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薄雾笼罩着淮北市濉溪县土楼农场的200亩土地。天还没亮,73岁的付新领提着饲料桶走进驴舍,174头淮北灰驴发出亲切的嘶鸣声。这里是安徽唯一的淮北灰驴省级保种场。
淮北灰驴是全国现有24个驴品种之一,也是安徽唯一地方驴品种。近些年,在保种场不断努力下,淮北灰驴数量逐年增加。
![]()
淮北灰驴。
1
淮北灰驴繁殖率逐年上升
10月26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距离淮北市区半小时车程的安徽淮北灰驴保种场。保种场坐落在濉溪县土楼农场内的振淮农牧科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是付新领和爱人张爱侠。
![]()
安徽淮北灰驴保种场。
保种场建有多个驴舍,公驴和母驴分开饲养,还建有驴产房和幼驴宿舍。
中午时分,淮北灰驴在驴舍外护栏围起来的场地里悠闲踱步。看到有人走近,它们以为有人投喂,纷纷凑上前来,发出高亢的嘶鸣声。
一头毛色青灰、背线清晰的母驴亲昵地蹭着张爱侠的手臂。张爱侠轻抚着驴背,向记者展示淮北灰驴最典型的地方品种特征——“鹰膀”,即肩部至臀部的深色带状皮毛。
![]()
淮北灰驴。
“纯种淮北灰驴在农村基本上没有了,就我这里还有170多头。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能繁育母驴有104头,公驴12头,分8个家系。”付新领介绍,在全国24个驴品种中,淮北灰驴属于小型驴,成年驴的体重在400斤左右。
记者看到,每头毛驴都打有耳标。付新领拿着档案本告诉记者:“每头驴都有‘身份证’,我们要避免近亲繁殖,就像管理一个家族。”档案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头驴的父母三代、出生日期和繁殖记录。
与个头较大的德州驴相比,淮北灰驴显得精致许多。
产房外,一头母驴带着一头出生一周的小灰驴躺在地上晒太阳。憨态可掬的小灰驴一会围着妈妈蹦蹦跳跳,一会儿在妈妈怀里吃奶,一会儿又躺在地上表演驴打滚,十分惬意。
![]()
出生才一周的小灰驴。
“别看它个子小,特别适应淮北的气候,耐粗饲,抗病力强。”付新领指着出生才一周的小灰驴说,“这些小家伙要两年半才性成熟,一年怀胎,多数只生一胎,繁育速度慢。”在付新领夫妇努力下,淮北灰驴的繁殖率逐年上升,今年预计能繁育50到60头左右。
2
争取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淮北灰驴,俗称“淮北小毛驴”,曾在淮河以北地区有着上千年的养殖历史,却因饲养周期长、役用价值弱化、经济效益不高,饲养数量减少。这一品种族群也面临着风险。
为了保护“淮北小毛驴”,2013年,付新领夫妇俩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创办了淮北市振淮农牧科技专业合作社。付新领退休前在淮北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工作。他是安徽仅有的两位懂淮北灰驴养殖技术的高级畜牧师之一。
“最开始只有32头种驴,都是我们从农户手里一头一头收来的。”站在圈舍前,付新领回忆道,“那时候淮北小毛驴除了淮北有,宿州、亳州、阜阳也有零星饲养。只要打听到哪里有农户饲养,我就开车去当地,不惜花高价也要收购,买一头公驴得3万~4万元。”
在农业部门支持下,付新领创办的振淮合作社,打造了一家标准化的淮北灰驴保种场,占地40多亩,建成驴舍7栋3500多平方米,运动场3000平方米,草料舍棚600平方米。
![]()
淮北灰驴保种场。
2009年,淮北灰驴被列入《安徽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自2013年以来,付新领夫妇负责照顾保种场的这群驴,并手把手教饲养员养驴技能。他也亲眼见证着驴群一年一年壮大,从最初的30多头,到如今的170多头。
2015年,“淮北灰驴保种场”被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列入第一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保种场。付新领打算,再通过几年的努力,提高淮北灰驴的种群数量,争取让这个品种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3
养驴面临资金和人才等困难
不过,付新领也面临着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困难。“我们这里的饲养员都超过60岁。”付新领说,饲养灰驴非常辛苦,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喂驴,由于是人工喂养,还要清理粪便,一直要忙到晚上。
付新领和爱人张爱侠年岁已高,6年前聘请技术员张凯担任场长,亲自教授饲养经验、繁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目前场里员工除了场长,还有3名技术员和3名饲养员。”张爱侠说,养驴得住在场里,随时照看驴的情况,如果遇到母驴生产,几乎是一夜不睡。
“虽说灰驴很少生病,但驴病防治和牛羊完全不同,需要专门的经验积累。”张爱侠告诉记者,现在全国驴存栏量少,专门的驴兽医更是凤毛麟角。
付新领说,灰驴虽然不挑食,但长期饲喂秸秆,饲料单一,对营养需求满足不了,容易得消化道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为了灰驴的健康繁殖,他们除了自家农场的玉米和秸秆用于喂养,还购买青贮饲料发酵后喂驴,“这些草棚内堆放的饲料都是刚刚收购的,还有一股清香味。”
4
鼓励高校企业等多方联动"破局"
以前,农户饲养淮北灰驴,主要用于役用。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役用需求下降,而肉用需求又没有跟上。如果做阿胶,个头小的淮北灰驴又不及德州驴有优势,缺乏产业化开发。
因此,饲养量出现下降,再加上缺乏系统性选育、选种交配和保种,纯种淮北灰驴被列入了保护名录。
![]()
淮北灰驴。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教授王立克建议,应加大对淮北灰驴保种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设立保种专项资金,用于保种场的建设与维护、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淮北灰驴个头小、产肉率低、种群数量少,开发特色驴肉产品难度较大。但淮北灰驴性情温顺,体型适中,憨态可掬,稀缺少见,可以走文旅结合之路。”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保护方式为活体保护和遗传材料保存相结合。除采取活体保护以外,我省对其遗传材料也开展采集保存工作。截至2024年底,国家家畜基因库保存淮北灰驴细管冻精5289剂;安徽省家畜基因库采集保存淮北灰驴细管冻精4832剂。下一步,安徽将加强淮北灰驴品种选育,增加群体数量,同时进一步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生产性能,“我们还要鼓励科研院校、企业与养殖户多方联动,攻克驴繁殖、饲养、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难题”。
“淮北灰驴是活着的历史。”付新领说。
夜幕降临,保种场的灯光在淮北平原上孤独地亮着。这场持续了12年的守护,等待新的曙光。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殷志强 摄影报道
(来源:大皖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