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重阳节当天,不论多忙,建议大家:1要吃、2不送、3不争、4不去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到了,您有什么打算呢?
时间能够安排开的话,一定要回家陪陪父母,或者把父母接到家里来,给他们做一碗“长寿面”,取个祈愿父母“幸福安康长久”。
![]()
重阳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晒秋节”“老人节”“女儿节”等,距离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源于古人对自天象的崇拜,起始于上古时期,普及于西汉时期,鼎盛于唐代以后
为什么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称为是“重阳”呢?
有一种说法是,在《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
![]()
今年的重阳节有几个特点与往年大不相同:
首先,今年有闰六月,导致闰六月之后的农历节日都往后推迟了。所以,今年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29号,相比往年靠后,是民间说法中的“晚重阳”。
老话说 “早重阳暖烘烘,晚重阳冻死牛”、“晚重阳鹅毛大雪,早重阳单衣过冬”,意味着今年的冬天降雪可能会非常多,天气也可能相对冷一些。
其次,今年的重阳节是在霜降交节之后,是民间说法中的“霜降重阳前”。
老话说“重阳霜降后,开春冻死牛”,意味着来年春天可能会较冷,要防范可能出现的倒春寒。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由于“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阳数中的极数,九月九日为双“九”之日,被认为是阳气最盛的时刻。因此,这天的习俗活动比较多,里面不乏一些“辟灾祈福”的活动。
例如,有登高、佩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晒秋、孝敬老人、妇女回娘家、拜神祭祖、饮宴祈寿等风俗。此外,部分地区还有采药、围猎、射柳、放风筝、蹴鞠、吃重阳糕等习俗。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老辈人提醒,不论多忙,建议大家:1要吃、2不送、3不争、4不去,为自己和家人祈福增寿。
![]()
1要吃:重阳糕
在中国民间,重阳节当天有吃“重阳糕”的习俗,也叫花糕。它做法没定数,一般用糯米或粳米当主料,泡好磨成浆,发酵后蒸熟,再加点红枣、核桃、芝麻、桂花这些配料,有的还会放豆沙、枣泥做馅,口感更香甜。
民间好谐音梗,“糕”和“高”谐音,吃重阳糕就寓意“步步高升”“健康长寿”。并且,重阳节本身就有登高避灾、求安康的讲究,吃糕正好对上这份心意,也寄托了大家日子、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愿望。
总之,重阳节吃重阳糕就像俗语说的“重阳吃块糕,岁岁身体好”那样,都是旧时人们为了图个吉利,求个安心。
2不送:不送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和喝菊花酒的习俗,但要注意,菊花再好看也别随便送,尤其是那种白色和黄色的。
老辈人说“菊送逝者,花赠活人”,因为菊花常用来祭祖、怀念去世的人,带点肃穆感。要是送给长辈或亲友,容易让对方觉得不吉利,还可能闹误会。
如果送人,我们可以选菊花和松树在一起的画,有“松菊永存”和“长寿”的寓意。
![]()
3不争:不与父母和长辈争吵
重阳节也叫敬老节,因为“九九”谐音“久久”,寓意长辈长寿。
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天就该陪长辈、尽孝心,可别跟爸妈吵架,不然既伤感情,也违了节日的意思。我们可以多听听他们说话,多些问候,用真心对待,才不辜负节日的祝福。
4不去:登高可以,但偏僻的荒山不去
老话说“登高步步高,好运连连到”。不过提醒大家,重阳节时已经是秋末冬初了,天气寒冷,甚至会有降雪的天气,我们最好别去野山险地,选熟路、找亲友结伴,安全第一才靠谱。
重阳登高是为了盼长寿,像俗语“登高望远,福气满院”说的那样,为了辟邪祈寿,但要牢记别独自探险,不选偏僻险地,和亲友走熟路,安全登高才舒心。
总结,重阳节当天,无论多忙,建议大家:1要吃、2不送、3不争、4不去!最好说一句:愿亲人重阳享安康,幸福久久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