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10月26日,吉隆坡默迪卡118大楼的安保严得像座堡垒,几百名记者挤在会场外,盯着那扇偶尔开启的侧门——中美经贸磋商就在这里结束。中方带队的副总理和李成钢从正门离开时没多言语,只确认“就多项议题形成初步共识”,而美方团队却特意绕到地下车库溜走,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身影在镜头里显得格外仓促。这场为韩国APEC峰会铺路的谈判,从开始就透着紧绷的氛围,可结果却没给外界太多意外——没什么实质性成果,但双方都默契地选择延长“休战期”,接下来还得接着谈。
特朗普出发前在社交媒体上喊话“中方领导会做正确选择”,可谈判结束后,他连往常挂在嘴边的“连赢”都没提。倒是《纽约时报》提前泼了冷水,说美国经济早扛不住通胀,要是关税真升级,消费者物价可能得涨0.5%。反观中方,10月国内消费数据回暖,制造业指数飙到51.2,这份底气藏都藏不住。磋商时中方提的要求很明确:美方得完全撤销2018年以来加的所有关税,还得废掉对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的出口限制,不然别谈买大豆、松稀土的事。要知道这些限制从2022年就开始加码,中方企业拿技术时处处碰壁,现在敢把条件摆这么明,手里攥着的牌可不一般。
![]()
中方最硬的牌还是稀土。10月9日商务部发的公告里,首次把“中国成分占比0.1%”设成境外产品出口门槛,涉军用途、先进制程芯片研发还得逐案审批。这招直接戳中美国的软肋——美国85%的稀土精炼产品都依赖中国,而稀土又是电动车电池、军工装备的关键原料,F-35战机的发动机里就少不了它。有数据说要是中方断供,美国78%的国防承包商生产线得停摆。美方当然急,10月10日特朗普就放话要额外加征100%关税,还威胁限制关键软件出口,可美国产业界一片哀嚎,没过多久这威胁就没下文了。反观中方企业,北方稀土早就和美国国防部基金签了三年供应协议,宁德时代也跟美铝在澳洲合资建厂,既测试了美方诚意,又护住了自己的产业,步步走得都稳。
美国这边就乱多了。财政部长贝森特想靠对话解决问题,贸易代表格里尔却死咬着不能让步,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之前搞半导体供应链审查,结果中方反过来加强对美出口审查,美芯片股全线下跌,特朗普公开说他“坏了大事”,现在这人已经消失在大众视野一周了。特朗普自己的政策更是没个准头,4月掀关税战,华尔街一跌就暂缓;10月说要加征100%关税,产业界一反对又收回成命。英国《经济学人》看得明白,说特朗普政府就像个“草台班子”,政策出台全看个人情绪,哪顾得上美国利益。
![]()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拉盟友的动作。日本首相说要和美国一起分散稀土供应链风险,还投钱去澳大利亚矿业;欧盟委员会主席想讨论对华稀土备用计划,可德国企业怕成本涨了影响汽车业,内部吵得不可开交。德国新外长上个月想去北京谈稀土松绑,结果中方根本没兴趣,行程直接取消,他回国还挨了党内批评。这明摆着西方阵营根本不齐心,美国想借盟友的力,最后只能是白费功夫。
《经济学人》在第五轮谈判前就下了结论:中国已经赢了这场贸易战。理由很实在,中方早就从之前的“对等反制”转到了“升级主导”,特朗普挥出的拳头全打在了弹簧上,最后都反弹到自己身上。比如美国拿民用航空器对华发难,中方立马拒买美国大豆,要知道大豆出口关系着美国红州的利益,那可是特朗普的票仓;贝森特威胁禁售先进芯片,中方就对谷歌、英伟达这些美国科技巨头展开反垄断调查,华尔街的金主们能坐得住才怪。这两下精准打击,一个管特朗普的“去留”,一个管他的“生死”,美国能不输吗?
![]()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战反而让中国更清醒了。以前还有人质疑保留全工业种类的必要性,现在大家都明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才是硬道理。2025年中国稀土精炼产能占全球90%,重稀土分离技术专利占85%,制造业占全球三成,内需市场还在扩大,完全脱钩根本不可能。美国想靠技术遏制减缓中国进步,可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占了全球35%,这差距可不是靠制裁就能拉开的。
现在吉隆坡谈判的初步共识还得等双方履行国内批准程序,接下来的APEC峰会还有得谈。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中方给贝森特留了面子,让他能回去给美国国内一个交代,可美国输掉的是实实在在的“底子”——产业链依赖、内部分裂、盟友不齐心,这些问题不是靠嘴硬就能解决的。中美这一局,胜负早就分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