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欧阳修是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不仅会写诗,还会写散文、文学评论,还擅长经学、金石学……非常全面;但是,苏东坡还要更加全面,他还是美食家,研发出一道‘东坡肉’流传至今,还会治水,在西湖上留下了‘苏堤’……”昨天,在“人民城市·杨浦大师课”第7讲上,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侯体健教授以“宋型文化与宋代文学风貌”为题,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信息量很大又耳目一新的传统文化讲座。
宋代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侯体健从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观点出发,系统阐释了宋代“文官政治”与“士大夫精神”所共同塑造的“宋型文化”特质。在他深入浅出的讲述中,大家对耳熟能详的欧阳修《蝶恋花》、辛弃疾《沁园春》、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等作品,有了崭新的认知,更对宋代文学“以意胜”“贵深折透辟”的审美特质有了深入的理解,感受到宋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情感与精神气骨。
![]()
在探讨宋代文化对当代的启示时,侯体健强调,宋代文人的理性精神、审美追求与家国情怀,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价值取向,理解宋代文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溯,更是与千年文脉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由杨浦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人民城市·杨浦大师课”通过跨领域整合育人“大师资”,系统化设计、基地化运作课程,精心打造了集形势与政策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城市文明创新发展研究于一体的讲座平台,旨在深化区校联动机制,打造人民城市理念实践育人的示范高地。
原标题:《华夏文化何以“造极于赵宋”?这堂大师课深度解码宋代文化之美》
栏目编辑:顾莹颖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孙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