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磨得发亮的刻刀,一堆堆叠放的泡沫板,在71岁的刘尚武手中,日复一日地勾勒、雕琢。10月27日,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走进这位淄博宝山管理中心退休老党员的家中,仿佛踏入一座流动的微型抗战纪念馆——客厅的展架上,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崖的决绝姿态凝固成永恒,赵一曼红枪白马的英姿跃然板上,黑铁山起义的烽火硝烟在浮雕中重燃。28个耳熟能详的抗战故事,在他的刀尖下逐一苏醒。
![]()
“我老家是中埠黄金村,就在黑铁山脚下,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讲黑铁山起义的故事,那些扛着土枪闹革命的英雄,就像在眼前一样。”刘尚武指尖抚过“铁山红日”浮雕上的抗战英雄,眼神里满是崇敬,“这些为咱老百姓拼过命的英雄,绝不能在时光里褪色。”这份深埋心底的敬畏,成了他十年创作的精神密码。
![]()
2013年盛夏,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刘尚武,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拿起了从未碰过的刻刀。没有专业功底,他就翻出历史画册反复揣摩;不懂雕刻技巧,他就从简单的人物轮廓练起,手指被刻刀划出伤口也毫不在意。打稿时,他会查阅抗战史料核对细节,确保英雄的服饰、武器精准无误;雕刻时,哪怕是人物的一缕发丝、一粒纽扣,他都要反复雕琢数小时。泡沫板虽廉价易得,可每一块都浸润着他的汗水——三伏天里,他光着脊梁雕刻,泡沫屑粘在汗湿的背上;寒冬时节,他手持刻刀划过泡沫的“沙沙”声成了家中最动听的旋律。
![]()
![]()
事实上,刘尚武与红色历史的羁绊早有渊源。退休前,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绘制黑铁山起义连环画,为了还原历史场景,他徒步走遍黑铁山周边的村庄,收集创作素材。连环画完成后,印刷装订成册,放在社区展示,供居民阅读。当发现平面画册难以让年轻人直观感受历史时,他便转而探索浮雕创作,让英雄形象更立体、更有冲击力。
![]()
![]()
“退休只是工作的终点,党员的责任永远没有终点。”刘尚武的这句话,刻在了他每一件作品的展牌上。这些浮雕先后在社区“开学第一课”“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他亲自讲解,用刻刀下的细节为大家讲述英雄故事。
![]()
又是一年重阳节,刘尚武家的客厅就是工作室,他忙着雕刻新的抗战题材作品,刻刀起落间,泡沫屑如时光尘埃簌簌飘落,而英雄的面容愈发清晰,让党性光辉在薪火相传中永不褪色。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张培 通讯员 言柯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