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视主持人水均益,曾是《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王牌节目的记者、编导与主持人,还曾斩获第二届金话筒奖,是观众熟知的媒体人。在事业之外,他的家庭生活 —— 两段婚姻、与子女的关系,尤其是与大女儿水亦诗跨越 18 年的和解,更藏着许多关于爱与遗憾的故事。
![]()
一、两段婚姻:家庭结构里的不同羁绊
水均益与前妻王君曾有过一段婚姻,两人育有一女水亦诗。在水亦诗 14 岁那年,两人因感情问题和平离婚,此后王君带着女儿生活。离婚后,水均益与现任妻子杨迪组建新家庭 —— 相较于素人前妻王君,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杨迪与水均益有着更相近的社交圈,更重要的是,杨迪为他生下一对龙凤胎儿女,这份 “儿女双全” 的圆满,也让两人的感情更加稳固。
![]()
前些年,为了陪伴龙凤胎儿女读书,水均益长期在加拿大生活,直至 2025 年 6 月才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回国。也正是从这次回国开始,他与已成年的大女儿水亦诗,逐渐恢复了更紧密的联系。
![]()
二、姥爷身份催生的和解:18 年后的坦诚对话
2025 年 8 月 11 日,水均益迎来人生新角色 —— 姥爷。31 岁的水亦诗与福建男篮队员邹阳相恋,顺利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水均益难掩激动,不仅发文官宣喜讯,还罕见与前妻王君同框,甚至坦言 “还不敢抱外孙女”,言语间满是初当姥爷的喜悦与小心翼翼。
![]()
回国后的生活,让父女俩的相处时间多了起来。终于,在离婚 18 年后,61 岁的水均益与女儿坐下来,第一次直面当年离婚的往事。水均益若有所思地提起:“我跟你妈妈的感情出现了一些危机。” 听到这话,水亦诗眼神复杂 ——14 岁的青春期本就敏感多疑,父母感情破裂时,她自然而然地偏向陪伴自己更多的母亲,甚至在饭桌上都不愿与父亲说话。
![]()
此时的水均益才后知后觉地明白,当年女儿的叛逆与 “赌气冷战”,其实是在渴望 “爸爸多陪自己”。可那时的他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满脑子都是工作,既觉得女儿 “不理解自己”,也没耐心解释,最终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职场,忽略了女儿的情绪,也忽略了濒临破碎的家庭。
![]()
对话中,水亦诗突然话锋一转,问出了藏在心底多年的疑问:“第一次知道我是女孩,你会不会有些失望?” 在她心里,似乎一直隐隐将父母离婚的原因归咎于自己 —— 担心父亲因自己是女孩而不喜欢她,进而厌倦母亲、厌倦这个三口之家。
![]()
面对女儿的追问,水均益没有回避,坦诚自己曾有 “重男轻女” 的想法:“第一次在产房里知道是女儿时,多少有点失望。” 但他也补充道,自己作为知识分子,那份失望只是一瞬间的情绪,很快便消散了。这份直白的承认,反而让水亦诗放下了心结,父女俩终于达成了迟到 18 年的和解 —— 聊起最敏感的过往,却已没有了当初的怨怼,只剩平静的释然。
![]()
三、对子女的不同陪伴:藏在细节里的遗憾
水均益提到,即便当初知道是女儿,他也为水亦诗规划了未来,希望她能进入北京最好的学校。可这份 “规划”,与他对龙凤胎儿女的陪伴相比,显得格外单薄 —— 为了陪龙凤胎读书,他能长期驻守加拿大,那份细致与体贴,是水亦诗成长过程中从未感受过的。
![]()
如今的水均益常对水亦诗说:“不在意你考不考得上好大学,只要你开心快乐,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好。” 可事实上,水亦诗早已足够优秀:她毕业于清华大学,怀孕期间还坚持攻读清华硕士学位;17 岁时就与鞠萍搭档主持六一晚会,后来入职央视体育频道,参与过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大型赛事报道,以专业解说赢得观众认可。
![]()
从央视离职后,水亦诗选择了一条与父亲不同的路 —— 她不想因事业耽误对孩子的陪伴,毕竟自己就是 “缺失父爱” 的亲历者。这份选择背后,其实藏着对父亲的隐性 “怨怼”:她结婚前,水均益甚至没见过女婿邹阳一面。别人家的女儿嫁人,都会带对象回家让家人审视,可水均益却以 “我不需要看,我女儿不可能嫁不出去” 为由,连回国见一面都没有。
![]()
更让水亦诗在意的是,水均益还反复强调 “即便结婚,也要让她自食其力”。或许在水均益眼中,邹阳只是一名篮球队员,条件算不上 “优越”,女儿嫁给他算是 “下嫁”,他担心女儿婚后会像 “没心机的千金小姐” 一样啃老,所以希望她能靠自己立足。
![]()
可水亦诗却笑着反驳:“我还有退路。” 只是这份 “退路”,显然与父亲无关 —— 她说这话时,水均益没有回应,没有说 “爸爸永远是你的后盾”,只一味强调 “要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明眼人都能看出,水均益的重心仍在年幼的龙凤胎儿女身上,对于已成年的水亦诗,他能做的,似乎只有 “叮嘱她独立”,而非给予实际的支撑。水亦诗口中的 “退路”,或许更多是指母亲王君,而非这个曾缺席她成长的父亲。
![]()
结语
水均益的家庭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许多中国家庭的缩影 —— 有婚姻破裂对孩子的影响,有代际间的和解与遗憾,也有父母对不同子女的差异化对待。如今的他,虽与女儿达成和解,成为了姥爷,但那些错过的陪伴、未能弥补的遗憾,终究是岁月里无法抹去的印记。而水亦诗的选择,也让我们看到:经历过缺失的人,往往更懂得如何去守护自己的小家庭,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 “成长与圆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