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的曾孙毛东东,长相酷似青年毛泽东,两人有个相同爱好

0
分享至

1936年2月,陕北清晨透着刺骨寒气,窑洞里的油灯跳动着微光。毛泽东略一凝神,提笔写下《沁园春·雪》的横幅,劲健与潇洒在锋芒间流转。后人常说,诗与书法是他短暂静思里的两把钥匙。八十多年后,同样的笔墨清香在毛家第三代传承者手中出现,这份跨越岁月的“相同爱好”因此有了新的注脚。

2003年12月26日凌晨,首都医院迎来一声啼哭。这天恰逢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婴儿被取名毛东东——两个“东”字意在纪念“东方又红”,同时也保留了冬季出生的氛围。家里人调侃说:“这孩子跟太公同一天生日,有缘。”名字敲定,户口簿第一页多了一抹特别的红印。



毛家血脉曲折而坚韧。长子毛岸英在1950年11月的上甘岭地区英勇牺牲,年仅二十八岁;次子毛岸青体弱多病,却在艰难中活成家族的支柱。1970年11月,三十岁的岸青同邵华在北京迎来儿子毛新宇。毛主席抱起孙子,笑着说:“新宇,新天地。”当时的他已七十七岁,银丝映着灯火,目光依旧炽热。

时代更迭,毛新宇成年后步入军旅,又醉心史学研究。2002年,他与刘滨登记结婚。这位来自军人家庭的山东姑娘性格爽利,对公婆以孝相待。婚礼简朴,在军区礼堂举行,旧友调侃:毛家一向不喜铺张,这是传统。正因如此,翌年冬天东东降生时,病房里没放一束昂贵鲜花,只有一条写着“平安喜乐”的红幅。

东东两岁能认汉字三百个,五岁背熟《七律·长征》。家中客厅挂着太公的手迹“苍山如海”,他经常搬个小板凳,仰头看得出神。邵华奶奶曾笑问:“有多好看?”小家伙眨眨眼:“好看又好写。”语毕跑去拿毛笔,蘸墨模仿那股“开阔的劲儿”。那一刻,大人们交换一个眼神:像,真像。

求学阶段,他没有享受任何“特权班”,普通公立学校照常签到。初二那年,北京市中学生书法邀请赛上,他用行草书写《沁园春·长沙》,夺得一等奖。评委只看作品、不知作者,后来听说是毛主席的曾孙,面面相觑:“血缘这事儿,有时候真玄妙。”当晚东东把奖杯摆在书桌角落,转身补完数学作业。

外形的相似也逐渐显现:高颧骨、浓眉、微卷的发丝,加上一笑露出的虎牙,总让照片评论区炸出一句“这就是青年毛泽东”。基因无须刻意修饰。有人担心他会被过度关注,但东东的班主任张老师淡淡一句:“长得像是一回事,成绩和品行得靠自己。”言简,力沉。

生活上,他继承老一辈俭朴作风。校服洗得发白仍穿,手机用了四年屏幕仍旧划痕累累。有一次,同学起哄要看他家族旧照,东东摆手:“私人物品不外传。”对话不过数秒,却显露界限感。“东东,你写得像!”同学拍拍他肩膀,他只笑不应,手里墨迹微干。

2019年夏末,十九岁的东东收到国防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专业是信息工程。毛新宇翻了翻资料,语速平缓:“时代在变,守住初心,技术报国。”七个字掷地——“技术报国”。那一夜,东东伏案练字,写下同一句话,横竖撇捺间透出一股少年锐劲。

毛家并未把“红色后代”当成护身符,而是当成镜子。镜子照见荣光,也照见责任。毛泽东当年借诗书抒怀、借字迹立志;今日的东东用同样的嗜好凝练定力、磨砺心性。诗句、墨香、家风与时代精神经由血脉串联,一代连着一代。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乐趣纪史
乐趣纪史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843文章数 8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