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76年发展,中国空军以2018架现役战机实现规模全球第一,四代半与隐身战机数量领先,体系作战能力跃升。美国如今紧急启动六代机研发,并持续升级F-35,中国空中优势能否在未来的高空博弈中持续领跑?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近日披露,中国空军以2018架现役战机实现对美反超。
俗话说,造得出百架战机的是工业国,玩得转千架战机体系的是强国,2018架背后藏着的是中国一场持续76年的空中力量革命。
如今的逆袭,本质上是从“国土防空”到“攻防兼备”的战略跃迁,同时意味着全球空中格局迎来巨变。
![]()
750架歼-10系列构成中型战机中坚,其中换装涡扇-10B发动机的歼-10C凭借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稳坐四代半战机宝座。450架歼-11系列专注制空权争夺,升级后的歼-11BG在东海、台海的警巡任务中已成为常态存在。
真正让西方军事分析家坐立不安的是350架歼-16重型机群,12吨载弹量让这款“炸弹卡车”成为西太地区最强大的突击力量,而其电子战型号歼-16D,在模拟对抗中展现出对美军EA-18G的性能优势。
隐身战机梯队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集大成之作,300架歼-20已部署五大战区,改进型歼-20A和双座版歼-20S的陆续交付,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重型隐身战机全链条技术的国家。印尼媒体更是大胆预测中国歼-20将在2026年超过500架、2030年达千架!
再搭配约50架歼-35,中国同时研发两款五代机,这种“高低搭配”思路明显借鉴了美军的成功经验,却又在技术上实现了局部超越。
中航工业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选择了一条不同于盲目堆数量的道路。技术跨代领先才是中国真正的战略选择,这一点在六代机研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
对比之下,美军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F-15C/D平均机龄30-37年,F-16C/D超过32年,这些“老龄”战机频繁出现意外。
即便是较新的F-35A,任务能力率也仅有51.5%,远未达65%的目标,超过1万个待修零部件和大修周期从120天延长至180天的现实,暴露出美军后勤体系的深层问题。
更致命的是美国的战略失误,F-22生产线过早拆除让美军失去了重型隐身战机的迭代能力,而F-35一机多型的妥协设计,最终成为拖累三军战备的负担。如今美军五代机战力释放严重受限,正是这些决策短视的必然结果。
在五代机还远未突破瓶颈的时候,两款气动布局极具科幻色彩的中国六代机原型机又突然亮相,美国大受刺激,为了追赶中国六代机计划,又匆忙推出了F-47,但是波音仓促接手的F-47,还没开造,就被业内嘲讽为“另一个F-35式的妥协产物”。
美国空军已经逐渐落后于中国空军,这一点,美国海军显然更清醒地认识到危机,目前,美海军正坚持推进F/A-XX重型舰载机项目。但诺斯罗普同时承担B-21和F/A-XX研发,还要面对特朗普与波音的政治角力,这个项目的未来充满变数。
![]()
更让美军焦虑的是,为对抗中国霹雳-15而立项的AIM-260导弹项目已经延误,原本今年应投入10亿美元确保量产的计划搁浅,这种关键装备的断档可能在未来数年持续削弱美军优势。
在区域层面,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根本性倾斜。
俄罗斯空军924架战机中四代半及以上不足25%,苏-57年产量仅个位数;印度417架战机中无五代机,32架“阵风”撑起门面,苏-30MKI妥善率不足50%,“万国牌”装备导致的后勤混乱成为致命伤。
现代空战早已超越单一装备比拼,中国在支援体系上的突破同样值得关注。空警-500A通过运油-20加油可实现数十小时滞空,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神经中枢”。超过70架的预警机规模,仅次于美国,比日本、韩国、印度、英国和法国的预警机总和还多。
歼-20配备探测距离400公里的氮化镓雷达与射程200公里的霹雳-15导弹,在隐身性能与武器射程上均优于F-35。双座版歼-20S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概念,更代表着未来空战的发展方向。
![]()
按照当前产能,中国歼-20年产量80-100架,歼-16同样保持这个节奏,加上加速量产的歼-35,中国隐身战机年产有望突破200架。美媒预测,到2028年中国五代机总数将达到800架,实现对美全面碾压。
这意味着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已经建立起无可撼动的空中优势。同时,也将在未来的高空博弈中持续领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