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前脚刚从马来西亚离开,中、印、日、韩四国代表紧跟着进了同一栋会议中心。这次的会议,不是东盟峰会的延续,而是时隔五年的RCEP领导人会议重新登场。
RCEP,就是一个以亚洲为核心、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此次RECP会议的时间点很微妙。特朗普刚刚离开马来西亚,留下了一串“关税、协议、表态”。与此同时,亚洲主要经济体转身坐下,开了一场没有美国的“小会”,谈的是合作、韧性和未来。这不仅仅是贸易会议,更像是一个信号:亚洲,开始自己给自己制订规则了。
![]()
特朗普刚走,中印日韩走进同一间会议室,达成一个没有美国的共识
这次RCEP的回归,是由东盟主导,中国托底。RCEP,全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最早由东盟十国发起。但真正让它跑起来的,是中国这个发动机。2020年,十五国正式签署协议,成员国体量约占全球GDP的30%。
五年过去,RCEP再度开会,不只是象征经济一体化的重启,更是一种政治宣言,即在美国“对等关税”搞得全球通胀乱成一锅粥的背景下,东盟想通过规则,把稳定的局面给重新拉回来。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说得直白:“我们要打破经济和外交的分割,让东盟在动荡中保持团结。”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也表态:“RCEP不是文件,而是抵御外部冲击的盾牌。”总之,东盟在重建秩序,而这次,是为了不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
特朗普刚走,中印日韩走进同一间会议室,达成一个没有美国的共识
回头看,2017年特朗普上台第一件事,就是退出TPP。那时候他说:“美国不需要被别人占便宜的协定。”八年过去,如今的他回到白宫,却发现:亚洲人早就自己把桌子摆好了。
如今,RCEP成了新的贸易主轴,而美国的“对等关税”反而成了东亚经济的催化剂。东亚论坛测算,美国关税政策让东南亚GDP下降2.3%,就业减少5.9%。反观RCEP,如果全面实施,东盟GDP可增长1.9%,就业提升2.1%。这就是差距:特朗普搭的是墙,亚洲织的是网。他退出的是协议,亚洲建立的是共识。
这次会议,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四国罕见同框。尤其是印度,虽在2020年退出RCEP谈判,但如今派出高级代表参会,大家将其视为“重返信号”。东亚四大经济体同时现身,背后是一个清晰意图——去风险化,不等于去中国化;脱钩,不代表孤立。
本次会议大家达成三项共识:第一,坚持开放合作、反对单边关税;第二,加强区域供应链韧性,推动本地产业配套;第三,探讨数字贸易与能源安全合作机制。这套话术很“东亚”,但分量不轻。因为这意味着——RCEP开始从经济机制,转向战略联盟的雏形。
而中国在其中的角色,正在从参与者到规则塑造者。别忘了,中国不仅是RCEP最大成员国,更是这个区域的“稳压器”。一边是美国四处征收“对等关税”,一边是中国推动“共赢贸易”。马来西亚、泰国、印尼都在RCEP框架下与中国签署新一轮合作计划。
![]()
中国现在不只是“加入游戏”,而是在“制定规则”。这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的转变。对特朗普来说,这可能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他离开后,亚洲反而坐得更稳了。
特朗普在离开吉隆坡前说:“美国打算成为东盟几代人的合作伙伴。”但他忘了一个前提——合作,是双向的。如今,亚洲国家以RCEP为平台,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捍卫开放秩序。没有美国,却有更完整的亚洲。五年前,美国退出TPP;五年后,亚洲人把自己的规则写进了RCEP。这场“小会”,或许才是亚太真正的转折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