成长"。就像煮老火汤,火太大容易糊,火太小熬不出味儿,得找到刚好能把短板炖软的火候。如果非要在NBA当"板凳第六人",那就得给自己定死目标:每次上场10分钟,至少抢2个前场篮板,或者送出1次关键协防;
要是去G联赛,就把三分命中率刷到35%以上,用效率证明"我能打"。当年姚明刚进NBA时,不也被骂"移动像坦克"?可人家在训练馆里加练到凌晨,把对抗和脚步一点点磨出来,最后成了火箭队的支柱。杨瀚森现在缺的,正是这种"把每一分钟都榨出油"的狠劲。
19岁,本就是用来犯错和成长的年纪。NBA的舞台再大,也要先有站上去的底气;"天才中锋"的光环再亮,也要靠一场场硬仗擦出来。与其在5分钟的垃圾时间里数秒针,不如找个能让自己"满负荷运转"的地方,把对抗练到硬碰硬不虚,把横移练到跟得上快攻,把犯规控制到教练竖大拇指。
毕竟,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靠出场时间堆出来的,而是像竹子一样,在别人看不见的地下默默扎根——等哪天破土而出,所有人都会看见:那颗曾经被质疑的"金子",早已磨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