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特朗普抵达韩国只剩2天,但韩媒之前喊得震天响的“最终审判”,却没朝着“李在明必签字”的方向走。10月27日韩联社报道显示,李在明在彭博社26日发布的专访中明确表示,韩美关于3500亿美元投资的核心细节仍陷僵局——从资金支付方式到收益分配规则,均未达成初步共识。
![]()
今年7月,当时特朗普突然宣布要将韩国商品关税从15%提至25%,这对依赖汽车、钢铁出口的韩国而言堪称釜底抽薪。
紧急磋商后,双方暂达成框架协议:韩国承诺对美投资,美方暂缓关税上调,但不久后美方突然加码,不仅要求3500亿美元全额以现金支付,还提出要获取驻韩美军汉弗莱斯基地的核心土地所有权。
要知道,这处基地自2005年扩建时就引发过大规模抗议,韩国始终无偿供美方使用,如今索要所有权无疑触碰了民众底线。
但韩国这次并未被动妥协,反而早有布局,从今年3月起,韩国就设立尖端战略产业基金,重点扶持半导体、汽车电池等关键领域,后续还追加扶持资金并推出人才培养计划——这些动作本质上是为对冲美国关税与投资要求可能带来的产业风险。
面对美方的现金支付要求,韩方直接亮明底线:经济副总理具润哲公开表示“韩国财政无力承担”,并提出以货币互换协议替代现金投资的方案,毕竟韩国并无日本级别的巨额资金储备。更关键的是,10月中旬韩外长赵显透露,美方已不再坚持“全额现金”要求,这意味着韩国的强硬表态取得了实际效果。
![]()
国内阻力更让协议签署寸步难行。共同民主党议员公开批评:这种单方面让利的条款根本无法通过国会,若强行签署,后续财政负担将压垮国民,而9月发生的一起事件更激化了舆论情绪。
美国国土安全调查局等机构突袭佐治亚州现代汽车与LG能源解决方案的合资电池工厂,拘留475人,其中约300人为韩国公民。
尽管现代汽车本身无员工被捕,被捕者多为合资厂及承包商员工,但美方执法时用镣铐押解工人、拘留中心环境恶劣等细节曝光后,韩国民众强烈不满。
![]()
李在明在国务会议上明确表示,该事件可能严重影响对美投资意愿,要求美方改善签证制度、保障韩企权益,甚至直言“绝不会作出有损韩国利益的决定”。如今特朗普即将到访,首尔街头的抗议声浪更胜以往。
这场博弈对中国的影响,也并非“产业链受冲击”那般简单,若韩国半导体企业将资源转向美国,中韩在材料、设备领域的合作节奏或会放缓,但韩国早留后手,尖端产业基金明确支持中小企业研发核心零部件,意在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即便对美投资落地,中韩产业链绑定也不会骤然松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试图通过绑定韩国削弱东亚竞争力,但韩国正主动开拓东南亚、中东市场,以出口多元化对冲风险,这反而可能增强东亚经济格局的韧性。
说到底,李在明的处境并非“小国任人拿捏”,而是在“依赖美国安全保障”与“维护自身利益”间寻找平衡。
美国以安全合作为筹码施压,韩国就用产业升级与国内共识拆招;美方想一口吃成胖子,韩方就以“抠细节”拖延时间,最终迫使美方让步。倒计时钟声虽在敲响,但结局从未注定。
即便最终达成协议,也必然是双方妥协的产物,而非韩国单方面“割地赔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