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5岁当了领导才知道,公司裁员最想裁掉的,不是爱摸鱼的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王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手里攥着一份裁员名单,脑子里一片空白。

名单上的15个人,竟然没有一个是他眼中的“问题员工”。

那些迟到早退、偷偷刷手机的员工安然无恙,反倒是平时最勤恳的几个人赫然在列。

他揉了揉太阳穴,,他们被淘汰的致命原因竟然是……

01

王强从没想过,45岁这年他的职业轨迹会被彻底改变。

就在三个月前,人事总监周芸将一纸任命书递到他手中,宣布他从普通项目主管一跃成为研发部经理,负责管理70多人的团队。

那一刻,王强愣在原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强,公司看重的是你这股踏实劲儿。”周芸笑眯眯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第一次走进属于自己的经理办公室,王强激动得整夜没睡。

妻子赵梅更是喜出望外,连夜为他准备了四套崭新的西装,笑着说:“老李,咱们终于熬出头了!”

可这份兴奋还没来得及消化,现实就给了他一记重拳。

上任第一天,他在部门会议上信心满满地承诺要带领团队创佳绩,却发现员工们的反应冷淡得像一盆凉水。

后来他才听说,部门里几个资深员工对他这个“外来”经理颇有微词,私下议论他没管理经验,难以服众。

更糟糕的是,上任第二周,公司突然宣布要进行“组织优化”,要求研发部裁掉18人。

“裁员?”王强皱起眉头,声音里满是不解。“我们部门的项目一直满负荷运转,裁人怎么可能?”

“这是高层的决定,你只需要照办。”周芸的语气不容置疑。“优胜劣汰,把不合适的人清理出去。”

那天晚上,王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里全是部门员工的面孔。

他开始回忆每个人的表现,试图找出谁工作不认真,谁经常偷懒。

在他看来,裁员肯定是针对那些“问题员工”。

02

第二天一早,王强开始悄悄观察部门里的员工。

小周,技术骨干,但有个毛病——几乎每天迟到一刻钟。

王强在笔记本上记下:“小周,迟到频繁。”

老徐,经验丰富,但最近总在下班前40分钟收拾东西,准备溜号。

这一条也被记下。

小杨,年轻有冲劲,技术不错,可上班时经常偷偷刷短视频,甚至在工位上玩手游。

王强皱了皱眉,把小杨也列进了“观察名单”。

还有几个人,隔三差五请假,理由五花八门,王强总觉得不太靠谱。

观察过程中,王强无意中听到小周在茶水间发牢骚:“这项目压力大得要命,再这样干下去,我迟早辞职!”

王强心里一震,犹豫要不要把这话也记下来。

更让他意外的是,他发现老徐私下组织员工聚会,似乎在拉拢人心,隐隐有挑战他权威的意味。

一个星期下来,王强心里已经有了一份“黑名单”。

他自信地认为,这次裁员肯定会从这些人开始。

03

然而,当周芸把裁员名单交给王强时,他整个人都傻眼了。

名单上列了15个人,竟没有一个是他“黑名单”上的。

相反,那些被裁的,都是他平时颇为欣赏的员工。

“周姐,这名单是不是弄错了?”王强指着名单上的名字。“小赵工作特别认真,从不迟到。小孙可是我们部门的技术大牛啊!”

周芸淡淡一笑:“老李,你还是太单纯了。裁员不是只看谁偷懒,公司有自己的标准。”

“什么标准?”王强追问。

“这个你慢慢就懂了。”周芸拍了拍名单。“先按这个执行,剩下3个人,你自己选。记住,挑那些‘不太合适’的。”

王强拿着名单回到办公室,越看越糊涂。



被裁的15人,工作能力和态度都没什么问题,有的甚至是部门的中坚力量。

比如小赵,29岁,名校硕士,技术扎实,从不请假。

还有小孙,41岁,在公司干了9年,带过无数项目,经验无人能比。

王强百思不得其解。

周芸曾提到,公司最近引入了AI分析系统,专门评估员工的“忠诚度”。

王强隐约觉得,裁员背后可能藏着更大的秘密。

更让他不安的是,周芸还暗示,如果他处理不好裁员,自己的位置可能也不保。

为了弄清真相,王强决定找几个被裁的员工聊聊。

04

王强第一个找的是小赵。

小赵正在工位上专注地敲代码,看到王强过来,赶紧站起身。



“李经理,您找我有啥事?”

“没什么大事,聊聊你最近的工作情况。”王强试探着问。

小赵咧嘴一笑:“工作还行吧,不过这项目真有点棘手。客户要求高得离谱,改来改去的,工资却没涨多少。算了,钱到位就行,其他的我也不计较!”

王强心里一动,但没表露,继续聊了几句就走了。

接着他找了小孙。

小孙一开口就滔滔不绝:“李经理,我在公司9年了,啥风浪没见过?现在的年轻人啊,都想着跳槽赚钱,哪有我们这批老员工踏实?我觉得公司应该多重视我们,经验是无价的。说实话,我们的工资也不高,公司用我们其实挺划算的。”

王强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几天下来,他陆续和名单上的其他人聊了聊。

奇怪的是,这些人总会提到类似的话:抱怨客户要求高、工资低,批评公司制度,觉得自己技术强能找到更好工作,或质疑管理层的决定。

王强还了解到,小赵曾因拒绝无偿加班与主管争执。

小孙则在公司论坛发帖,呼吁改善老员工的福利待遇。

这些细节让王强隐隐猜到,裁员可能与员工的“言论”有关。

05

周五下午,有人敲响了王强办公室的门。

“进来。”

是部门里的小钱,26岁的程序员,技术不错,但性格腼腆。

“李经理,我想和您谈谈。”小钱显得很紧张。

“坐下说吧,啥事?”

小钱坐下后,犹豫了片刻:“我听说公司要裁员,我……我是不是也在名单上?”

王强看了看小钱,这年轻人并不在名单上。

“你为啥这么担心?”

“因为……我觉得我可能说错话了。”小钱低着头。“前几天在茶水间,我和同事聊天,抱怨了工作太累,工资太低,还说公司制度有问题。”

王强的心提了起来:“还有啥?”

“我还说了……以我的技术,在外面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小钱越说越小声。“还有,我说管理层不懂技术,净瞎指挥。”

王强的心跳加速了。

这些话,几乎和被裁员工说过的话一模一样!

他又问了几个细节,得知小钱曾在部门聚会上喝醉后公开嘲笑管理层的决定,还被人悄悄录音。

王强确信,裁员针对的是那些“口无遮拦”的员工。

06

王强深吸一口气,看着小钱忐忑的眼神,内心天人交战。

他想起了周芸的话——“挑那些不太合适的人”。

现在他终于明白,“不合适”指的是什么了。

不是能力差,不是偷懒,而是那些抱怨公司、质疑管理的言论。

“小钱,你回去好好工作吧。”王强最终没说出真相。

小钱松了一口气,离开了办公室。

王强拿出手机,翻看了部门微信群的聊天记录。

他突然意识到,公司可能一直在监控员工的一言一行。

他调出公司的AI系统,果然看到所有“敏感言论”都被标记。

连员工在食堂的闲聊、微信群的私聊,都被记录在案。

更可怕的是,王强发现自己曾在会议上质疑公司政策的发言,也被标为“需观察”。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位置是否安全。

那天晚上,王强继续翻看监控记录,试图选出最后3个人。

他看到熟悉的名字,听到熟悉的声音,内心越来越沉重。

突然,一个记录让他心跳骤停!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