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邓公为深圳火车站题字,明明是深圳站3个字,却偏偏少了个“站”字。这事儿当年让好多人猜破了头,直到后来才明白,邓公这一笔藏着多大的智慧。
![]()
要说清楚这个故事,得先了解深圳火车站的变迁。
早在一百多年前,深圳站只是广九铁路边的一个小棚子,售票处小得转不过身,长凳上总飘着鱼腥味。
1950年广东解放后,国家决定改造这个破旧的小车站。新站搬到了罗湖口岸,面积扩大了几十倍,终于有了个正式名字——“深圳罗湖火车站”。
1979 年,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纷纷涌向这里,有的找工作,有的闯事业,深圳站也一下子变得格外热闹。
到1985年,深圳站从“三等小站”升成了“一等站”,可一到春运,排队买票的队伍能从车站门口绕半条街,一眼望不到头。
直到1990年,市领导下定决心:一定要建一个配得上深圳发展速度的一等站!
第二年,一座现代化的车站拔地而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悬挂邓小平亲笔题写的站名了。可当题字送到时,偏偏少了最关键的一个“站”字。
李灏市长召集大家开会讨论。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人们争论不休:
![]()
“这要是挂上去,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们工作不认真?”
“也许邓公是故意不写‘站’字的?”
“要不要请邓公补写一个字?”
讨论持续了整个晚上。最后,李灏拍板:“就按原样制作!”
1991年10月12日,在万众瞩目下,“深圳”两个大字被高高悬挂在新车站的正门上方。来往的旅客纷纷驻足,对这个独特的站名议论纷纷。有人说这一定是写错了,有人却觉得别有深意。
1992年邓小平南巡期间,李灏陪同他考察深圳站。看着站前广场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李灏突然眼睛一亮,赶紧说:“深圳的发展,永远不‘停靠’,一直往前跑!”
邓小平听了,笑着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认可。
那一刻,大家都恍然大悟:那是什么漏写,这分明是邓公的深意!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要是满足于“到站了”,就没法进步了。少个“站”字,是希望深圳永远不满足、不停步,朝着更远的目标冲。
![]()
如今30多年过去,深圳站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46趟高铁能直达全国23个城市,广深城际列车跟坐公交似的,随到随走;站内的“迎春花”服务台,每天帮老人、残疾人从地铁口送到车厢。
每次人们经过那座车站,还会想起那段不平凡的往事。有时候,最深刻的智慧就藏在细节里。邓小平同志当年少写一个字,却给了深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进取,永不止步。
这块独特的站牌,不仅见证了深圳的腾飞,更提醒着我们:最好的风景,永远在前行的路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