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内蒙古额尔古纳河边上,那儿有俄罗斯族住的村子,小时候常听老人说,最早来的俄罗斯人是被清兵抓的沙俄士兵,投降后给发配到北京当差,后来慢慢散到各地,现在恩和乡的俄罗斯族,不少祖上是当年去淘金的山东人,跟对岸的俄罗斯姑娘成家生的孩子。
![]()
说起他们现在的生活,跟咱们汉族差不多,年轻娃娃们说的都是流利的东北话,俄语顶多能念出自己名字,前两天去恩和吃饭,老板端来列巴和炖酸菜,墙上挂着圣诞彩灯,电视里放的是春晚录像,老板娘说她奶奶是蒙古族,爷爷是俄罗斯后裔,他们家三代人早就不分哪块是俄式家具,哪块是中式家具了。
![]()
最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压根不想回苏联,五六年苏联派人来招人,九成人都摇头说不去,有个老头说,这儿埋着我爹娘,地也是自家的,回俄罗斯人生地不熟的,图个啥,那时候好些人把苏联给的回家钱,换成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反倒在边境住得更踏实了。
![]()
历史书上说,清朝时沙俄兵投降后被编进八旗,后来散到新疆和东北,三十年代新疆的俄国人还组过队伍帮中国打过仗,抗日那会儿不少人跑去东北抗联,听着像演电影,可老人们讲的都是真事,现在恩和乡搞旅游,家家户户开俄式木刻楞民宿,去年光旅游收入就过亿,比种地强多了。
![]()
国家这些年给俄罗斯族建了学校、修了医院,也帮着保他们的老节日,可年轻人更爱过春节,腊月二十九贴春联比挂圣诞袜还上心,有个姑娘穿莎丽娅裙子去参加婚礼,朋友圈里发的却全是广场舞视频,他们还留着烤列巴的手艺,也学会了种大棚蔬菜,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踏实。
![]()
其实细想下来,民族融合这事儿挺自然的,几代人通婚下来,脸型、眼睛慢慢就变了,但关键还是心里认不认,就像我表姐的俄罗斯族丈夫,每次祭祖都跟着磕头,开口闭口就是咱中国人,最近政府帮他们盖了文化中心,孩子在这儿学俄文,也练汉语书法,两边都不落下,他们也就踏实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