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承诺分红20万变2万,公司系统瘫痪,老板急疯,我:新东家见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板承诺分红20万变2万,公司系统瘫痪,老板急疯,我:新东家见

财务总监尖锐的声音,像一把生锈的刀片,在空气里来回划拉,刺得人耳膜生疼。

“周浩,这是你今年的项目分红,两万块,你核对一下金额,没问题的话,就在这里签个字。”

一个印着“飞驰网络”抬头的信封,被一只涂着鲜红指甲油的手,轻飘飘地推到了周浩面前。那薄薄的厚度,隔着一层牛皮纸,都能感受到里面那几张钞票可怜的张数,透着一股毫不掩饰的轻蔑和打发。



周浩站在原地,没动。他穿着一件已经洗得有些发旧的格子衬衫,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电脑包,因为长期伏案工作而有些微微驼背,看起来就像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和这间用昂贵红木和真皮装潢起来的总监办公室格格不入。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越过那张宽大的办公桌,看向桌子后面那个画着精致全妆、散发着昂贵香水味的女人,公司的人事行政总监,张萍。

“张总,我记得很清楚,去年‘星辰计划’项目立项的时候,王总在全体动员大会上亲口承诺,只要项目成功上线并稳定运行,我的个人项目分红是二十万。”他的声音不大,甚至有些沙哑,但每个字都说得异常清晰,像一颗颗砸在地板上的石子。

张萍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发出一声短促的嗤笑。她身体向后,深深地靠进那把据说是从意大利进口的、价值六位数的皮椅里,姿态慵懒地拿起一把精致的指甲锉,慢条斯理地修着自己刚花了两千块做的水晶指甲。

“承诺?周浩,你是第一天出来混社会吗?还是读书读傻了?”她眼皮都没抬一下,语气里满是嘲弄,“王总那种场合说的话,是为了激励你们这些基层员工的士气,画个饼,懂吗?那是场面话,是玩笑话,你也当真?”

她吹了吹指甲上的粉末,这才抬眼瞥了周浩一下,眼神像是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傻子。

“再说了,公司有公司的规章制度和薪酬体系。今年整体经济大环境不好,公司也要考虑长远发展,降本增效。大家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给你争取到这两万块,已经是我看在你这一年确实辛苦,没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特意去跟王总申请的了。换了别人,连这两万都没有。”

效益不好?

周浩的心里,像被西伯利亚的寒流刮过,一片冰冷的荒芜。

他负责的“星辰计划”,是一个全新的、架构复杂的电商平台系统。他带着手下仅有的三个刚毕业、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在一个只有十几平米、密不透风的小黑屋里,没日没夜地干了整整一年。他记不清自己吃了多少桶泡面,也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他就直接睡在公司的行军床上。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他们硬是把这个被公司其他技术团队判定为“不可能完成”的项目,从一堆杂乱的需求文档,变成了一行行坚实的代码,最终成功上线。

系统上线才短短三个月,就以其创新的模式和流畅的体验,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为公司带来了超过五百万的新增利润。整个公司的年度财报,因为这个项目的异军突起,变得无比亮眼,甚至吸引了好几家风投机构的注意。

现在,项目成功了,钱挣到手了,当初王总当着几十号人面许下的承诺,就成了一句轻飘飘的“玩笑话”?

周浩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半年前。

那是项目最关键的攻坚阶段,一个BUG接着一个BUG,他和团队已经连续半个月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就在那个节骨眼上,他远在老家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进了医院,医生说必须立刻手术,手术费加上后期的康复费用,至少需要二十万。

他一个常年996、月月工资还房贷的程序员,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走投无路之下,他硬着头皮,去找老板王德发,想预支一部分项目分红。

他到现在还记得,王德发当时是如何亲热地搂着他的肩膀,说得情真意切:“小周啊,别急,别慌!公司的钱,都是有严格财务流程的。你放心,等项目一成功,那二十万的分红,我一分都不会少你的!你先去想办法,公司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结果,他所谓的“坚实后盾”,就是让他自己去借高利贷。

他为了那二十万的承诺,为了尽快凑够钱给母亲治病,咬着牙,在一个手机APP上,借了十五万。那笔钱,利滚利,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那笔承诺好的分红。

他甚至都已经计划好了,拿到钱,第一时间把高利贷还清,剩下的钱,给母亲请一个好点的专业护工,让她能舒舒服服地做康复。

结果,现实给了他一记最响亮、最羞辱的耳光。

二十万,变成了两万。

连还那笔高利贷一个月的利息都不够。

“我不签。”周浩摇了摇头,语气依旧平静,但眼神已经冷了下来。

张萍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啪”的一声,把手里的指甲锉用力拍在桌上,声音也冷了八度,充满了警告的意味。

“周浩,我劝你别给脸不要脸。你搞清楚自己的身份,你只是个臭写代码的。公司培养了你,给了你平台,你就应该懂得感恩。别以为自己做了点成绩,就可以跟公司讨价还价。我告诉你,公司离了谁都照样转!你要是不想干,现在、立刻、马上就可以滚蛋!外面有的是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排着队想进我们公司!”

周浩看着她那副高高在上的、刻薄的嘴脸,心里最后一点对这家公司的情义和温度,也彻底凉透了。

他想起自己五年前,刚进公司的时候,还是个刚走出校门、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是老板王德发,把他从一场招聘会上招了进来,给了他第一个写代码的机会。他一直心怀感激,把这家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把王德发当成自己的恩人,甚至是人生导师。

他为这家公司,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五年青春。从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做到了技术部的核心骨干。公司现在线上运行的所有核心产品,每一行底层代码,几乎都渗透着他的心血。

他天真地以为,自己是公司的功臣,是不可或缺的家人。

原来,在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眼里,他只是个可以被随意替换的、臭写代码的。

周浩沉默了几秒钟。那几秒钟,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然后,在张萍不耐烦的注视下,他拿起桌上的那支派克钢笔,在那张签收单上,龙飞凤舞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没有争吵,没有愤怒,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平静得像是在签收一份无关紧要的快递。

张萍的脸上,立刻露出了胜利者得意的笑容。她就知道,这些搞技术的书呆子,没见过世面,最好拿捏。只要把话说明白了,把利害关系点透了,吓唬两句,就都怂了。

周浩签完字,把笔放回原处。他甚至还朝张萍,礼貌性地点了点头。

“谢谢张总,那我先出去了。 ”

然后,他转过身,迈着平静的步伐,走出了这间让他感到窒息的办公室。

他的背影,挺得笔直,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

周浩在这家名叫“飞驰网络”的公司,待了整整五年。

他是公司的第一批员工,是当之无愧的元老,也是整个技术部公认的顶梁柱。

公司从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挤在民房里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拥有近两百名员工、在市中心租下两层写字楼的规模,周浩功不可没。

公司的第一款社交软件产品,是他在公司创立之初,带着另外两个实习生,在那个没有空调的、闷热如蒸笼的夏天里,靠着几台破旧的二手电脑,一行一行代码敲出来的。那款产品,奇迹般地火了,为公司拿到了第一笔救命的天使投资。



公司的核心支付系统,面对当时大厂的技术壁垒,也是他一个人,查阅了无数国外资料,不眠不休地研究了半年,独立设计并搭建完成的。那套系统,稳定运行了四年,从未出过一次重大支付纰漏,为公司挡住了无数次来自境外的黑客攻击,是整个公司商业模式的基石。

老板王德发,最喜欢在公司年会的酒桌上,喝得满脸通红,然后搂着周浩的肩膀,对所有员工,尤其是新来的员工说:“看到没?小周,是我们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飞驰网络的定海神针!”

周浩是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老实人。他不懂什么职场厚黑学,也不喜欢搞人际关系、拉帮结派。他只知道,老板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就应该用最好的技术,来报答这份恩情。

他把所有的心思和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工作。

五年来,他没休过一次完整的年假。他谈了三年的女朋友,因为实在受不了他这种常年累月无休止的加班,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最终哭着跟他提了分手。他甚至都没时间去悲伤,因为第二天,就有一个紧急的系统漏洞需要他连夜去修复。

他以为,他的付出,他的牺牲,老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以为,他跟老板王德发之间,不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还有一份共同打江山的、宝贵的情义在。

他大错特错。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王德发变了。

他不再是那个能和大家一起挤在小会议室里吃盒饭、聊产品、谈理想的创业伙伴了。 他换了最新款的保时捷,在郊区买了带游泳池的大别墅,身边也多了一群巧舌如簧、只会看他脸色、阿谀奉承的所谓“职业经理人”。

人事部的张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她是王德发的老乡,据说两人之间还有点不清不楚的亲戚关系。她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唯一的本事,就是变着法地克扣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帮王德发把“降本增效”这四个字,执行到极致。

技术部新来的总监,是王德发花大价钱,从某个互联网大厂挖来的“空降兵”。那人顶着一堆光鲜亮丽的头衔,履历完美得不像话,但实际的技术水平一言难尽。每天的工作,就是组织各种冗长又没有意义的会议,画一些虚无缥-缈的大饼,然后心安理得地把周浩团队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果,包装成自己的功劳,向上汇报。

周浩,渐渐地,被边缘化了。

他从那个被老板挂在嘴边的“定海神针”,变成了一个只负责啃硬骨头、干脏活累活的“高级码农”。

这次的“星辰计划”,就是最好的例子。项目立项时,那个所谓的大厂总监,经过“审慎评估”,认为这个项目技术难度太大,开发周期长,风险不可控,当着所有人的面,明确表示自己的团队不适合接这个烫手山芋。

最后,皮球又被踢到了周浩这里。王德发把他叫到办公室,泡上最好的大红袍,说得语重心长。

“小周啊,这个项目,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和未来转型!放眼整个公司,只有你,有这个能力,能扛起这个重担!”王德发说得慷慨激昂,“你放心大胆地去干!需要什么资源,我给你批!只要项目成了,我个人,给你包一个二十万的大红包!这是我对你的私人承诺,决不食言!”

周浩又一次,单纯地信了。

他带着自己手下仅有的三个兵,没有资源,没有支持,一头扎了进去。

那一年,是他人生中最黑暗,也最拼命的一年。

母亲的突然病倒,像一根稻草,差点压垮了他。他没钱,又不好意思跟早已各自成家的亲戚朋友们开口。他去找王德发,王德发嘴上说得比谁都好听,嘘寒问暖,却一分钱都没掏。

最后,他是在一个朋友的“指点”下,在一个利息高得吓人的手机APP上,借了十五万。催债的电话和短信,像雪片一样飞来,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唯一的指望,就是那笔板上钉钉的二十万分红。

结果,现实给了他一记最响亮、最羞辱的耳光。

二十万,变成了两万。

一句轻飘飘的“玩笑话”,就将他整整一年的心血、健康和尊严,践踏得一文不值。

走出张萍办公室的时候,周浩的心里,一片死寂。

他没有回自己的工位,而是径直走进了卫生间的隔间,反锁上门。

他打开水龙头,用冰冷刺骨的水,一遍又一遍地冲着自己的脸,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抬起头,看着镜子里那个脸色苍白、眼窝深陷、眼神里充满了屈辱和疲惫的男人,突然觉得很可笑。

周浩,你真是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傻子。

你以为你为公司卖命,公司就会把你当成家人。

你以为你对别人讲情义,别人也会对你讲情恩。

其实,在资本家冰冷的算计里,你不过就是一个可以被随时压榨、随时抛弃的工具,一个会走路的成本。

他关掉水龙头,用手背用力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

镜子里的那个人,眼神,慢慢地,变了。

那是一种彻底失望后,破釜沉舟的冰冷和决绝。

周浩回到自己的工位,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打开电脑,戴上耳机,开始写代码。

周围的同事们,用同情的、幸灾乐祸的、或是看热闹的眼神,偷偷地打量着他。他们都以为,周浩这个出了名的老实人,这次也跟以前一样,选择了忍气吞声,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技术部的新总监,大摇大摆地路过他的工位,还假惺惺地停下来,弯下腰,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周啊,分红的事,我听说了。你也别太往心里去嘛。”他一副过来人的口吻,“今年这个大环境,公司也是为了长远发展考虑。年轻人嘛,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要总是盯着眼前这点钱,要看重平台的价值。”



周浩缓缓抬起头,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又继续低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

总监自讨了个没趣,有些尴尬地直起身,悻悻地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周浩表现得异常平静。

他每天准时上下班,到点就走,不再像以前一样,主动留下来加班到深夜。别人交给他做的活,他不多做,也不少做,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在截止日期前,保质保量地完成。

部门的周会上,他也不再像以前一样,积极地针对各种技术难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只是沉默地坐在角落里,像个事不关己的局外人。

所有人都觉得,周浩这是心灰意冷,彻底“躺平”,准备混日子了。

张萍和王德发,更是彻底松了一口气。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周浩这种掌握着公司核心技术的老员工,因为利益问题,跟公司撕破脸,闹起来,影响团队士气,不好收场。现在看来,是他们多虑了。

只有周浩自己知道,他在这份平静的掩护下,在做什么。

他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开始疯狂地刷新各大招聘网站,更新自己的简历,投递给那些他以前从未敢想过的目标公司。

他五年来的项目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很快,他的邮箱就被各种面试邀请塞满了,其中不乏一些业内知名的互联网大厂和炙手可热的独角兽公司。

其中一家,是“飞驰网络”在国内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腾跃科技”。

“腾跃科技”的技术负责人,一位业内大牛,在看到他的简历后,竟然亲自给他打了电话。

“周先生,你好。我们详细看过你的简历,也通过一些渠道,研究过你主导的几个线上项目。我们对你的技术架构能力,非常非常欣赏。不知道这个周末,你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公司,喝杯咖啡,聊一聊?”



电话里,对方开出的条件,充满了诚意。 职位是技术架构师,薪资直接翻了三倍,还承诺只要他肯来,就一次性支付三十万的签字费,帮他解决所有后顾之忧。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