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几篇文章写了BD授权合同中的Royalty,但很多人在问首付款的问题,那今天这篇就简单聊下首付款吧。
01
为什么需要预付款?
BD 合同收预付款,如果非要说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的话,那肯定有很多:
• 这是商业惯例,其他交易有预付款,所以我们以商业化方式收钱。
• 我们的公司法务要求许可协议需要预付费用(类似于购房首付)。
• 我们需要收回研发支出、专利和公司运营成本。
• 被许可方通过支付预付款,提现对产品的认可和后续开发承诺。
很多人把预付款类比为购房贷款的首付,首付越多,银行就越相信购房者认真购买和偿还抵押贷款的诚意。
因此,预付款证明了被许可方对许可产品的一种态度,预付款越多,商业化技术的财务承诺就越大。
但胖猫更倾向另一种合理观点,预付费是交易标的"当前"价值,而后续的持续里程碑费用则是其"未来"价值的体现。
药物资产在研发过程中有其本身的行业特殊性,那就是“九死一生”,耗时非常久,未来发生什么只是概率的问题,所以对于出手方,收预付款只能是用产品的“现值”来换“现金”!
02
如何评估“现值”或者首付款
其实现值的估算是和产品的估值一脉相承的,无非就是那几种逻辑。
首先是市场方法。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找可比许可协议的最新价值,使用这些价值进行对标。
这种方法简单粗暴,但只适用于那些比较创新前沿,且代表未来方向的技术。买方无法根据技术或者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估值,并且市场竞争对手较多,这时候就用这种办法了,实际就是拍脑袋!
比如,最近火爆的in-vivo CAR-T的交易。
第二种办法就是全生命周期估值了。根据未来预期产生的收入来确定交易管线的价值(常用的是DCF模型)。
然后根据同类产品、产品目前所处的的研发阶段等,确定一定估值比例收取首付款。(恐怕很多人又会问胖猫比例的问题,这个。。。)
当然,管线的研发周期越靠后,收取的首付款的比例也就越高!
![]()
关于DCF估值请参考:
或者,很多大买家公司内部的团队会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建立自己内部的数据库。
这样在设定首付款的时候就可以依据自己内部的数据库,对不同领域的产品的首付款设定固定值。
![]()
第三种方法是成本法。使用这种方法,就更简单了,只需要计算出购买或开发标的管线的历史成本即可。
但是,这种办法对管线的估值就几乎忽略了创新的价值。其实就是类似于研发外包收 FTE 费用,对于卖方来说,意义就不大了!
这方法下的另一层逻辑,如果买方是良心买家,他们自己预估内部创新类似产品的费用,然后对标给到外部引入创新对应的价格。(这个逻辑,需要 BD 的谈判技巧和运气了!)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其实一款产品的 BD,首付款才是开胃菜,只不过现在大家接触的都是有首付款的,且是以美元计价,感觉数目比较惊人而已!
总之,首付款的确定是一门基于“底层技术”的艺术,谈判人员的能力和技巧对这笔钱的影响比较大。
欢迎加入胖猫的星球(个人社群),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讨论、成长~
最重要的是,提升自我价值,搞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