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0
分享至

现在的内娱演艺圈可谓是非常的“荒诞”:

一边是,流量爱豆没演技靠滤镜、不会背台词叫“行业常态”;

一边是,老戏骨十年“绿叶”无人知,不争奖、不抢流量只演戏。

于和伟恰好是这类老戏骨的典型。



可谁能想到,如今不到24小时,央视为何2次点名于和伟?

官方这波点名释放的3大信号,更藏着内娱正在改变的风向!



出道29年,12年龙套,50岁“最佳男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老话放在于和伟身上,堪称量身定制。

从无人识的龙套演员到被央视点名的实力派,他的每一步都踩满了“熬”出来的痕迹。



鲜为人知的是,他的这份 “能熬” 的性子,其实是在小时候就埋下了根。

出生于辽宁抚顺的普通家庭的他, 3 岁丧父,母亲一个人要拉扯 6 个孩子长大。



日子过得紧巴,连他想买本话本看看,都得省好几天的饭钱才能凑够。

似乎是这份对话本的执念,让表演的苗子早在那时就刻进了骨子里。



1999 年,28 岁的于和伟凭借电视剧《曹操》里的荀彧一角正式出道。

科班出身的他,本以为熬过了童年的苦,终于能顺理成章接好戏。

可谁能想到,这一出道,他竟在 “龙套池” 里又泡了整整 12 年?



在那之后,他出演了《大宅门2》白占安,虽是好戏但戏份少得可怜;

2003年《历史的天空》中的万古碑、2005年《搭错车》里的小角色。

三部剧戏份都不超过40分钟,就更别提给观众留下任何记忆点。



现在回头看,那段日子难到他差点放弃:

“我背井离乡只能换来一个这样的结果吗,我不想干了。”

可就算难到想放弃,他也没真的丢下演戏。



谁也没料到,12 年龙套的苦没白熬。

属于于和伟的 “梅花香”,竟在他 39 岁这年猝不及防地来了。

可在娱乐圈,演技总和各大奖项挂钩,但可出圈归出圈,奖项却总跟他捉迷藏。



此后多年,他凭《悬崖》《老炮儿》等作品多次提名金鸡、飞天奖,却次次“陪跑”。

连他自己都曾调侃:“习惯了在台下鼓掌”。



直到2021年,50岁的于和伟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凭借《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一举拿下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

领奖台上那句:“终于不用陪跑了”,真是让无数观众破防泪目。



从1999年到2024年,出道29年的于和伟,用12年龙套打底,再用17年步步进阶,活成了“实力派”的代名词。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他竟在短短 1 天内被央视 2 次点名,还带出 3 大信号。



不到1天,2次点名,3大信号

众所周知,央视作为主流官方媒体,对文娱领域的发声向来分量极重。

一天内两次为同一位演员聚焦,更是近年少见的情况。



而这次对于和伟的2次提及,绝非单纯的“表扬”,更像是给内娱递出的“风向标”:

3个藏在背后的信号,正悄悄改写着行业的游戏规则。



这第一个信号,就是正向题材配实力演技,成了官方认准的 “硬通货”。

就拿刚过去的暑期档剧来说,打开屏幕全是古偶剧里的“工业糖精”。



更有意思的是,来回就那几个流量演员 “换人恋爱”:

这部剧的男主搭另一部剧的女主,演技全靠完美人设,热度全靠硬凑话题。

可观众早就看腻了这套,不少剧播完就查无此人,连个能记住的角色都没留下。



而反观于和伟,他主演的聚焦英烈的作品能被央视反复关注,靠的全是“真东西”。

就拿剧中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来说。

仅仅十个字而已,他既把烈士吴石的文人风骨演活了,更把武将的英雄气魄诠释的入木三分。



这样的演技配上传递家国情怀的正向题材,自然能登陆央视黄金档,还被官方力推。

这已经很说明问题:

流量题材的“泡沫时代”靖江过去,好内容加真演技,才是现在的 “香饽饽”!



而比“题材和演技”更被官方看重的,是演员背后的社会价值。

这就藏着第二个信号:演员的社会价值,早该优先于流量热度了。



以前内娱评“咖位”的方式真是简单至极。

热搜上得多不多、粉丝量够不够大、微博数据好不好看;



甚至有人觉得“黑红也是红”,抢C位比拍戏还积极。

更离谱的是,那些流量小生或小花没几部拿得出手的作品。

就光靠走时尚红毯、买“实力派”通稿,就想往“影后影帝”上靠。



可他们却忘了最根本的东西:

演员的根从来不是高定礼服和热搜词条,而是能立住的角色、能打动观众的作品。

总不能靠“红毯造型”撑起“文艺工作者”的名头吧?



但于和伟刚好反过来。

之前有人问他,怎么看自己“大器晚成”,他没抱怨跑龙套的苦,也没提过奖项的难。



反而是认真的说:

“你在这个国家,这个土地上,你身为公众人物,有怎样的贡献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戳中了关键:

演员不只是“明星”,更是能影响观众的公众人物。



确实,年少成名能早享热度、多些自信,可像于和伟这样熬了二十多年才站稳的,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他不炒人设、少上综艺,把精力都放在琢磨角色上。

他演英烈都要提前查史料、找原型后人聊,就是想通过角色把英烈的精神、对家国的牵挂传递出去。

这种“想为观众、为社会做点事”的想法,才正是这次央视两次关注他的根本原因。



当演员的社会价值成了 “硬门槛”,第三个信号也跟着清晰起来:

“作品质感”才是重中之重,虚头巴脑的数据根本不管用了。



现在不少剧早就没了“沉下心”的耐心,全是抓噱头造势:

一会儿吹 “投资三亿大制作”,一会儿晒 “预约量超百万”,甚至播放量刚破万就发通稿庆祝,搞得像达成了多大成就似的。



可你看《人民的名义》《狂飙》,当初哪有这么多花活?

没搞提前预热,没天天实时播报热度,只靠真正的实力成了公认的“剧王”。

由此可见:观众口口相传比任何数据都管用。



当然于和伟这部剧也一样:

没靠流量噱头撑场面,就靠对英烈故事的用心呈现、对细节的死磕打磨,用实实在在的质感打动观众。



这才是 “作品质感优先” 最直白的证明,也正好戳中了第三个信号的核心:

虚的数据撑不起好剧,真质感才能留得住人。



结语

于和伟29年的演艺路,从龙套熬到央视两次点名,恰是内娱风向转变的最佳诠释。

当流量噱头让位于正向题材,热搜数据让位于社会价值,虚浮包装让位于作品质感,曾经的“荒诞”正在退场。



这不仅是对一位老戏骨的认可,更是内娱回归创作初心的风向:

往后,踏实演戏、真诚传递价值,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



资料参考:
新浪微博|央视新闻
在场2025|对话于和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巴基斯坦突然发出战争通牒,准备彻底消灭塔利班政权

巴基斯坦突然发出战争通牒,准备彻底消灭塔利班政权

谛听骨语本尊
2025-10-31 15:16:12
浙江1米75男生只有110斤,反复腹痛一年被误会“装病”,医生凭一个细节揪出罕见病!

浙江1米75男生只有110斤,反复腹痛一年被误会“装病”,医生凭一个细节揪出罕见病!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2 06:05:42
埃尔多安当面质问默茨:德国难道看不到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行为?

埃尔多安当面质问默茨:德国难道看不到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行为?

环球网资讯
2025-10-31 09:09:42
“你问别人,我在上分”教授遭全场玩手机,5小时高铁换不来尊重

“你问别人,我在上分”教授遭全场玩手机,5小时高铁换不来尊重

小羽叨叨叨
2025-10-29 10:37:13
杭州、温州被纳入国家试点先行地区

杭州、温州被纳入国家试点先行地区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2 07:57:02
普里查德:我们被火箭打爆了,我不知道这比赛有什么值得总结

普里查德:我们被火箭打爆了,我不知道这比赛有什么值得总结

雷速体育
2025-11-02 11:45:28
日本32岁女子涉嫌杀害21岁尼泊尔籍男友:作案后谎称男子自杀

日本32岁女子涉嫌杀害21岁尼泊尔籍男友:作案后谎称男子自杀

新京报
2025-11-01 12:20:14
苏超演绝了!南通重蹈世界杯强豪覆辙,泰州复制北京奥运一奇迹

苏超演绝了!南通重蹈世界杯强豪覆辙,泰州复制北京奥运一奇迹

全眼看体育
2025-11-02 08:33:35
董卿的现状,老父亲后悔自责:她嫁密春雷,是我没拦住

董卿的现状,老父亲后悔自责:她嫁密春雷,是我没拦住

君好伴读
2025-09-22 12:49:18
从“海燕”到“波塞冬”,俄密集官宣捷报有何考量?

从“海燕”到“波塞冬”,俄密集官宣捷报有何考量?

政知新媒体
2025-10-31 23:00:26
张馨予脱掉25斤裙子,胯好假,第一次见垫成这样的

张馨予脱掉25斤裙子,胯好假,第一次见垫成这样的

可乐谈情感
2025-11-01 08:49:47
倪妮方发声明回应王家卫录音内容,否认有“后台”“靠山”:已委托律师取证并追责;相关录音涉多位明星

倪妮方发声明回应王家卫录音内容,否认有“后台”“靠山”:已委托律师取证并追责;相关录音涉多位明星

大风新闻
2025-11-01 13:45:07
我是县财政局长,初恋调任县委书记,她将我调到落后的镇任镇书记

我是县财政局长,初恋调任县委书记,她将我调到落后的镇任镇书记

秋风专栏
2025-10-07 11:12:43
荷兰又变天了!荷兰大选的初步结果揭晓:极右翼惨败,极左翼大胜

荷兰又变天了!荷兰大选的初步结果揭晓:极右翼惨败,极左翼大胜

男女那点事儿儿
2025-11-02 07:55:28
回来了,都回来了

回来了,都回来了

靴室笑谈社
2025-11-02 10:21:39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0-28 09:12:19
刘强东带章泽天见客户,章泽天穿四万香奈儿外套,刘强东满脸宠溺

刘强东带章泽天见客户,章泽天穿四万香奈儿外套,刘强东满脸宠溺

李博世财经
2025-11-02 11:23:14
43岁李娜现状:退役多年成富婆,儿女双全,越来越美丽了

43岁李娜现状:退役多年成富婆,儿女双全,越来越美丽了

大西体育
2025-11-02 11:28:03
统一台湾后,相较于洪秀柱马英九,此人更适合担任台湾省省长?

统一台湾后,相较于洪秀柱马英九,此人更适合担任台湾省省长?

通文知史
2025-10-15 21:00:03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管控!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管控!

凌风的世界观
2025-11-01 16:41:52
2025-11-02 12:39:00
一只番茄鱼
一只番茄鱼
铭记英雄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64文章数 2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头条要闻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遭铺天盖地批评后回应

头条要闻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遭铺天盖地批评后回应

体育要闻

李大林获2025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旅游
游戏
艺术
房产
公开课

旅游要闻

沪杭文旅再携手!佘山度假区带着“上海之根”的诗意来到杭州西湖畔

《寂静岭2RE》DLC传闻再起!Steam后台暗藏玄机

艺术要闻

隈研吾翻车?设计了武汉酒店,网友:像一栋“凉席大厦”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