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来源:梅州日报
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干部和群众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这样的场景,每周二都在兴宁市径南镇的各处上演。每到周二,径南镇的干部们便纷纷动身,走进村里、访到家中。从征地补偿纠纷到邻里矛盾化解,从道路修复到桥梁新建,径南镇党员干部们将“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将“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服务”,实实在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章峰村:钱款纠纷的顺利化解
在径南镇章峰村,征地补偿款纠纷一度让村民们忧心忡忡。原来,此前约定由小组长代领补偿款,款项已打入其个人账户,但该小组长迟迟未上交集体,导致小组内部产生矛盾。
![]()
镇村干部在进户时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介入调解。在镇司法所、平安法治办、驻村干部、驻村律师及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参与下,经过多方沟通协调,该小组长最终认识到自身责任,并承诺在10日内将补偿款归还村集体。这起纠纷的顺利化解,正是径南镇“主动排查+多元化解”纠纷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柏塘村:一条水沟的两全其美
在柏塘村,村民刘阿伯与温阿婆两家的耕地相邻,每逢雨季来临,排水不畅的问题便凸显出来,导致两家田地均饱受“水患”之苦,这一难题也逐渐引发了两家之间的矛盾。
在“周二上门去”行动中,柏塘村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即到现场勘察,并召集双方坐下来协商。“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为这点小事伤和气不值得。”在场的调解干部耐心劝道。而正当双方为此各执一词时,调解干部提出了在旁边开多一条水沟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如同“和事佬”,得到了双方的认可。如今,水沟修好了,两家的关系也缓和了。
先锋村:两岸民心的顺利连通
先锋村“官太河”一河两岸村民多年来往来不便,修建一座跨河大桥成为众多村民的夙愿。村民们这一迫切愿望在镇村干部“周二上门去”的行动中收集后,便迅速提上议事日程。
![]()
从规划设计到资金筹措,从施工协调到质量监督,镇村干部和周边村民忙前忙后,很快大兴桥便建成通车,两岸村民往来再也不用绕远路了。这座宽敞坚固的大桥横跨官太河,成为连接小河两岸的“连心桥”。村民们走在桥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称赞镇村干部是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
珊田村:夜访纾困的有效探索
“现在电压稳了,用电再也不愁!”珊田村朱子夹等偏远村民小组的村民喜笑颜开。此前,在镇村干部夜访入户过程中,居住偏远的村民纷纷反映了一个困扰他们已久的难题——电压弱,日常用电不够。
![]()
镇村干部们深知电力对于村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他们认真倾听村民的诉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并向供电部门反馈。供电部门迅速行动,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勘察,制定了科学的整改方案,对线路进行升级改造。经过多方合力,用电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村民们的生活因稳定电力供应更便捷舒适。“民情夜访”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干部与群众,让问题浮出水面,更推动问题高效解决,为群众排忧解难。
如今,“干部多跑腿,群众少忧心!”宛如一句暖心的承诺,成为径南镇党员干部在“周二上门去”行动中共同的心声回响。党员干部纷纷推开门、迈开腿,走进农家小院,坐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们一起解决实际问题。“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径南镇基层治理的真实写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