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10月22日,国际政坛抛出两枚重磅消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正式宣布,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实施全面制裁,这两家企业掌控着俄罗斯近50%的原油出口量,堪称克里姆林宫的“能源钱袋子”。贝森特毫不掩饰制裁意图,直言就是要切断俄罗斯的战争资金。
几乎同一时间,欧盟27国敲定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首次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拒之门外,还把俄原油价格上限压到47.6美元/桶,连117艘俄“影子舰队”船只和加密货币平台都被拉入黑名单。更令人意外的是,4家与中国石油工业相关的实体也被欧盟塞进制裁名单,这场针对俄罗斯的制裁风暴,硬生生把中国卷了进来。
![]()
这波操作最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的态度反转。就在一周前的10月16日,他还和普京敲定要在布达佩斯见面,过去9个月两人通了8次电话,频率之高在拜登时期根本无法想象。如今他却直接取消会晤,坦言每次对话都没进展,不想再“浪费时间”。这种180度转变背后,是特朗普终于意识到,靠个人交情撬动普京的领土立场纯属妄想——普京坚持要乌克兰退出顿巴斯,特朗普主张按实控线停火,乌欧则死守“边界不可变”原则,三方分歧大到根本无法调和。
欧盟的制裁更像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号称“史上最严”的液化天然气禁令要分阶段实施到2028年,这个时间差足够俄罗斯把能源出口渠道彻底转向亚洲。奥地利、匈牙利这些国家早就跳出来反对,毕竟它们的能源供应高度依赖俄罗斯,最后只能靠“协调诉求”强行过关。更讽刺的是,欧盟一边喊着禁运,一边还在偷偷购买俄罗斯天然气,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让所谓的“制裁决心”成了国际笑柄。把中国企业扯进来的操作更显拙劣,欧盟前脚刚邀请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访问布鲁塞尔,后脚就给中国炼厂贴“助俄避制裁”的标签,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找不到制裁效果,拿中国转移矛盾。
![]()
面对这场风暴,俄罗斯的应对堪称“刚柔并济”。普京在接受采访时说得云淡风轻,直言制裁是“不友好举动”,但不会对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还留了句“俄美仍有合作空间”,把谈判的门虚掩着。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则火力全开,骂特朗普是“俄罗斯的敌人”,称制裁就是“战争行为”。这种一冷一热的配合绝非矛盾,梅德韦杰夫是在安抚国内强硬派、试探西方底线,普京则在为后续博弈保留余地。俄军紧接着半夜突袭乌克兰能源设施,用军事行动佐证了普京的底气——你制裁你的,我打,战略主动权没丢。
中国的回应透着十足的强硬。商务部连夜发声,直指欧盟违背中欧共识,强调中俄正常能源合作无可厚非,要求立即纠正错误,否则必然反制。这话说得有理有据,中国既不是冲突制造者,也一直劝和促谈,欧盟凭什么对主权国家间的合法贸易指手画脚?被制裁的两家中国炼厂产能有限,中俄早就搭建了多条能源运输通道和本币结算体系,这点制裁根本伤不到筋骨,反而暴露了欧盟的霸权逻辑。
往深了看,这场制裁大战早已进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阶段。美国从2014年就开始制裁俄罗斯,结果俄经济不仅没垮,按购买力计算还成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欧盟自己更不好过,能源涨价让老百姓怨声载道,内部分裂迹象越来越明显。特朗普想靠制裁转移国内压力,欧盟想向美国表忠心,可他们都忘了,制裁是把双刃剑。
![]()
普京的淡定不是装出来的。俄罗斯“向东看”战略已经见效,中印等亚洲国家成了能源出口主力,本币结算绕开了美元体系。美欧把能出的牌都打光了,从冻结资产到卡技术脖子,再到如今的能源围剿,剩下的只有黔驴技穷。把中国卷进来更是昏招,欧盟还盼着中方在稀土领域松口,这么一闹,只会让自己更被动。
说到底,这场制裁大戏没有赢家。美欧耗着内力,俄罗斯扛着压力,中国躺着中枪,最后受苦的还是被通胀和战争阴影裹挟的普通人。特朗普的态度还会变吗?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靠制裁解决不了俄乌冲突,把中国当替罪羊更是找错了对象,这场闹剧演到最后,恐怕只能是美欧自食其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