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中美贸易谈判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在资本市场激起层层涟漪。
这无疑是一个可以有效提振市场情绪的利好,很多人开始翻着市场解读测算A股能否冲击4000点,而社交媒体上关于“行情起点”还是“逢高兑现”的争论又一次陷入胶着。
今日的沪指收在3996.94点,距离4000点仅一步之遥。(来源:Wind)这微妙的距离,仿佛又为当下资本市场的叙事,留下了一抹耐人寻味的悬念。
这样的场景,于市场而言从不陌生。每当市场透出不确定性消除的信号,投资者总会不自觉地陷入精准择时的执念,却鲜少驻足思考:
当短期波动成为常态,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猜中某次行情的“运气”,还是找到一条能穿越波动的资产路径?
01 理解市场
——穿透消息面的三重坐标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穿透消息面的迷雾,看清当下市场的真实脉络。
10月以来,关税摩擦的反复曾让A股做多情绪一度承压,而马来西亚会谈传递的信号,民生宏观团队总结为三个“关键词”:
“全面”——谈判并非单点突破,从关税到稀土、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分歧都被纳入议程,这种系统性磋商比零散利好更具长期意义;
“框架”——方向已明,剩下的细节博弈虽可能引发短期情绪波动,但不会改变解决问题的大趋势;
“高层会晤”的安排更直接释放了积极信号,月底的APEC会议或将成为验证这份“富有成果”共识的关键节点。
![]()
当我们把目光从消息解读拉回市场本身,沪指临近4000点之后,从估值来看,A股既没有泡沫化的疯狂,也没有低估时的便宜。
沪深300处于过去15年89%分位,创业板在44%分位徘徊,ERP指标回落至中枢下方。(来源:Wind,2025.10.27)这更像是一个"不偏不倚"的位置,既考验我们对长期趋势的信仰,也提醒着对短期波动的敬畏。
但行情的底色并未改变。“十五五”规划勾勒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自立自强、强大国内市场等蓝图,才刚刚进入产业落地的“加速期”,那些藏在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与新消费中的成长机会,远未到预期兑现的终点。
![]()
更关键的是,低利率这个大背景板始终矗立。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跌入“1时代”,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8%左右徘徊,曾经的“理财优选”纯固收产品,如今连抵御购买力缩水都显得力不从心。
当传统理财方式的护城河面临更迭,居民存款“搬家”涌入资本市场,本质上是资产在寻找增值出口的必然,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中长期重估的底层动力。
当然,短期的市场仍然需要关注三重变量的影响:
美联储降息节奏是否会超预期?
A股三季报披露期,哪些行业能延续高增长,哪些会出现业绩暗雷?
APEC会晤的具体进展能否匹配当前的市场预期?
这些因素或许会让指数在短期内上下颠簸,但就像风筝再怎么飞,也扯不断手中的线,它们难以更改中长期的主线逻辑。
02 破局之道
——固收+配置价值的再思考
市场的复杂性在于,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往往拧成一股绳,普通投资者很容易在“该等还是该买”的纠结中迷失。
此时我们真正需要的,或许不是一双能看透短期涨跌的眼睛,而是一个能平衡稳与进的资产载体。而固收+基金,恰是当下这个阶段更为适配的选择。
固收+从来不是固收与权益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攻守兼备”的底层逻辑。
它以债券资产为压舱石获取稳健票息,这部分收益像涓涓细流,尽力托住净值不出现大幅回撤;
同时,再以不超过30%的仓位配置权益资产,不是去赌行情,而是去捕捉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的时代红利,给收益加上一定的弹性引擎。
这种“固收打底、权益增强”的结构,既打破了纯债类产品的收益天花板,又降低了纯权益产品的波动重担,刚好契合低利率时代“既要稳、又要赚”的核心需求。
更关键的是,固收+基金的确降低了择时门槛,这对于不那么擅长大势研判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是珍贵的“温柔”。
我们选取了四个典型的市场阶段性高点,测算投资固收+基金指数的入场收益:
图:万得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走势
![]()
![]()
来源:统计截止日2025-10-22。各类基金指数历史收益率不预示未来表现,代表基金产品表现。
如图所示,无论是在上述哪一个高点入场,持有三年及持有至今均实现了正收益。
其中,一级债基指数从历次历史高点持有1、2、3年的平均收益分别为2.7%、7.2%、10.2%;
偏债混合型指数从历次历史高点持有1、2、3年的平均收益分别为2.6%、7.1%、14.6%,展现出较强的收益稳定性。
数据背后藏着朴素的逻辑。债券底仓的票息收益持续积累,平滑了权益资产的短期波动;而权益部分的长期增值,又能让收益突破纯固收的限制。
换句话说,固收+基金不需要投资者“买在最低点”,只要给足周期,就能通过时间换空间让收益自然沉淀。
此刻,回到那个最现实的问题:“现在市场已经明显回暖,还能买固收+吗?”
答案藏在持有周期里。
![]()
来源:Wind,采用万得基金指数,统计区间2003-12-31至2025-10-22。正收益比例计算方式为各滚动持有期收益率为正的天数/所有回测样本,指数历史收益率不预示未来表现。
从历史回测看,持有6个月时,固收+指数正收益占比在72%-85%之间,仍有小概率面临短期浮亏;
但当持有期拉长到3年,正收益占比突破95%,一级债基更是实现100%正收益;
持有5年时,几乎能覆盖所有短期波动,平均收益率也有望随时间稳步攀升。
如果投资者能接受2-3年的持有期,不追求“买完就涨”,而是更看重长期的回报与增值——
那么当下配置固收+基金,本质上是在看不清市场短期动向时,提前布局一个攻守兼备的资产组合。
投资这件事,从来没有完美解,只有更适合当下的解。
我们总在寻找完美的投资品种,既要稳、又要高收益,既要灵活、又要不操心,可现实是,所有投资选择都是取舍的艺术。
对大多数不想被市场波动裹挟、只想等待资产“慢慢长大”的投资者来说,在当下这个短期迷雾重重、长期仍有光亮的市场里,固收+或许就是那条不慌不忙,却能走向远方的路。
AI基金投资小助手——对话&菜单栏入口
![]()
风险提示
以上不构成证券推荐。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