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楔子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涉及到杨振宁遗孀翁帆女士的文章,文章如下:《》。
本意是想在建筑行业不太景气的当下,介绍下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女性建筑师,彰显一下“她”力量为行业做出的贡献。
![]()
结果不少朋友却将着眼点落在了“翁帆到底能不能算建筑师?”这个问题上了。
留言区有,私信有,就连良有方的讨论区也有,那我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讨论下这个话题吧!
![]()
02
百度百科定义
要判断翁帆是不是建筑师,首先要对建筑师的定义有所了解。所以我从不同口径去找了一下什么是建筑师?
以下是百度百科的定义
建筑师,是指受过专业教育或训练,以建筑设计为主要职业的人。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
建筑师一般在专门的建筑事务所工作或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在逐步复杂的建筑营造领域,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扮演一种在建筑投资方和专业设计方(比如机电设计,结构设计等等)及施工方之间的沟通角色。建筑师通常为建筑投资者所雇佣并对其负责而不是建筑施工者。
第一种
从这个定义来看,建筑师只要受过专业训练,即使没有上过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同样 是可以称为建筑师的,比如说安藤忠雄。
![]()
安藤忠雄(Tadao Ando)1941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就是以自学的方式学习的建筑,他有那么多的作品,当然可以称为建筑师!
第二种
但是建筑师未必一定要有建筑作品落地, 因为从事相关教学科研的人也可以称为建筑师。
但是这样“纸上谈兵”的建筑师,我只想到一位,那就是良有方的作者。
因为这些年忙着做管理、写科普的文章,我基本没有啥作品落地。如果只唯作品论,那我就算不上建筑师了。但是我有国家颁发的“一注证”,我每天从事的也都是和建筑相关的事务。
第三种
另外这个定义还提到了建筑师是投资方与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桥梁,这其实说到了一类建筑师,叫做“甲方建筑师”。
![]()
这种建筑师往往都有专业背景,或多或少都在乙方干过,后来转变身份之后就成了甲方代表,不管职位名称怎么叫,干的就是设计协调和管理的工作,所以也能称为建筑师。
![]()
而翁帆女士研究聚焦的西方建筑史,尤其关注18-19世纪英国建筑师约翰·索恩的作品,曾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如《索恩式穹顶的形成、发展及影响之探讨》(《建筑史》2019)。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她适用“纸上谈兵”这一类,似乎和良子都可以算建筑师吧!
![]()
03
AI定义
现在Ai工具很发达,所以良有方群里的朋友就给我提供了AI给出的定义。(如下图)
![]()
从这个答案,我们得到以下一些信息。
1.建筑师是受过相关训练的,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自学。
2.建筑师是以建筑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的人。
3.国际建筑师协会还提倡精神;在国内你有注册证,就具备了建筑师的资格。
其实给我的感觉是:和百度百科的定义大同小异,只要翁帆女士具有“奉献精神,为社会服务了 ” ,她又有专业背景,怎么就不能被称为建筑师呢?
![]()
04
群友的定义
关于翁帆算不算建筑师的争论,在良有方的群里争论其实挺激烈的。因为我内心是觉得翁帆最多算广义上的建筑师,所以我贴一些支持的观点吧。
![]()
![]()
![]()
![]()
以上是我师兄的观点,他认为翁帆可以被称为建筑师,只要符合“有证书、有作品、有学历、有在做设计”中的其中任一条。
他还认为:建筑师和导演的工作性质很像,都是总策划。
![]()
杭州的孙工认为:对一个项目有指挥权,就可以称为建筑师,还类比了软件行业构架师的概念。
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翁帆女士如果在她做的建筑学术课题上有主导权,那么她也可以称为建筑师。
![]()
群里讨论了半天,最后似乎得出了统一的认识:在行业下行的今天,争“建筑师”这个概念,似乎确实没啥意义,因为建筑师已经和农民工没啥可比性了。
05
结束语
其实“翁帆到底算不算建筑师?”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对于建筑师的定义本来就很宽泛。
而大家对于 翁帆女士身上“建筑”属性的讨论,无法是爱屋及乌罢了,可能她本人都不认为自己是个建筑师。
这篇文章无非是科普一下:广义的建筑师和狭义的建筑师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提高一下建筑学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