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静安百年名校|上海市五四中学:用“正谊教育”点亮成长路

0
分享至


在新闸路1370号,有一所有着111年历史,培养出31位院士和2位国务院前副总理的传奇学校——上海市五四中学。今天,和静宝一起走进这所百年学府,感受“正谊明道”的育人精神。

百年学府 薪火相传

回溯百年征程,这所学校的每一步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1912年,学校前身“大同大学二附院”应运而生,踏上了现代教育的探索之路。


1952年,“圣约翰大学附中”并入后,正式定名为“五四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学科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5年,顺应城市教育布局调整,原五四中学整体并入市西高中,圆满完成了特定历史阶段的使命。1998年,因高架改造,原新群中学迁至现址,“上海市五四中学”正式复牌,文脉传承得以延续。


百余年间,这里走出了31位院士及2位国务院前副总理,无数杰出人才的涌现,彰显着学校对学术追求与人才培养的始终坚守。

正谊校训 育人根基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五四中学最独特的标识。学校秉持“示青年以正谊、为社会植通才”的办学思想,坚守着著名教育家胡敦复提出的“学术并重,明体达用”校训。


“学术并重”倡导教学与方法齐头并进,既要求教师精进教法,也鼓励学生提升能力;“明体达用”则主张明德立志与学以致用相结合,培育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少年。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个性发展”的育人目标,更让学校的教育体系愈发完善。



漫步校园,历史悠久的老建筑静静诉说着过往。1939年落成的正谊楼、明道楼、明体楼,由原大同大学附中二院校舍演变而来,尽显时代韵味。1936年建成的达用楼,以“L”形布局融合现代主义与花园式住宅特色,弧形入口、花岗岩台阶与草坪相映成趣。如今,这座小楼已变身谈峥工作室、鲁庵印泥传习工坊等教学空间,在传承历史的同时,焕发着全新的育人活力。

守正创新 未来可期

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上海市五四中学从未停下脚步。学校以“正谊教育”理念为引领,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高质量教育生态。


在办学定位上

学校扎根区域特色,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在教学改革中,通过“单元整体设计”“问题导向任务”等举措,推动课堂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与学科迁移能力。

课程教学改革中

学校一边通过“五四杯”教学评优、命题素养培训等校本研修项目,引导教师从“备教材”转向“备学生”;一边依托“议・空间”开展跨学科融合与项目化学习,以真实问题驱动学生多元能力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将“鲁庵印泥”国家级非遗项目融入课程,构建“传习工坊+非遗体验”的特色课程体系,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实现创造性转化。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优良的教师团队,中级、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八成,研究生学历教师达13.2%。通过“种子计划”“双名工程”等平台,学校培养出大批教学骨干,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在市级教学评比中屡获一等奖,多人参与“空中课堂”“名师面对面”录制,专业引领能力强劲。

未来,五四中学将继续秉持“正谊明道”的育人宗旨,以创新理念为引领,以优质实践为基石,为莘莘学子照亮成长之路,助力他们在人生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记者:袁文君

图片:上海市五四中学

视频:袁文君、雷蕾、曹文文(挂职)

编辑:袁文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静安 incentive-icons
上海静安
上海市静安区融媒体中心官方号
42874文章数 134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