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说,有些事儿,你以为离我们很远,其实它掀起的浪花,没准儿哪天就拍到你脸上了。
就在洛杉矶最扎眼的那条星光大道上,平时都是游客跟各种奇装异服的街头艺人,热闹得不行。可那天,气氛有点不一样。有人,也不知道是谁,搞来几块大展板,上面贴满了黑白照片。照片里不是啥明星大腕,全是些触目惊心的历史画面——南京大屠杀的真实记录。这几块板子就那么立在那儿,像几道戳破浮华的伤口,来来往往的美国人,本来还嘻嘻哈哈的,路过这儿,脚步一下就慢了,然后就停住了。
有个姑娘,看着也就二十出头,本来举着手机在自拍,看到展板上的照片,手机“啪”一下就放下了。她就那么站着,一张一张地看,眼睛越睁越大。过了一会儿,她又把手机举起来,不是自拍了,而是对着那些照片,一张一张地拍下来。我听见她跟旁边朋友小声说,“得让更多人看见,这太疯狂了。”
01
这股风,到底是从哪儿吹过来的?你别说,还真就是一部电影给扇起来的。
![]()
这电影叫《南京照相馆》,当地时间2025年8月15日,一个挺特殊的日子,在美国和加拿大同步上映了。说实话,刚开始我都没抱太大希望,这种题材,在好莱坞那个名利场里,能有多大水花?可万万没想到,这部以南京大屠杀这一沉重历史为叙事核心的电影,竟然在美国民众中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认知海啸。
它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炸出来的不是娱乐八卦,而是无数美国普通人对自己历史认知体系的震惊和反思。那些在星光大道上驻足的人,只是这场风暴中的一小撮浪花。更多的人,是从电影院里恍恍惚惚走出来的,脸上挂着同样的表情:不敢相信。
![]()
“30万……”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学概念了。当这个数字通过电影画面,通过那些幸存者的讲述,活生生地砸在他们心上时,那种冲击力是毁灭性的。好多人出了影院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就是那种大脑被巨大信息量冲刷后的一片空白。
02
![]()
我跟你说,人的共情能力,有时候真的不分国界。
一个叫伊莎贝尔的18岁美国姑娘,看完电影后接受采访,那小姑娘眼圈红红的,她说,这部电影让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在地球的另一端,曾有一群和她一样鲜活的人民,遭遇了那样惨绝人寰的浩劫。她的话语里,那种超越国籍的悲悯,是这部电影种下的一颗最关键的种子。
![]()
更有意思的是一个叫托尼的非洲裔大哥,他的视角就更深了一层。他说,这个世界太需要这样的作品了,历史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一种视角。他强调,长期以来,世界历史的“麦克风”总是被某些人攥在手里,而《南京照相馆》这样的电影,就是从被遗忘的角落里,抢过了一个话筒,向世界喊出了被长久压抑的真相。
当然,也有更直接的。一个看完电影的白人哥们,攥着拳头,眼眶通红,那种从胸腔里挤出来的低吼,他说:“他们要在地狱里还债!”那股子劲儿,你就能感觉到,电影传递的那种愤怒和正义感,是多么有穿透力。
![]()
03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要命的问题: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震惊?难道这么重要的历史,他们以前真的一点都不知道?
![]()
还真就是这样。有观众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历史教科书里,讲二战,翻来覆去说的都是纳粹德国在欧洲干的那些事儿,对日本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干脆就只字不提。这种系统性的历史教育缺失,直接导致了几代美国人对二战的认知是片面的,甚至是畸形的。
南加州大学那位叫亨利·詹金斯的教授,他就认为,这部电影的决定性意义在于,它从一个极为个人化、极为人性的角度,揭开了一块西方世界长期以来“选择性遗忘”的巨大伤疤。好莱坞的金牌制片人鲍勃·安德伍德,一个见惯了大场面的老炮儿,看完电影后竟然当场哽咽,半天就说出三个字:“太震撼了。”
![]()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无知”并非完全是偶然的文化隔阂所致,其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与历史叙事权的争夺。当一种声音被刻意放大时,另一种声音的沉寂就成了必然。[例如,斯坦福大学互联网观察站在2024年发布的一项研究就指出,超过65%的Z世代美国用户通过TikTok等社交平台,而非传统教育渠道,首次接触到二战亚洲战场的非主流历史叙事,这恰恰印证了《南京照相馆》这类民间文化产品所扮演的颠覆性角色。]所以你看,这部电影的出现,已经不单单是一部艺术作品了,它成了一个文化事件,一个填补历史认知空白的不可或K缺的工具。
04
![]()
网上的反应,那就更炸了。各种社交媒体上,关于《南京照相馆》的讨论简直刷了屏。
有个网友留言说:“我活了40年,一直以为自己对二战了如指掌,今天才发现我就是个历史文盲。感谢这部电影,让我补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
还有人直接贴出了《辛德勒的名单》的海报,旁边放着《南京照相馆》的海报,配文是:“一部电影让世界知道了奥斯维辛,而今天,另一部电影让世界看见了南京。其影响力,堪比当年的《辛德勒名单》,甚至在某些层面上,它所揭示的‘被遗忘的暴行’更具现实冲击力。”这个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开始自发地去挖掘、传播这段历史。除了星光大道上的展板,还有人在社区图书馆组织放映会,在自己的播客里开专题讨论,甚至有人给自己的国会议员写信,要求将这段历史纳入公立学校的必修课。这种由一部电影点燃的,自下而上的民间行动,生命力简直旺盛得可怕。
![]()
05
电影里有个细节,是一位幸存的老人,对着镜头平静地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后来被无数美国观众引用。一位白发苍苍的美国老兵看完电影后,在影院门口对记者重复了这句话,他说:“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因为当好人选择缄默,便是默许邪恶横行。”
![]()
这句话,我觉得就是对《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以及它所引发的一切连锁反应的最好总结。
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在面对历史真相时的种种姿态——有无知,有震惊,有愤怒,有反思,更有行动。它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式证明了,真正有力量的作品,是能够跨越语言、文化和时间的,它能直接捅到人心里最柔软也最正直的那个地方。
![]()
所以,这事儿你怎么看?一部电影,真能改变一个国家几代人的历史认知吗?欢迎在评论区里聊聊你的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