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繁疲难”四个字,像四把尺子,把清朝的知府直接钉在工资条上。
![]()
有人一年捞十八万两,有人倒贴两千两买官服,差距比今天互联网大厂和乡镇公务员还大。
![]()
乾隆六十年,吏部连夜改表:襄阳从“冲繁”蹦到“冲繁难”,白莲教闹得凶,朝廷一句话,补贴翻倍;淮安掉回“冲繁难”,漕运改海运,油水瞬间蒸发。
岗位不是铁饭碗,是股票,涨跌看皇帝心情。
苏州博物馆去年翻账本,乾隆晚年苏州知府光“规礼”一年就十三万五千两,丝绸行会按机子数交保护费,一两机子每年二两银,童叟无欺。
养廉银?
才一万五,连零头都不够。
数字摆出来,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都算清廉。
最惨的是庆阳府,1795年府库只剩一千二百两,同一年松江府堆了二十六万。
一个知府想修城墙,得先写信给岳父借钱;另一个过个生日,下属把整条河的画舫包圆。
穷富之间,隔着217倍,比今天北上广和鹤岗的差距还离谱。
有人熬吗?
有,但朝廷给“边缺补助”一年两千两,听着像安慰奖。
云南普洱府的穷知府,63%升按察使,因为皇帝要懂傣语、佤语的自己人。
苦是苦,可上升通道笔直,比江南肥缺那群排队等巡抚的学霸快一倍。
运河边的知府更魔幻,漕运旺季,皇帝临时赏五品顶戴,能调绿营一千人,名义上管粮,实际管兵。
扬州那个福森,1789年给内务府写密折,说盐商连夜送了三万两“茶水”,他不敢收,折子原件去年在台北故宫被翻出,朱批俩字:“知道”。
翻译过来:下不为例,记得分红。
别以为评级一成不变,最新GIS数据库扫了182个府,十年一小调,十五年一大调,跟KPI一样。
“冲繁难”占31%,最吃香;“繁疲难”只有2例,去一个死一个。
皇帝也懂大数据,只是没有Excel,全靠奏折飞马。
所以,别再被“古代官=铁饭碗”洗脑。
清朝知府就是高风险理财,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赔掉裤衩。
四个字背后,是活生生的房价、学区、战争、漕运、民族、盐税,外加皇帝今天有没有睡好觉。
想穿越?
先背会“冲繁疲难”使用说明书,再掂量自己抗不抗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