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的上海,秋意渐浓。在长海路街道的一处外卖配送站点里,一场特别的“串门”正在进行。几位来自翔殷浣纱街区的居民区妇联主席正与一群身穿制服的女骑手围坐交谈,欢声笑语间,这些平日里来去如风的身影,终于有了片刻停歇。
这是一场长海路街道“驿路芳华”女骑手妇联关爱行动。长海路街道“驿路芳华”女骑手妇联,诞生于今年5月,是上海市首个跨平台女骑手妇联,旨在为日夜穿梭在城市街巷的“追风者”建起一个共同的“娘家”。而今,这份牵挂化作具体行动,温暖从纸面走进现实。
“串门儿”,“串”出社区温情
“大家喝水方便吗?”“中午都在哪里休息?”……活动中,居民区妇联主席参观了外卖配送站点的工作环境,并与女骑手们坐在一起,聊起了生活点滴。一句句细致的问候,让现场暖流涌动。
对女骑手们来说,“在路上”的生活并不容易:经常需要寻找厕所;不熟悉身边可供歇脚的公共空间;难以与城市产生深度联结……如今,随着妇联主席们的到来,这种隔阂正在消融。
![]()
“今天的‘串门儿’,让我们对大家的工作有了更真切的认识。每一个‘准时送达’的背后,原来有这么多不容易……”一位居民区妇联主席对女骑手们动情地说。现场,大家纷纷掏出手机“互加微信”,将一次性的慰问延伸为“结对认家”的长效机制。从此,当女骑手在社区遇到困难时,手机那头就多了一位可以随时求助的“社区姐妹”。
这份“双向奔赴”让“家”的归属感从妇联组织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社区。有女骑手表示:“彼此认识之后,对所处社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心里多了一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的踏实感。”
打破界限,“社区人”就是“娘家人”
不仅如此,活动现场,居民区妇联主席们还为女骑手们送来了一场“柿柿如意”艾草锤手作活动。只见女骑手们一边整理艾草,制作艾草锤,一边互相请教、说说笑笑,氛围很是轻松。“这个锤子很好,我们上班之余难免腰酸背痛,回去就能用上!”有女骑手直言对自己手工制作的艾草锤爱不释手。
![]()
此外,现场还为女骑手们送上了实用的慰问礼包。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首个跨平台女骑手妇联,“驿路芳华”的创新不仅在于打破平台界限,更在于探索建立可持续的服务机制。长海路街道妇联负责人表示,“首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要让‘驿路芳华’真正成为女骑手们最温暖的依靠。”
![]()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辛勤奔波的身影;而城市的温度,正体现在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中。未来,长海路街道将持续探索更多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服务举措,用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更多劳动者在这里找到组织,更能收获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文字|汤顺佳
图片 |常海
编辑 |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