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10年,毛新宇力荐特型演员红心出演毛泽东,毛:红心演得很真实

0
分享至

2010年7月8日下午,北京西郊的八一厂会议室灯光晃得人发热。《开国》筹拍临近,毛泽东一角迟迟确定不下来,七八位业内“熟脸”轮番试镜,却没人让众人同时点头,气氛一度尴尬。



负责统筹的制片主任掐灭烟头,刚想宣布继续寻找,少将毛新宇推门而入,手里抱着几份碟片:“再看一位,他叫红心。”一句话让满屋人抬头。有人低声嘟囔,“又是特型演员?”毛新宇笑着摆手,“不一样,你们自己看。”

光影落幕,会议室安静得连空调嗡鸣都清晰可闻。屏幕里,湖南口音不算纯正,却透出一股厚重的生活气。一位副导演摇了摇笔,“这小子演得有点意思,动作细节抓得准。”毛新宇顺势补一句:“我看过三部他的戏,感情是真挤出来的,不是摆造型。”这一“钦点”,为红心打开了命运的新闸门。

其实在影视圈,特型演员从来不缺,可在那之前,红心的名字鲜有人知。他1973年生于黑龙江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参军后在陆军某团当过通信兵——对外保密,对内跑前跑后,练就稳当脾气。退伍三年,他摇身成了小老板,注册贸易公司,脾气依旧温和,却常常盯着广告牌发呆,想着怎样把自家产品卖出去。



2004年秋,他突发奇想:自己充当形象代言人得了。化妆师黄海燕被叫来商量“整活儿”,最初设计的是“包公”脸谱。谁知粉底上到一半,黄海燕突然停手,“你换身中山装试试。”红心愣住,随口敷衍:“还想让我演毛主席?”一句玩笑,埋下了后来的伏笔。

为了验证“像不像”,黄海燕把曾给古月化妆的宋世平请到现场。折腾两个小时,镜子里的人眉宇沉稳、嘴角微弯,确实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有三分神似。宋世平直拍大腿,“别闹广告了,去北电面试!”红心心里没底,却隐隐觉得这才像大事。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多少带着戏剧性。企业刚进入盈利期,他却把公司交给朋友打理,拎着行李住进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班。父亲气得直跺脚:“好端端生意不做,瞎折腾啥?”六十多岁的母亲却一句:“毛主席伟大,你去演!”家里最终达成微妙平衡。

课堂上,红心比年轻同学年纪大,但背台词最卖力。王淑琰教授在一次即兴考核时让他演《长征》里“飞夺泸定桥”,红心没舞台经验,干脆把自己当年行军拉练的记忆搬上来,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滴,竟赢得教授连连拍桌。



2008年,他争取到短片《毛泽东回韶山》的主角机会。那年冬天,韶山的泥路湿滑,剧组预算有限,机位不多。为还原细节,红心拿着八百字“韶山方言笔记”对着镜子练到嗓子发哑。拍到毛泽东回家探母那场,导演只给一次完整过门,他的手指微微发抖,却硬生生忍住眼眶里打转的泪。画面在当地首映时,一位白发老人拍着扶手说:“这娃子有毛主席那股亲劲。”

方言仍是短板。为纠正东北口音,他每天叼筷子练音,错一个音节就啃生辣椒。老师多次劝停,他摆摆手,“嘴破不算事,角色走了神才是大事。”这种“自虐”方法半年下来,普通话和湖南话来回切换已不露痕迹。



再说回2010年的那场会议。片方担心观众“脸盲”,质疑“市场是否愿意接受新人”。毛新宇站起来,只说一句:“祖父是真情实感的人物,红心拍得最接地气。”导演组最终拍板——让这位东北汉子演湖南伟人。

签约后,红心把合同放进行李袋最里层,随身背着《实践论》《矛盾论》。夜里靠在寝室小桌写人物小传,黑眼圈亮得像灯泡。有人问他图什么,他淡淡一句:“我只演这一个角色,演不好,宁肯不演。”

《开国》播出,观众对剧情褒贬不一,却很少人挑红心的毛泽东。有人注意到他的手势:讲话时左手大拇指环绕食指,停顿时微欠身——这些零碎细节参考了大量史料和纪录片。毛新宇在观影完毕后走过来,一句“红心演得很真实”,给足了肯定,也算兑现了那场力荐的承诺。



业界曾有论断:“高清时代,特型演员会被替代得更快。”红心听到后只是笑笑,他依旧穿着那件陈旧的灰呢中山装,奔走在一部又一部主旋律作品里。也许终有一天,新技术可以让影像无限逼真,可那股子人味,却得靠演员自己炼出来。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品点历史 incentive-icons
品点历史
品一点历史,聊一点人生
214文章数 4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