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皇位传承往往伴随着权力的争夺、情感的背叛以及政治的妥协。而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立嗣之谜,便是其中最复杂、最令人唏嘘的一个案例。
曹丕有十个儿子,却最终将皇位交给了他最冷淡、甚至疑似十分憎恨的长子:曹睿。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帝王在生命的终点,做出了这个充满矛盾的决定?
![]()
一、儿子虽多,真正能选的不多
表面上来看,曹丕不缺儿子,十个,听起来绝对完成了为老曹家“开枝散叶”的任务了。
但你真去翻一翻史书,就能看出,曹丕的儿子虽然多,但是真正可以长久活在人世间的却不多。
他的大儿子曹睿,还能站得住台面,第六子曹霖活得也算久一点。
但其他的呢?曹协、曹贡、曹俨、曹鉴、曹礼、曹邕、曹蕤……一个个名字摆出来,估计你们都会很陌生吧。
史书往往写得冷冰冰:"某年夭折,追封某王。"
但你想象一下,一个帝王,年轻气盛时以为自己子嗣成群,到了临终前却发现,手里真正能扶上台面的人,居然就剩两三个。这种落差,换成谁都得心里发空。
![]()
有一种说法,曹丕挑来挑去,最后选曹睿,是因为曹睿最有能力。
话说得对,也不对。你要说他真“挑”,可当时剩下那几个孩子,要么牙还没长齐,要么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
像那个曹霖,活着是活着,但脾气坏到出名,动不动打下人、闹出人命,朝里大臣谁不皱眉头?
而早些年,曹操就看出曹叡不一般,经常带在身边。朝会时站在旁边听,官员争论时偷偷记笔记,一张脸总是板着,却什么都没漏下。曹操还说过:“此子,可托三世。”
![]()
但是有个事情就很吊诡,这孩子是甄宓的。甄宓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被曹丕亲手赐死。儿子虽存,母亲的影子却成了他永远躲不过的阴影。
曹丕对曹睿的态度,说是冷漠都不够,简直像是心头扎着一根刺。
![]()
可历史就是这么讽刺。曹丕再厌他,到最后,仍得靠他。
曹丕临终那会儿,朝里人看得明白,哪还挑得出第二个?就算再硬气,心里那口气再咽不下,也只能认命。曹叡,这个曹丕“最不想传位的儿子”,成了唯一能接位的人。
二、感情与权力的纠缠
说到底,曹丕和曹睿之间那点事儿,说不清是父子,还是仇人。 曹叡的生母,甄宓,那个邺城出了名的才貌双全女子,当初是曹丕的心头好,后来却被他亲手赐死。
原因说法不一,有人怪郭皇后挑拨,有人说甄宓多嘴,反正结果是,母死子贬,一笔血账从此写进这对父子的关系里。
![]()
你要说曹睿恨不恨?肯定恨。可他恨得克制。
他知道自己没资格跟父亲翻脸,更没资格把悲情写在脸上。他沉住气,咬牙读书,学规矩、笼络人,哪怕被贬成平原侯,也照样一板一眼地干事。别人笑他窝囊,他只管按兵不动。
而曹丕这边呢,他未必真狠得下心把曹睿废到底。他心里是堵着气的,女人没了,儿子成了活证据。但他又不是没脑子的人,他知道手下那些孩子里头,有几个是能当皇帝的?
![]()
要么太小了难当大任,要么只会胡来,早晚出事。
再想想自己年轻时,是怎么跟曹植你死我活地争储位,宫廷斗争有多险,他心里一清二楚。
所以,哪怕心里万分不情愿,曹丕也明白,有时候不是你想传给谁,而是你还有谁可传。
曹睿22岁,年纪正当,身边不少大臣都在替他说话,老百姓也传他稳重、仁厚,这股“众望所归”的风声一响,就像逼着曹丕低头的锣鼓,敲得他耳根都发麻。
临终前,他一边病着,一边听着身边人劝他立太子,心里大概是翻江倒海的:这孩子,是我杀妻留下的独子,是我这些年最不想提的名字,但也是我唯一能托付江山的那个。
在笔者看来,他可能直到生命结束,都说服自己,他只是认命罢了。
![]()
三、当皇位继承成了一场众人推的局
再继续来说。
很多人误以为,帝王传位只是“父传子”的事,是家里人的私事。其实真不全是。
特别是在曹魏这种半路起家的政权里,皇位归谁,很多时候不仅得看血缘,还得看风向。
各位别忘了,曹丕自己就是靠着斗垮曹植才坐上了那个位置,什么嫡长子、血统纯正,在他面前都没多大意义。
他信的,是手里握着的权,和背后站着的人。所以他也清楚,轮到自己传位那天,朝中那帮老臣子会怎么看,士族门阀会怎么想,那些自称“为国为民”的人,到底想要扶持怎样的皇帝。
![]()
那会儿的朝堂上,像陈群、司马懿、华歆这些人,早就开始在私底下打听“谁能继位”。他们不傻,他们看得出,那个总是被冷落的曹睿,其实才是最能扛事的。
他年纪合适,德行也说得过去,更重要的是,稳。
而大乱之后的大魏,最需要的不是激情四射的王子,是能让大家睡得着觉的那个。
而且,说到名分,曹睿虽是甄宓所出,但自从郭皇后认了他为养子,朝堂上下也就默认了他是“嫡长子”。这种身份,对当时讲究礼制的人来说,简直像是天降的合理性。
![]()
再往深处看,曹丕也不是不明白这一切。立谁做太子,其实不是一个人的决定。是众人的选择,是制度的演进,是无数视线与暗线交织出的结果。
等到他病重那年,朝中大臣们齐刷刷地把曹睿的名字送上案头,说穿了就是已经替他做了选择。
结语
只不过,话说回来。
撇开情感不谈,如果你是曹丕,你会传给谁?
十个儿子,死的死,废的废,剩下的,不是年幼无知,就是声名狼藉。
曹睿,尽管的确被生母的事所拖累、被厌恶!可他稳得住,懂规矩,这也完全是不争的事实。
固然,曹丕的确恨过这个儿子,但他更怕自己死后,江山交到不成器的人手里。
而从现在回头看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曹丕传位给曹叡其实是无比正确的”!
曹睿虽然短命,但他在位那些年,政治稳、对外能战、对内能压,撑住了一个帝国最关键的阶段。说到底,这个决定,完全没错。
在笔者看来,
比起那些被情感冲昏头脑的君主,曹丕最后这一步,其实是他最清醒的一次落子。
以上。
全文完。本文2200字。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谢谢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