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晚20时左右,珠江口广州附近水域突发重大船舶碰撞事故。台湾万海航运旗下新加坡籍集装箱船 “WAN HAI A17”(曦春)与大陆南京海力海运有限公司所属 “海力5” 散货船相撞,事故导致 “海力5” 散货船迅速沉没,15名船员全部落水。截至10月26日,经广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协调多方力量开展搜救,13人成功获救,仍有2名船员失联,搜救工作持续进行中。
![]()
本次事故中沉没的“海力5”散货船
事故经过与船舶状态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事发时 “海力5” 散货船正执行广州至上海航次,该船建于2008年6月,为小灵便型干散货船,总长133.2米、宽22米、13582载重吨。而 “曦春” 号集装箱船于2024年 8 月由韩国三星重工交付,正在实行从宁波驶往南沙港航次,该轮为13100TEU 级超大型集装箱船,总长 335米、宽51米,载重吨144572吨,属万海航运旗舰船型。
![]()
2024年8月23日,韩国三星重工为万海航运建造的13100TEU集装船交付
万海航运在10月27日的声明中提及,事故发生时,“海力5” 散货船失去动力,与 “曦春” 发生碰撞,碰撞发生后,“曦春”号立即启动了应急措施,包括投放救生圈和紧急发信装置,并施放小艇开展救援。碰撞后 “曦春” 号船艏受损但整体稳定,23 名船员无伤亡,事故未造成海域污染,目前已依照广州海事部门要求滞留锚地配合调查。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表示将同步开展独立调查,并保持与两岸相关机构的沟通。
责任认定的核心争议点
- 失控船舶的责任边界。根据目前的信息,如果确如万海航运申明所言,事发时“海力5”散货船失去动力,则 “海力5” 散货船失控是事故直接诱因,需重点核查失控原因是否涉及设备维护问题。根据《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船舶失控后应立即开启遇险信号并采取减损措施,若因维护不善导致失控,船东需承担相应责任。参考 2020 年珠江口 “11・21” 碰撞事故(广东海事局调查报告可查),当时干货船 “华锦洲” 轮因未保持正规瞭望、未避让顺航道船舶负主要责任,集装箱船 “WAN HAI 316” 轮因未使用安全航速负次要责任。而在本次事故汇中, “海力5号”散货船是否提前发布失控预警、失控是否系可预见因素所致,将成为责任认定的关键。
![]()
根据万海航运申明,“海力5” 散货船失去动力是事故直接诱因
- 避让义务的履行情况。根据广州海事部门过往调查经验,船舶即使无直接过失,若未充分履行瞭望和避让职责,仍可能承担次要责任。两船载重吨差距达到13万吨,如此巨大的吨位差异可能加剧碰撞后果,但吨位差异不直接决定责任划分,需结合 AIS 航行轨迹、VTS 监控记录等,判断 “曦春”集装箱船是否采取了 “早、大、宽、清” 的避让行动。
![]()
“曦春”集装箱船作为在航船舶,对失控船舶负有法定避让义务
后续调查与处理方向
下一步事故调查中,预计将有三项关键证据:
- 一是 “海力5”散货船的轮机日志、电力系统维护记录,确认失控是否系机械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
- 二是调取两船 VDR(船载黑匣子)数据,还原碰撞前的航行轨迹、瞭望记录及通讯内容;
- 三是核查“曦春”集装箱船的瞭望制度执行情况,包括雷达监控频率、值班船员资质等。
![]()
珠江口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珠江口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日均船舶流量超 4,000 艘次,此次事故再度敲响航运安全警钟。对于2名失踪海员,情况不容乐观,珠江口水流湍急,黄金 72 小时窗口正在收窄。不过救援行动仍在进行,愿奇迹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