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总统大选结果已揭晓,92岁的现任总统保罗・比亚以53.66%的得票率成功连任,赢得个人第八个总统任期。
根据该国宪法委员会公布的官方数据,其最主要竞争对手、前政府部长伊萨・奇罗马・巴卡里得票率为35.19%,与比亚差距显著。
此次胜选不仅让比亚的执政生涯延续至99岁,更使其累计执政时长突破43年,成为全球目前最年长的国家元首。
保罗・比亚的执政历程始于1982年,当时他接替喀麦隆开国总统阿赫马杜・阿希乔出任总统,此后通过多次选举长期执掌国家政权。
从1980年代的政治稳定期,到21世纪以来应对经济转型与区域冲突,比亚政府的政策深刻影响着这个中非国家的发展轨迹。
此次大选前,尽管外界对其高龄与执政活力存在疑虑,但凭借长期积累的政治基础与执政资源,他仍在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
选举结果公布前后,喀麦隆国内的政治分歧逐渐显现。反对派阵营自投票结束后便持续质疑选举过程的公正性,巴卡里领导的团队提出多项具体违规指控:包括部分地区出现选民因政治倾向受到恐吓、数十个投票站点未经提前公示临时变更位置导致选民无法正常投票、部分选区计票数据存在明显异常,疑似存在人为操纵结果的情况。
为推动诉求,反对派与多家本土人权组织联合向喀麦隆宪法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基于“严重违规”宣布选举无效,保障选民的合法政治权利。
宪法委员会在上周召开的闭门会议后,以“证据不足、指控缺乏实质性支撑”为由驳回了反对派的申诉,明确表示选举过程符合该国宪法与选举法规定,结果具备法律效力。
这一决定进一步激化了反对派的不满情绪,巴卡里在官方结果公布前曾自行宣称“赢得选举”,并公开呼吁支持者无视政府对公共集会的禁令,组织和平游行表达抗议。
局势在周日升级,喀麦隆最大城市杜阿拉爆发安全部队与抗议民众的冲突,据当地媒体报道,冲突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数人受伤,部分街区出现短暂的秩序混乱。
除了选举争议,喀麦隆的领导层高龄化问题也引发国际社会与国内民众的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喀麦隆全国国民平均年龄仅18岁,是全球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之一,而国家最高领导层却呈现“超老龄化”特征:92岁的总统比亚近年来因健康原因大幅减少公开露面次数,重要政务活动常由副手代为出席。
作为宪法规定的总统第一顺位继承人,91岁的参议院议长马塞尔・尼亚特・恩吉芬吉同样健康状况不佳,公开活动频率远低于履职要求。
![]()
这种“年轻国民与高龄领导层”的鲜明反差,让外界对喀麦隆的政治代际更替进程产生担忧,不少年轻民众在社交平台呼吁“新鲜血液进入领导层”,希望政策能更贴合年轻群体对就业、教育与发展的需求。
喀麦隆长期面临的区域安全问题也未得到缓解。西北和西南英语区的分离主义冲突已持续多年,当地武装组织与政府安全部队的零星交火不断,导致大量平民流离失所,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对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造成显著冲击。
此次大选后,如何推动英语区局势缓和、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和解,成为比亚新任期内必须应对的重要课题。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比亚凭借选举胜利继续执掌国家,但喀麦隆面临的挑战远未结束。
政治层面,如何化解与反对派的分歧、重建民众对选举制度的信任;社会层面,如何平衡高龄领导层与年轻国民的诉求、推动政治代际平稳过渡;经济层面,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民生福祉;安全层面,如何解决区域冲突、维护国家统一,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比亚新任期的“执政考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