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最近官方披露了2025年全国31省的人口数据,让人诧异的是,曾经的生育大省东三省齐齐掉出榜首,反倒是人口稀少的西藏宁夏地区成了出生率最高的省份。
明明经济条件不如东部地区,为什么这些地方这么敢生?
![]()
2024年,《中国统计年鉴2025》发布,全国出生人口954万人,出生率6.77‰,比前一年多了52万人,终于止住了连年下跌的势头。
西部欠发达地区,比如西藏、宁夏、贵州、青海,出生率都超过了10‰,西藏更是以13.87‰稳居榜首。
这些地方多是多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传统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家庭普遍愿意多生孩子。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如上海、江苏、天津,出生率却低得吓人,全部不足5‰,甚至低于人口危机严重的日本和韩国。
黑龙江更惨,只有3.48‰,几乎是全国最低。
不过广东是个例外,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的出生率达到8.89‰,在全国排第七,113万的出生人口更是连续七年稳坐全国第一。
![]()
要知道,广东的常住人口只占全国的8.9%,却贡献了11.8%的出生人口,堪称“最敢生”的省份。
相比之下,江浙沪“包邮区”总人口1.76亿,出生人口加起来还不如广东一省多。
东北三省更不用说,总人口还有1亿,但出生人口只有38万,相当于广东的三分之一。
![]()
东北的生育危机尤其让人担忧,黑龙江的常住人口从十多年前的3800万一路下滑到3029万,马上要跌破3000万大关。
吉林、辽宁的出生率也同样低迷,都在5‰以下。低生育率加上人口流失,让东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雪上加霜。
更让人意外的是,上海、江苏、天津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也加入了低生育率的行列,说明“人口东北化”已经不只是东北的问题,而是开始向全国蔓延。
![]()
那么为什么广东能在经济发达的省份中独树一帜,成为生育的“领头羊”?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的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高达66.38%,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尤其在深圳,这座“青春之城”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八成以上的人口正处于婚育的黄金期。
![]()
这些年轻人很多是从外省来的务工者,据统计,2024年广东新增常住人口中,六成以上是外省迁入。
他们在广东的工厂、科技公司、服务业里打拼,住在城中村或出租屋里,结婚生子后选择让孩子在这里成长。
数据还显示,广东新生儿中有近四成来自外来务工家庭,这些家庭虽然收入不算高,生活条件也一般,但他们依然愿意生孩子,展现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活力。
![]()
广东的经济实力是生育率的重要支柱,2024年,广东GDP突破13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5万元。
广州、深圳、东莞、佛山这些城市提供了海量的就业机会,哪怕是普通打工者,月薪也能达到七八千元。
广东的就业生态非常多元,从制造业的流水线到科技公司的写字楼,从餐饮服务到物流配送,年轻人不仅能找到工作,还能看到向上发展的希望。
![]()
这种“稳定预期”对生育决策至关重要,相比之下,北京、上海的高房价和高竞争压力让年轻人望而却步,中西部地区虽然生活成本低,但就业机会少,年轻人流失严重。广东的生育文化也有独特之处。尤其在潮汕、粤西这些地区,“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数据显示,广东约35%的家庭愿意生二孩甚至三孩,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在这些地方,宗族文化仍然浓厚,祠堂、族谱、祭祖活动很常见,很多家族经营着海鲜、陶瓷、服装等小生意,父母希望子女接班,延续血脉和事业。
即使在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传统节日的祭祖活动依然保留,生育不仅是个人的选择,还承载了家族的责任感。广东在政策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全国最早实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省份就是广东,覆盖了全部21个地市,方便外来务工人员结婚。
数据显示,超六成的跨省通办夫妻在三年内生了一孩。此外广东一些地方还推出了真金白银的补贴,比如东莞长安镇对户籍居民生二孩一次性奖励2万元,每月补贴300元;生三孩奖励5万元,每月补贴500元。
广州、佛山等地也延长了产假,扩大了医保范围,这些政策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也让年轻人更有安全感。
只有让年轻人看到希望、感到安稳,他们才会愿意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